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众”的背后有什么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相信很多人都走在这样一条“平凡之路”上。


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相约山海的旅程又通向了诗意远方,街头巷尾的喧嚣再重拾起人间烟火,当那些被压抑许久的愿望成为平凡日常,欢欣鼓舞之余,一些隐藏在繁华之下的问题,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休息”了三年多的文旅消费市场是否真的做好了“重启快跑”的准备?越过节日里的层层人墙,我们又还能看到些什么?

要人气,不要拥挤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直观概括今年春节假日图景,最恰当的恐怕就是这个“人”字。

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节工作专班数据显示,春节七天假期里,全国春运客流总量超过2亿人次,同比增长57%,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83.1%。即便抛开这些抽象的数字,日光岩上的人头攒动,小吃摊前的排队“长龙”,解放碑下的摩肩接踵,都向我们传递出积极的信号:街上的人气旺了,节庆的氛围浓了,消费的市场活了。


人潮汹涌的背后,是心理预期的改善和发展信心的提振,只有人员流动性不断恢复增强,各经济要素之间的往来交换才能更加畅通密切,社会发展这“一池春水”才会更具生机和活力。

然而,一些地方的拥堵和无序也随着人潮裹挟而来的,“游客爆料北海用餐被宰4个菜花了1500元”、“前方距您还有4538桌”、“景区工作人员提前下班禁止游客进入”,此类话题频频在春节期间冲上微博热搜。

细看之下其实不难发现,这些并非今年春节才有的新问题,而是久治不愈的老病灶,病根不除,症状反复,对此,管理部门能否先想一步、棋快一招,提前做好人流预判疏导?检查部门能否瞄准重点、聚焦难点,打出惩治违规经营的铁拳?服务部门能否以民为本、以诚为要,让客行远方也能宾至如归?答好人心之问,老毛病才能迎刃而解。

有底气,多靠实力

在这个春节假期里,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之一。可谓是“一马当先”,人流带来的经济红利已然凸显。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88.6%,实现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73.1%,占比过半的恢复性增长让人们对“文旅春天”的到来有了更高的期待。

同时,据去哪儿、携程等出行APP数据,春节假期航程超过800公里的长线旅游达九成以上,热门目的地除了重庆、三亚等热门城市,也包括全州、象州等一些特色小城和民族乡村。景区门票减免打折,文旅消费券不断发放,更是在民众旺盛的出游欲望上添了一把火,需求端“量”的持续发力和“类”的复合多样,为亮眼的“旅游经济成绩单”奠定了良好基础。

而要始终做昂首挺胸的经济“优等生”,还是必须用供给端上乘的品质和实力说话。


诚然,颇具春节特色的三人以上长线游快速增加,拉动了住宿、餐饮、零售等服务业加速回暖,但细化到具体的消费种类,则大多是以逛街、吃饭、看电影为代表的接触性服务业,从长远来看,不乏产品类型趋同、利润空间有限、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存在。

我们在满足民众普遍性出行需求的同时,更要注重文旅供给质量的提升,打破同质化竞争的怪圈,深挖文化资源,深耕本地特色,推出更多独具一格的硬核产品和主题品牌,以丰富别致消费体验,吸引“过路人”,留下“回头客”,才能让昨日旅者今又来,光景依稀胜去年。

沉住气,更可持续

这场假期休闲狂欢,是占尽“春节时令”和“乙类乙管”的“天时、地利”后,自然而生的“人和”之象。

有不少人将其称为报复性消费,但我觉得,这倒不如说是自我精神疗愈。人们迫切一次释放,以美食抚慰病毒侵蚀下疲惫的身心,以美景解放口罩覆盖下紧绷的神经,这一切让当下的出游充盈着一种回归心态,从公布的统计数据不约而同地以“恢复到2019年”为参照值,到网友们一边打卡“三年对比照”一边高呼“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我们不难发现,相比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人们更多地是对三年前那些美好时光的记忆追寻。

那么,寻到之后,又当如何?当“这股劲儿”的热度降下来后,又应该怎样保持住这良好势头,实现持续发展?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迎接我们的只会是“更上一层楼”的文旅产业建设升级版。


只不过,病去如抽丝,受疫情影响三年之久的文旅行业稳步调整、恢复如初并非朝夕之事。要让整个行业“活过来”,运作机制的重启、组织人员的激活、设施保障的巩固,出游氛围的营造都是绕不开的课题;要想整个行业“跑起来”,管理方式的革新、科技手段的加持、思维观念的转变、服务水平的提升都是缺不得的关键。

这些都时刻提醒我们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打响了漂亮的“当头炮”之后,更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拿出更多的耐心和智慧,尊重经济规律,平稳度过缓冲期,开创发展新机遇。

俗话说,出游的前提是“三闲”:有闲暇、有闲心、有闲钱。落到实处的带薪休假制度,保障着民众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恰到好处的政策鼓励帮扶,引导着消费心理和行为由谨慎观望到放开积极,高质发展的经济增长体系,充实着人们腰间越来越鼓的钱袋子……

由此可见,任何“回血”的过程都不会是单极一面,而是多种内外因素交织叠加的结果,它们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而唯有坚持系统思维,才能让文旅行业持续腾飞。

(游人间、有温暖。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冀思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象州   景区   疫情   民众   春节   水平   特色   更多   经济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