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软弱无能的李治,真的被武则天所掌控吗?实则阴鸷冷酷

引言

唐高宗李治在历史上更多的是将其描述为一个软弱可欺的小白兔,不仅同意与武则天实现“二圣临朝”的政治奇观,还同意武则天帮助自己处理朝政。

这一系列的表现看上去,李治似乎都是十分软弱可欺的模样,而且李治的大部分时间几乎都是被别人操纵。

难道李治真的如同表面上那样,如此的柔弱可欺吗?真正历史上的李治又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一、纯善面具下的勃勃野心

628年,李治于长安东宫丽正殿出生,他的母亲便是李世民最为宠爱的长孙皇后,此时的长孙皇后已经为李世民生下了包括李治在内的第三个儿子。

李治的两位亲兄长分别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两人都深得李世民的恩宠,如果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推演,李治是断然不可能得到太子之位的。

只不过他的两个兄长都自作自受,最后将皇位拱手让与李治。

631年李治被封为晋王,在兄弟当中也算是有了一席之地,只不过此时的李世民更加偏爱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既是嫡长子,又是李世民钦定的太子人选,此时的李承乾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在李承乾帮助唐太宗监国之时,也是展露了他的出众才华。

在权力还未达到顶峰时,李承乾便开始了对皇位的觊觎,只要李世民不退位他就没有办法成功地坐上权力顶峰,他也只能默默地等待着时机,此时的李承乾的地位可以说根本无人能撼动。

彼时的李治也不过是一个小毛孩子罢了,更不可能对他的皇位产生任何的威胁。

虽然此时的李治并没有表现出独特的天赋,但是从小便勤奋好学的李治也是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汝能孝爱如此,吾死何恨!”

李治的敏而好学,让唐太宗十分的欣慰,不仅如此,李治还十分的谦逊,是一个看上去非常和善的孩子,起码在唐太宗的眼中,他断然不是会对自己的亲人下毒手的存在。

李治九岁那年,他的母亲长孙皇后去世,小小年纪的李治,根本不懂得母亲的离开意味着什么,他哭得肝肠寸断,让人心生怜悯,唐太宗看到儿子如此孝顺,于是决定把他带到自己身边,亲自调教抚养。

此时的李治依旧和皇太子的身份沾不上半点边,毕竟此刻的李承乾还依旧十分受宠,得到了父亲李世民的全部宠爱。

只不过李承乾的命数不佳,他一生当中染了不少恶疾,也正因如此,李承乾的脾气变得异常暴躁,每每发病之时,就是他狂躁暴怒之际。

后来李承乾沉迷美色无法自拔,就连唐太宗都对这个太子感到十分的失望,相比起李承乾的一蹶不振,反倒是跟在自己身边的李治逐渐地成长了起来。

李承乾知道自己的行为乖张,而且已经引起了唐太宗的不满,于是他趁着自己生病,找了借口开始拉拢周围的人。

为了能够夺权,他也与父亲李世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离,李承乾索性联合汉王李元昌以及驸马都尉等人,准备起兵造反,结果却落得一个东方东窗事发的结局,最后被流放贬谪。

从这时期来看,或许已经是李治成功得到太子之位的最佳时机,然而按照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来说,李治的面前还有一个要跨越的坎,那便是他的兄长李泰。

而且除了李泰之外,还有许多野心勃勃的皇子打算争夺皇位,小小年纪的李治又怎是他们的对手呢?

唐太宗其实对于李泰也是非常偏爱的,在册封了李泰之后,为了不让李泰到边远地区去戍守,他就特意将人留在了京城之内。

这也让李泰觉得自己将是下一任储君的人选,而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唐太宗确定有他其他打算。

唐太宗自己就是通过杀兄弑弟的方式上位的,因此他非常地担忧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他也不希望未来传位给一个沾满血腥的儿子。

李泰在唐太宗面前多番保证,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弑杀自己的亲兄弟,即便如此,太宗还是有些犹豫,虽然自己的儿子说的话,他还是比较信赖的,随着褚遂良的突然出现,李泰的谎言也被揭穿。

李泰本就曾经杀害过自己的亲儿子,如今让李世民相信他不会伤害自己的兄弟,这或许有点滑天下之大稽的意味。

于是唐太宗最终决定将李泰贬谪。随着哥哥们的倒台,李治似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转折。

此时的长孙无忌开始为自己这个外甥说话,并且在房玄龄等众臣的举荐之下,李世民最终决定让李治成为太子。

其实李世民对于李治还是比较担忧的,毕竟他性格太过软弱,害怕他无法胜任这一个大任。

作为李世民来说,当时他更青睐于将皇位交给吴王李恪,可惜李恪的母亲是杨贵妃,因此在身份上有些尴尬,可是李治又太过软弱,这让唐太宗依旧十分纠结。

最后长孙无忌直接亮出底牌,太子就是因为性格过于软弱,就肯定不会对自己的手足同胞进行残害,唐太宗听了之后,最终拍板决定让李治成为太子,属于李治的高光时刻也就此到来。

李治也没有辜负唐太宗的期待,他确实是一个非常善良且孝顺的人,在唐太宗晚年时期,李治知道自己父亲生病,天天会到床边探望,而且为他亲自熬药。

这样仁厚敦义的形象也是让唐太宗更加的放心,他觉得天下交到这样有着仁厚之心的人手中,或许是没有错的。

从历史的选择当中也可以看出来,唐太宗最后确实没有选错。

李治从来都不会因为其他的事情而荒废朝政,他甚至是每天都上朝,从不懈怠。

从他开始唐朝也达到了另一个鼎盛时期,然而所有人都只记得李治的柔弱,李治偏听偏信武则天,李治受限于长孙无忌,但是谁又真正了解过李治呢?

二、关陇集团的覆灭

李治能够上位,其实和他的舅舅长孙无忌脱不开关系,而长孙无忌背后就是代表着势力庞大的关陇集团,自西魏北周以来,关陇集团就是与皇权相生相融的关系。

隋炀帝时,因为关陇集团的明争暗斗导致了国家的灭亡,而到唐朝李世民时期,他崇尚山东和南朝的文化,也害怕隋炀帝的覆灭结局再次重演,于是单纯恢复了部分关陇本位的政策。

到唐高宗时期,关陇集团则再度掌握了朝政大权,而其中的利益核心便是将李治扶上皇帝宝座的长孙无忌。

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22岁的太子李治成功登基,并且在长孙无忌的帮助之下成功稳坐皇帝之位。

由于新皇登基根基不牢,为了能够使百姓更好地服从于新皇,李治决定轻徭薄赋,并且暂时停止了对高句丽的攻略。

直到后来当李治的皇位稳固之后,他才开始进一步地去拓展边疆版图,在短短的六年时间当中,李治和长孙无忌这些元老重臣之间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博弈,为了争夺权利,双方之间也是开展了一场持久的权势之争。

老臣不允许小皇帝独断专权,小皇帝也不希望关陇集团一家独大。

在永徽年间,两个集团势力可谓争斗不休,虽说在李世民在位期间,李治和他的舅舅长孙无忌关系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在李治真正上位之后,他还是选择要将关陇集团的势力进行回收,毕竟李治才不像看起来那样的软弱无能。

李治其实非常感谢长孙无忌这位舅舅。一直以来对自己的保驾护航,无论是在登基还是在确立自己太子之位的过程。

他能够顺利地登上皇帝的宝座,长孙无忌确实是有汗马功劳,但是长孙无忌更多的只是为了家族考虑罢了。

他的妹妹是皇后,三个外甥,两个被废,如果最后一个都不能保住,那么他在朝廷当中的地位肯定就会被动摇,加之长孙无忌发家的过程当中,不仅仅是依靠妹妹能够成为皇后,更多的是靠自己。

在李渊举兵反隋之时,长孙无忌就已经开始了南征北讨,帮助李世民拿下了不少的地区,在李世民争夺霸权的过程当中,他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说长孙无忌的二十四功臣之首头衔,当之无愧。

不仅如此,长孙无忌的显赫家世也是让李治十分忌惮的,长孙无忌是北魏拓跋皇族的旁支,他的身份之高贵并不在李氏王朝之下,因此他能够左右唐太宗最终的选择。

至于李治,他肯定要忌惮自己舅舅家的身份,同时他也知道自己皇位从何而来,如果想要真正意义上控制皇权,就必须需借助舅舅家的背景才可以。

长孙无忌和李治之间更多的是一种权利的较量和对弈,当时为了能够让自己的舅舅彻底相信自己,李治特地将衡山公主嫁到了长孙家,实现亲上加亲的关系。

此外,李治在没有经过实际调查的情况之下,直接把弹劾告发长孙无忌的李鸿泰等人处斩。

长孙无忌和李治在最开始确实是处于一条绳上蚂蚱的关系,然而随着李治皇权意识的不断觉醒,长孙无忌自然也成了威胁他的最主要存在。

长孙无忌也是知恩图报的人,他知道李治为了能够让自己相信他,做出了斩首李鸿泰的决策,孙无忌为了报答李治,也是主动地帮他清除了许多的皇宫中的势力,帮助他清扫了障碍。

高阳公主谋反一案,长孙无忌直接就将李恪,李景丽等皇室元老直接给处置了,成功地消退了对于高宗皇位的威胁。

只不过这一时期的李治也逐渐发觉,他的舅舅开始愈发肆无忌惮了,而且对于自己的权利也在不断地制约着,朝堂当中的众位老臣,表面上看似为自己好,实际上心底里不知打算着什么。

尤其是自己的皇后本身就与长孙无忌是一丘之貉,如果自己不能妥善处理这些关系,那么自己的皇位肯定会受到威胁,为了能够阻止自己舅舅的势力太过庞大,从而架空完全李治,开始了自己的盘算。

只不过李治年轻气盛,并没有想到朝廷当中的盘根错节,李治愈发觉得自己的舅舅已经成为了大唐帝国的尊重权利核心,自己只不过是个挂名皇帝罢了,为了能够真正意义上地夺回皇权,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废立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的事情。

李治真的软弱可欺吗?其实不然,表面上看李治将王皇后废立,只不过是打压王皇后的嚣张气焰,给武则天的女儿报仇,实际上看却是李治和自己舅舅长孙无忌之间的一场权力的博弈。

为了能够成功地从舅舅手中夺回大权,他开始对皇后下手。

比起嚣张任性的萧淑妃,其实李治觉得武则天才是最佳的皇后人选。

武则天和李治两个人早在贞观时期已经勾搭到了一起,另一方面李治也更加喜欢武则天的才华,最后他成功地将王氏废立,改立武则天,从政治上成功打压了长孙无忌,从情感上也获得了自己的巨大满足,因此从这点上看,李治绝对不是软弱可欺地存在。

然而李治想要立武则天为皇后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李治刚一提出想废掉皇后之时,就已经遭到了众位大臣的反对与制止,李治只好采取迂回政策,先是提出在后宫当中增设“宸妃”一职,让武则天进行担任,给武则天一些权利,但这也遭到了大臣们的阻挠。

老臣的寸步不让,彻底激怒了李治,武则天也借此机会故意揭发皇后与魏国夫人在宫中行厌胜之术,诅咒皇帝不得好死的事情,也正因这样的借口,王后的舅父被打压。

此时王皇后舅父被贬,并不能完全撼动长孙无忌在朝廷当中的地位,真正意义上要扳倒他们,必须将王皇后给清算了,可现在缺少一个契机,就在李治苦于寻找机会之时,中书舍人李义府直接上书李治,希望他立武昭仪为皇后。

此举正中李治的下怀,也正因这样一份奏折,李治当天便提拔了李义府。

李义府之所以会这样做,倒也不是想讨李治和武则天的欢心,更多的是因为他被长孙无忌盯上了,要将他发配出去,于是他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此时李治有了朝廷当中大臣们的建议,又有武则天故意设计陷害王皇后掐死自己的女儿的把柄,加上皇后一无所出,种种条件来看,王皇后非废不可。

即便李治已经下定了决心,但是他还是遭到了老臣们的阻挠,尤其是以褚遂良为首的一些元老,他们表示如果李治要将武则天立为皇后,那么这些老臣一个,两个都会与他翻脸。

此时的李治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压制这些群臣,只能想方设法拿到军队方面的支持,于是他决定拉拢李勣。

李勣是个聪明人,他也懂得说话的技巧,于是以一句这是皇帝的家务事,不必询问外人为说辞,成功地让李治有了一颗定心丸,这一句话虽然表面上看似十分中立的说法,但实际上已经按许李治可以废王立武。

如此一来,李治便有了必胜的决心,于是将王皇后废立。不仅如此,还将原本的太子李宗贬为良王,将嫡长子李弘立为太子。

这一系列操作成功地将长孙无忌多年来经营的大权给割裂开来。

为了能够保证皇权完全的绝对集中,以及巩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长孙无忌的党羽被陆续铲除,武无则天和李治则慢慢培养起了自己的权力。

最后唐高宗大获全胜,成功地覆灭了长孙无忌集团。

在长孙无忌集团覆灭之后,李治便开启了以科举为主体的人才任用模式,也帮助大唐王朝招揽了许许多多的人才,那么既然李治是有一定想法和手腕的皇帝,为什么他要屈尊于武则天之下呢?

三、二圣临朝的深意

与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软弱可欺的李治形象截然相反的是,其实他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皇帝,从永徽之治当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李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杀伐果决的人,在面对长孙无忌集团时,他有自己的想法,在面对高句丽等国的骚扰时,他也是直接重拳出击。

军事上不仅成功地平定了西突,并且在高句丽和百济的征途当中一举将其兼并,使唐朝的版图达到了最大。

让李治真正意义上看着软弱可欺,以及同意武则天和他共同临政的主要原因,还是他的身体素质问题。

在李治上位12年之后,他便开始出现了风眩症的情况,经常会头晕目眩。

这种家族遗传病在当时是几乎没得治,李治其实他也知道武则天野心勃勃,也曾想过将权力全部收回,并且将其废除,可是自己对于武则天的爱,也让他没有办法做出如此心狠的事情。

加之自己的风眩症状,导致他连看东西都成为困难,因此只好让武则天帮着自己一起操持国政,当时他把武则天称作为“天后”,二圣临朝也开始出现在历史的舞台当中。参考文献《唐大诏令集》:“遵皇帝为天皇,皇后为天后,天皇天后临朝称制。”

此时的武则天只是在幕后参政,直到后来李治驾崩了,皇权才交到了太子手中。

令李治没想到的是,他在驾崩之后没多久,自己的皇后武则天竟然放弃垂帘听政,走上登基的道路,建立了大周。

其实李治一直以来都知道武则天的野心勃勃,若不是他的默许,武则天自然也不会有这样的做法,因此李治更多的不是软弱无能,而是他一早就已经看清了这一切局势的走向。

作为一个旁观的第三者,他虽无法改变,但也只能默默旁观,而且他愿意相信武则天的才华,才会让他放手与自己一同管理朝政,对李治而言,他根本就不是什么软弱可欺的存在,更多的是一个阴鸷冷酷的皇帝。

结语

表面上看,李治确实在历史当中没有太突出的贡献,但是若没有李治的开疆拓土,没有李治的治国安邦,唐王朝岂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武则天时期又岂能如此顺遂地去开辟进一步的唐朝盛景,后来的李隆基又怎能够将唐王朝继续发扬光大?参考文献《剑桥中国隋唐史》:“高宗统治时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变统治阶级内部社会力量的对比这一难以作为定论的企图,而是对科举制本身进行一系列大改变。

每一个朝代的铺垫都是有其历史必然性,唐高宗看上去虽然比较软弱,但是实际上他的心思却紧密无比,只有静静剖析才能够看出他其中的玄妙。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唐大诏令集》

《剑桥中国隋唐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长孙   软弱   老臣   皇权   皇位   舅舅   太子   冷酷   无能   皇后   皇帝   集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