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中申玉菲和那些自杀的科学家们有什么区别呢?

在一个神秘的作战中心内聚集了世界各国的重要代表,为近两年内各地许多科学家的相继自杀而忧心忡忡。科学家们的离世不仅对于科学界,对于整个社会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而科学家们自杀的原因是相同的,他们都质疑人类的物理学根本就不存在。另外、这些自杀的科学家们都和一个“科学边界”的组织有联系。总指挥常将军严肃的告诉汪淼,整个人类世界都是偶然,从新石器时代走到今天居然没有重大的变故,这是人类一种莫大的幸运,而这看似正常的一切迟早都会结束。

这是《三体》电视剧中的情节,它引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科学家们为什么要自杀?或者说物理学不存在了就真的要自杀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说一下自杀。自杀简单的讲就是结束自己生命的危险行为,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作用下的社会现象,而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剧中的科学家们有些宿命型的理智性自杀特点,他们自杀时都留有遗书,而且行为也非常坚决。这是一种当固有信仰崩塌,感知到生命失去意义,命运完全不能由自己掌控时的解脱行为。

地球上最具理性的一群人做出了最不理性的事情。


一;当科学变为宗教

如果物理学不存在了就要自杀,那么在物理学出现以前人类就无法生存了吗?事实上并没有。人类从智人开始到现在有20万年,从旧石器时代算有200万年,从新石器算有1万多年,而现代物理学从16世纪的伽利略开端算起也就短短的400多年时间。人类从图腾崇拜到神话传说,再到各类宗教和现在的科学,这些都只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部分。未来也可能会出现一种新的思路和思想来取代科学认知。

我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她积极乐观、善于学习 、乐于助人,现在60多岁了还参加教会办的老年大学。她很少抱怨、总是向前看,家里遇到多大的事情都迎难而上、从不退缩逃避。

有一位女性朋友是一个佛教徒,她的老公生意失败,房也卖了、车也换了,老公还想东山再起,她就带着孩子回母亲家生活。她一直都给予最大的鼓励和支持,不吵不闹不抛弃。

像这样的例子中抛开个人性格因素,不能不说其中宗教信仰的力量起了巨大的作用。

《三体》中的物理学家们把科学当成自己的信仰,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成功。当信仰注入灵魂、身体就会充满力量,拥有无限的专注度和创造力,会迸发出夺目的成就。

他们甚至觉得自己通过物理学已经窥探到了世间的真理,从小到手表的齿轮转动大到天体星团的运行都可以进行物理分析和解释。

在量子物理学领域里甚至找到了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粒子,在他们眼里牛顿的身影也渐渐模糊。

剧中的物理学家们觉得自己已经迈进了真理的大门,再走几步就可以登堂入室领略宇宙的奥义了。

这些科学家们自豪的从宗教手里接过了对世界万物的解释权,引领并改变着人类的思想和行为。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一项事物的极度信奉,过度迷恋和依赖这很像是一种宗教状态。这种把物理学视为唯一信仰,把科学当做唯一真理,那科学和宗教也无异了。

现代科学脱胎于西方,西方从来就没有脱离过宗教的影响,而西方的科学进程自诞生起就与宗教如影随形。

宗教具有极强的排他性,基督教“十诫”第一诫: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佛教三业身、口、意业中的,不邪见和三皈依里的,依佛、依法、依僧。都是除佛法之外不可信其他教义。

如把科学当做真理、视为宗教,那除此以外的思想和观点,一些不合科学理论的行为和现象就是歪理、异端、邪说,不能接受。

所以《三体》中的物理学家们怎么能接受其他非科学的东西呢。

二;西方科学的性格里有没有自大的基因?

人类把除自己以外的叫做动物、植物等,而自认为是万物之灵。使用并制作火与其他工具来不断的征服和改造自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后人类自觉可以掌握其他生物的生杀大权,人类把自己和自然脱离开来。

这些人类是何其自信,何其自大。

或许在一些科学家的眼中地球和月球只是他们研究的实验对象,然后接着是其他星体和整个宇宙,唯一差的就是技术上的跟进。

但当出现自己不能预判和无法掌握的内容后就会变的惶恐和不安,于是做出很多过激的行为。比如消灭对手或者消灭自己。

西方的这种前倨后恭和东方的和而不同完全是两种文化。

傲慢和自大会让科学变味,失去了原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没有了实事求是,理性协作,自我否定和接受批判,接纳差异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简单理解科学是什么?

科学的定义解释起来有点复杂,简单理解可以有几个特点。

第一、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讲法,科学是一种分科之学,很长时间里只有数学和自然科学。然后分出众多门类,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修饰学等。科学也是各种学科。

第二、 培根创立了以实验和观察为依据的科学方法。从大量的事实资料中找出内在共同之处,继而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普遍规律。科学是可被验证之学或者说也是实验之学。

第三、 按照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理论,科学是可以不断被证伪的,只有通过不断的猜想和反驳,科学才能进步。也就是说科学就是“试错”。


总得来说、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就如同爱因斯坦说的那样“宇宙就像是一个打不开的表壳,你只能站在外面,猜测这个表的内部结构和运作机制。所谓的客观性、实在性,不过是一个自圆其说的、暂时自洽的模型罢了。”

霍金曾给出一个“金鱼缸论证”:假如鱼缸里的金鱼有了像人一样的智慧,它们透过弧形的鱼缸玻璃观察外面的世界,并构建起了“金鱼物理学”。这套理论能够描述和解释金鱼透过鱼缸观察到的外部世界,还能准确预测外部世界的很多现象,所以是不折不扣的科学理论。但“金鱼物理学”与人类物理学有很大差别,如人类看到的直线运动在金鱼眼里很可能是曲线运动。那么问题来了:哪个物理学理论是正确的?或者说,那个物理学理论更符合客观规律?

霍金就此发问:“何以得知我们拥有真正的没被歪曲的实在图像?”“金鱼的实在图像与我们的不同,然而我们能肯定它们比我们的更不真实吗?”

四;认识的多样性

《三体》中杨冬的死有些特别,她的导师曼费教授居然在杨冬实验以前,就收到杨冬实验报告的数据,这严重违反了我们通常时间的因果律。

在物理学家眼里不合常理就不能接受了吗?

怎么认识时间?

我们从来都无法描述时间,所有的时间都是对于物体的观察。静止物体的观察叫时刻,运动物体的观察叫时间(时间间隔)。或者说没有参照物就没有时间。

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里时间和空间是不肯分割的是相对的,时间顺序不是绝对的,时间的先后是取决于参照系和观察者的。

在量子世界,运动物体的时间是个不确定性,我们只能测量它的轨迹而不知道它出现的时间和空间。

一位早期的基督教哲学家圣·奥古斯丁说,时间是上帝创造的世界的一个性质,时间在创生之前不存在,他还相信创生发生于过去不那么久的时刻。

所以,时间也是我们观察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模型,只要它方便实用就可以了,在日常的生活中用普通的时间观念是可以的,到底它以哪种方式存在和出现我们并不探其本真,或者它原本存在与否都不影响我们的生活。

但是在物理学中时间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来认识。

五;切记、科学不是真理

再说一次:科学不是真理

《三体》中的科学家们,把科学当做真理,对其如宗教般信奉,当信仰塌方时做出了极不理性的过激行为。

剧中申玉菲一群人和自杀的科学家们没有区别,只是有的肉体死了,有的思想死了。他们也曾是各个领域的科学专家,但是却把“三体人”口口声声作为自己的主。

掌握了超过地球人的科学技术的“三体人”又何其不是自大的。就“三体人”给申玉菲和科学家们展示的所谓真相,说到底其实也是一种现象,和宇宙中的其他现象一样,无非是多了一种方式认识宇宙而已。如同霍金说的我们和金鱼科学家们谁能说谁对谁错呢?只因为我们能换换鱼、换换水、换换鱼缸,然后就说我们是宇宙的主了吗?

既然科学不是真理,我们还需要科学吗?

当然需要。

这三年的疫情大家都可以亲身感受到,随着病毒的变异和疫情的发展,想在这变化中寻其规律和做出正确的决策是何其之难。任何负责任的专家没有敢轻易下定论和对未来做出判断,有的只是实践和探索,观察和收集,然后再归纳总结。

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唯科学马首是瞻,而是学习其科学技术,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其中勇于坚持探索和创新,敢于接受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是最可贵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霍金   物理学   自大   真理   宇宙   宗教   人类   时间   科学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