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四种部署方式

Redis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内存数据库,普遍用于目前主流的分布式架构系统中。为了提高系统的容错率,使用多实例的Redis也是必不可免的,但同样复杂度也相比单实例高出很多。本文主要会介绍Redis四种部署模式以及优缺点。

单机

单机模式就是安装一个redis,启动起来,业务调用即可。具体安装步骤和启动步骤就不赘述了,单机在很多场景也是有使用的,例如在一个并非必须保证高可用的情况下。

优点:

缺点:

主从

主从模式就是N个redis实例,可以是1主N从,也可以N主N从(N主N从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主从模式了,后续的集群模式会说到,N主N从就是N+N个redis实例。)主从模式的一个作用是备份数据,这样当一个节点损坏(指不可恢复的硬件损坏)时,数据因为有备份,可以方便恢复。另一个作用是负载均衡,所有客户端都访问一个节点肯定会影响Redis工作效率,有了主从以后,查询操作就可以通过查询从节点来完成。既然主从复制,意味着master和slave的数据都是一样的,有数据冗余问题。在程序设计上,为了高可用性和高性能,是允许有冗余存在的。对于追求极致用户体验的产品,是绝对不允许有宕机存在的。

优点:

缺点:

哨兵

主从模式,当主节点宕机之后,从节点是可以作为主节点顶上来,继续提供服务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主节点的IP已经变动了,此时应用服务还是拿着原主节点的地址去访问,此时就需要人工干预进行修改。哨兵恰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访问redis集群的数据都是通过哨兵集群的,哨兵监控整个redis集群。一旦发现redis集群出现了问题,比如主节点挂了,从节点会顶上来。但是主节点地址变了,这时候应用服务无感知,也不用更改访问地址,因为哨兵才是和应用服务做交互的。Sentinel 很好的解决了故障转移,在高可用方面又上升了一个台阶,当然Sentinel还有其他功能。比如 主节点存活检测、主从运行情况检测、主从切换。Redis的Sentinel最小配置是 一主一从。

原理:

在一般情况下, 每个 Sentinel 会以每 10秒一次的频率,向它已知的所有 主服务器 和 从服务器 发送 INFO 命令。当一个 主服务器 被 Sentinel标记为 客观下线时,Sentinel向下线主服务器 的所有 从服务器 发送 INFO 命令的频率,会从10秒一次改为 每秒一次。Sentinel和其他Sentinel协商主节点的状态,如果主节点处于 SDOWN`状态,则投票自动选出新的主节点。将剩余的 从节点 指向 新的主节点 进行 数据复制。

当没有足够数量的 Sentinel 同意 主服务器 下线时, 主服务器 的 客观下线状态 就会被移除。当 主服务器 重新向 Sentinel的PING命令返回 有效回复 时,主服务器 的 主观下线状态 就会被移除。

优点:

缺点:

集群

主从不能解决故障自动恢复问题,哨兵已经可以解决故障自动恢复了,那到底为啥还要集群模式呢?主从和哨兵都还有另外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单个节点的存储能力是有上限,访问能力是有上限的。Redis Cluster 集群模式具有 高可用、可扩展性、分布式、容错 等特性。

原理

通过数据分片的方式来进行数据共享问题,同时提供数据复制和故障转移功能。之前的两种模式数据都是在一个节点上的,单个节点存储是存在上限的。集群模式就是把数据进行分片存储,当一个分片数据达到上限的时候,就分成多个分片。 数据分片

集群的键空间被分割为16384个slots(即hash槽),通过hash的方式将数据分到不同的分片上的,如下如:

HASH_SLOT = CRC16(key) & 16384

数据分片后的读与写:读请求分配给slave节点,写请求分配给master,数据同步从master到slave节点。读写分离提高并发能力,增加高性能,如下图:


数据分片后的水平拓展:master节点可以做扩充,数据迁移redis内部自动完成。当你新增一个master节点,需要做数据迁移,redis服务不需要下线。

举个栗子:有三个master节点,意味着redis的槽被分为三个段,假设三段分别是0~7000,7001~12000、12001~16383。现在因为业务需要新增了一个master节点,四个节点共同占有16384个槽。槽需要重新分配,数据也需要重新迁移,但是服务不需要下线。redis集群的重新分片由redis内部的管理软件redis-trib负责执行。redis提供了进行重新分片的所有命令,redis-trib通过向节点发送命令来进行重新分片。

故障转移:假如途中红色的节点故障了,此时master3下面的从节点会通过 选举 产生一个主节点。替换原来的故障节点。此过程和哨兵模式的故障转移是一样的。如下图:

为什么Redis集群有16384个槽

  1. 如果槽位为65536,发送心跳信息的消息头达8k,发送的心跳包过于庞大。如上所述,在消息头中,最占空间的是 myslots[CLUSTER_SLOTS/8]。

当槽位为65536时,这块的大小是:65536÷8÷1024=8kb,因为每秒钟redis节点需要发送一定数量的ping消息作为心跳包,如果槽位为65536,这个ping消息的消息头太大了,浪费带宽。

  1. redis的集群主节点数量基本不可能超过1000个。如上所述,集群节点越多,心跳包的消息体内携带的数据越多。如果节点过1000个,也会导致网络拥堵。因此不建议redis cluster节点数量超过1000个。对于节点数在1000以内的redis cluster集群,16384个槽位够用了。没有必要拓展到65536个。
  2. 槽位越小,节点少的情况下,压缩比高,Redis主节点的配置信息中,它所负责的哈希槽是通过一张bitmap的形式来保存的,在传输过程中,会对bitmap进行压缩,但是如果bitmap的填充率slots / N很高的话(N表示节点数),bitmap的压缩率就很低。如果节点数很少,而哈希槽数量很多的话,bitmap的压缩率就很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主从   哨兵   节点   集群   单机   故障   命令   模式   方式   服务器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