警惕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对国内新能源产业的长期性影响

2022年8月16日,美国立法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即Inflation reduction Act,简称 IRA, 是拜登政府继《两党基础设施法》( Bipartisan Infrastructure Law, BIL)和芯片法案(CHIPS & Science Act),又一个极为重要的、对国际供应链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法案.

这三个法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strengthen强化美国的制造业。IRA 涉及税改、应对气候变化、清洁能源与医疗等方面。该法案在能源与气候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未来10年里,美国计划投资3700亿美元,用于本国清洁能源及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是美国历史上在该领域最大的一笔资金投资。投资项目包括以下方面:风电光伏的装备制造、消费者绿色能源消费及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税收减免。然而,法案中对这些投资项目有一些附加要求,以电动汽车为例,被补贴的新能源汽车需要在美国本土组装,并且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与原材料必须有一定比例来自美国或与美国有自贸协定的国家。

IRA和BIL两法案涉及的能源基金使用去向

不难看出,IRA和BIL法案的能源基金重点支持的方向有两个,一是电池和可再生能源,二是清洁电力,总投资额近1800亿美元。这也是韩日及台湾一些企业不断加大在美投资的原因。

如日立在2022年10月透露将在北美扩大铁路相关业务,计划通过在美国东部(马里兰州)新建工厂实现车辆生产,力争增加美国和加拿大市场的订单,目前确认的投资是马里兰州的地铁车辆和信号系统、夏威夷火奴鲁鲁的自动驾驶车辆。

信越化学工业在2023年底之前,将在路易斯安那州建设用于自来水管、电线涂层和建材等的氯乙烯树脂工厂。日本制铁将与欧洲安赛乐米塔尔合作,在阿拉巴马州新建电气高炉,利用铁废料生产汽车钢板和管线用钢管原材料。

LG新能源和韩华集团在2023年1月宣布将共同投资美国ESS专用电池生产线,用以确保当地电力市场电池供应的稳定性。LG新能源目前正与通用汽车(Ultium第一、第二和第三工厂)、Stellantis、本田等主要整车企业一起在北美地区建设电池合作工厂。

韩国三大电池生产商之一SK On将于2023年1月末在乔治亚州设立一个IT中心,这是其在该地区主要投资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建设两家电动汽车电池工厂。SK On在乔治亚州的两家电池生产厂投资了26亿美元,这两家工厂生产的电池将用于福特F-150闪电皮卡和大众ID.4跨界SUV。

  作为全球第五大电池制造商,该公司还在与福特汽车公司合资建设另外三家电动汽车电池厂,其中两家在肯塔基州,另一家在田纳西州。

台湾企业这两年也没闲着, 2020年的芯片法案出台后,台积电、环球晶、李长荣化学工业(LCY Chemical)和长春集团(Chang Chun Group)在亚利桑那州和德克萨斯州投资了455亿美元,据说为当地创造6000多个就业岗位。

我们国内目前的状况如何?可能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未来趋势已比较清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继续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围堵。两年前是芯片法案,正在推进的是通胀削减法案,估计后续的‘幺蛾子’还会陆续出来,将对我们外贸、投资以及产业链的完整性造成很多困难和挑战。

​ 短期看,《通胀削减法案》对中国新能源行业影响不大。目前风电光伏在中国的发展已经从政府推动转向市场推动。美国想将新能源行业的产业链转向本土及与美国有自贸协定的国家难度较大。一方面,新能源行业的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美国许多原材料与零部件均需要从中国进口。

以锂电池为例,2022年前6个月,美国是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最主要的市场,出口额为40.71亿美元,同比增长117.40%,而2021年全年向美国出口的锂电池总额才为49.75亿美元。另一方面,产业链与供应链的转移需要承担不少成本与风险。中国在新能源行业领域具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具备成本优势。美国难以在短期内找到在新能源产业链与中国有同等竞争优势的国家,因此无法摆脱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仍需从中国进口。这个也可以从美国目前主流媒体的悲观论调中体现出来,比如,以下这个美国彭博新闻周刊里的报道:


来源:彭博新闻周刊

文章说:虽然美国在2023年准备安装破纪录的太阳能设施,但受制供应冲击,贸易摩擦,以及与电网连接的延迟等因素叠加影响,预计本年度不会有太大的增长。

长期看,美国这些法案的意图明显是要推动制造业回归本土,构建其自身的产业链体系,提升美国在该领域的竞争力,弥补同中国的差距,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该法案中存在一些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性条款,可能会削减中国新能源行业在美国的市场规模与竞争力,导致一些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向其他地区迁移。未来,中国新能源行业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与美国在芯片领域对中国的制裁类似,预计未来美国会进一步加大对中国新能源行业的歧视与打压。

所以,对于深耕新能源产业的国内企业,怎样找到一条稳固并着眼长远,让自己保持持续竞争力的路径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言,把外围可以团结的朋友团结起来,该结盟的结盟,做大朋友圈,一起拼经济,要知道我们跟西方的比拼已经开始了,国人不应有任何回到从前那种安稳发展局面的幻想,未来比的一方面是看谁的朋友圈大,谁的市场容量大;一方面看谁能掌握技术和供应链竞争的制高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乔治亚州   马里兰州   法案   美国   新能源   长期性   通胀   产业链   中国   电池   工厂   产业   国内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