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应该先知道死后知道生,还是先知道生才去想死

亲爱的读者朋友,今天的这篇文章里,我们同样是分享生与死的先后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我看在之前的文章《生与死的先后顺序》里已经分享过。不过,路大哥心里觉得不够,于是愿在这篇文章里,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愿讲得更明白。

生与死,究竟哪个在前面,哪个在后面?

当然,一般人都会说:“生的事情没有搞清楚 就别去想死亡的事情。”

故此,一般人秉持的观念就是“未知生,焉知死”。也就是死亡还早,想那么多干嘛,该咋过咋过。活着一天,就好好享受一天。

但是,对于另一类人而言,他们是先知道死亡的归宿,他们先知道他们死后会去到哪里,而后他们再来规划现在的人生。

那么好,我们现在试着思想,如果人生要活得有意义,我们应该先生后死还是先死后生。

假如我想从贵阳去上海,那么我有一个终极目的,我的终极目的就是上海。

当我有了这样一个目的之时,我才会为我的这个终极目的规划方向。我是坐高铁还是坐飞机?坐高铁的话,我选择哪天出发,哪一班高铁?坐飞机的话,我选择哪一家航空公司,哪一班飞机?

如果我是自驾的话,我得选择走哪一条高速公路?

因此你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得先有一个目标,而后才有朝着那个目标奔跑的方向。

这就像保罗说的一句话那样,他说:“我奔跑不是无定向的,我斗拳不是打空气的。”

这句话里就阐明了人生是以目的为导向的。

先有目的,后有方向。

一个人奔跑是朝着终极目标奔跑,一个人斗拳是朝着目标斗拳。如果没有终极目标,往哪里跑?往何处斗拳?

当你坐在火车上时,你的终极目的地是哪儿?你如果说不知道,那不就是现在很多人的生活状态吗?

我们每个人都坐在一辆通往死亡的火车上,我们的终极目的地就是死亡。因此朋友们,你如果不去想这终极目的地,你活着能有方向吗?

很多人活着就是从不去思想死亡的事情。他们二十岁的时候想二十岁的事情,三十岁的事情想三十岁的,只有等到七八十岁的时候,他们才去想死亡。

是的,我看到很多人就是这样的状态。未知生,焉知死。想那些干嘛,人活着一天是一天,活着一天享受一天。

他们就像一个没有目的地而上车的乘客,他们不知道自己从哪儿来,也不知道自己往哪儿去。他们坐到哪儿算哪儿,他们的人生在虚空中度过。

在接近人生的终点时,他们在未知中恐惧,在不确定的死亡面前惶恐。

想起保罗那句著名的话,他说:“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

你看,他有人生的终极目标,他活着的时候多么有方向。我盼望我们都知道我们死后的归宿,这样你就会为了那个归宿在今世好好地按照真理的原则去活。

只有这样,你的人生才不会陷入虚空,才会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保罗   目的   上海   归宿   目的地   终极目标   事情   方向   目标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