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晚年坦言:没有这三人,我何至于败走台湾?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向中原解放区发起疯狂进攻,全国内战爆发。

在内战爆发之前,双方的实力差距很大。国民党总兵力达到430万。其中正规军200万,非正规军100万。而用于进攻解放区的正规军就达到了160万。而我军的总兵力才127万人,其中正规军约61万人。


从内战爆发之初国共两军的对比,光在数量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除此之外,双方的装备也相差甚远。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从日军那里得到了近100万件武器,并得到了美国的大力帮助。整编的86个师中,有22个师装备了美式或半美式武器。与此同时,美国还为国民党政府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


而我军只有小米加步枪以及少量的机枪和大炮。至于坦克、飞机、军舰等现代武器,一开始是完全没有的。

然而,仅仅过了三年的时间,国民党土崩瓦解,蒋介石不得不退守到了台湾。晚年的蒋介石多次思考自己在解放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他认为自己拥有绝对的实力,本该赢得战争的胜利。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并非是自己无能,而是三个人的原因造成的。

结拜兄弟李宗仁

蒋介石认为,自己之所以失败,有很大的原因在于他的结拜兄弟李宗仁。

蒋介石一生喜欢交朋友,他有多少兄弟,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早年间,蒋介石和李宗仁可是结拜兄弟。


1936年8月,北伐军到达湖南,一天第七军军长李宗仁找到了蒋介石聊天,两人聊得很投缘。蒋介石当即提出要与李宗仁结拜兄弟,李宗仁点头答应。

那么,蒋介石为何要和李宗仁结拜呢?其实,从1926年底开始,蒋介石就暴露了他的野心,他想要独揽大权。只不过,那时候的他还没有那个实力,于是,他就想到了有实力的李宗仁。

而李宗仁和蒋介石结拜也是有原因的。当时南北军阀拉帮结派,他们最喜欢搞的一招就是结拜兄弟。如果此时李宗仁不和他人结拜,很可能会遭到其他的“惦记”。而蒋介石当时的势力也不小。与他结拜,说白了也是稳固自己手中权力的一种保障。


只不过在此之后,随着桂系的力量越来越大,一直想要独裁的蒋介石最终和李宗仁反目成仇

两人反目成仇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后,军阀割据局面并未结束,旧军阀又被新军阀取代。为加强独裁统治,蒋介石于1929年召开会议,主张裁减军阀,加强他的直属军队中央军。

当时,桂系李宗仁的兵力达到了二十万,已经对蒋介石构成了威胁。而李宗仁也有了与蒋介石在中原一争高下的野心。1929年3月26日,蒋介石指责桂系威胁到了中央,下令讨伐。


李宗仁和蒋介石终于撕破了脸。不久后,蒋介石用尽各种手段,分化瓦解了桂军,给了李宗仁以沉重的打击。但国民党派系林立,又加上桂系的势力根深蒂固。蒋介石也无力将李宗仁彻底的消灭。

李宗仁不仅在国民党内部拥有很高的威望,在国民党之外,也有很高的威望和拥护者。比如,1948年蒋介石就任总统时,他希望自己的嫡系可以当副总统。可是,让他没想到副总统的位置被李宗仁拿了下来。


李宗仁能够坐上副总统的位置,除了国民党内部人士的支持外。另外,也离不开一些党外人士和美国人的支持。美国人一直对蒋介石不满,所以要扶持新的代理人,他们选择了李宗仁。

逼迫蒋介石下野

自从蒋介石和李宗仁撕破脸以后,两个人便展开了明争暗斗。李宗仁曾多次逼迫蒋介石下野。尤其是第三次下野,蒋介石曾经直言不讳的说:“我之所以愿意下野,不是因为共党,而是因为某一派系。”蒋介石所说的这个派系就是新桂系,矛头直指李宗仁。而蒋介石第三次下野以后,李宗仁便坐上了代总统的宝座。

所以蒋介石认为,如果不是李宗仁在背后搞小动作,自己也不至于败得那么惨。

斯大林

除了李宗仁以外,蒋介石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还和一个人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个人就是斯大林。

说起蒋介石和斯大林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北伐时期。当时,苏联大力援助冯玉祥、郭松龄等一些亲苏势力,还包括被困在广州的蒋介石。说白了,蒋介石北伐的形成,与苏联的援助不无关系。当然,北伐胜利后,蒋介石和斯大林很快就“中东铁路”的归属发生了争执。为此,苏联与南京国民政府一度断交。


而蒋介石认为斯大林也是导致自己战败的罪魁祸首。其中包括了两大原因。

第一,蒋介石认为是斯大林让他失去了民心。

在二战结束前夕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强迫国民党签订了外蒙古独立协议。消息传遍全国后,蒋介石因为这件事受到了重创。他曾悲观地感叹:经过这件事,人心尽失。

第二,支持解放军。

虽然,后来的苏联承认了南京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不过,一向两手下注的苏联,仍与我军军暗中往来。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大量有生力量被歼灭。斯大林很快撕下了他与国民党政府之间“温情”的伪装,开始光明正大地协助解放军。这无疑增加了蒋介石的压力。

综上两大原因,蒋介石认为,自己在解放战争最终失败,这和斯大林有着莫大的联系。

马歇尔

除了以上两人以外,蒋介石认为败走台湾还有一个美国人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人就是马歇尔。这时候,可能会有人提出疑问。在解放战争前后,美国人一直支持蒋介石,为何作为美国人的马歇尔却成为了蒋介石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呢?


二战结束后,中国既面临着实现和平的历史机遇,又笼罩在内战的阴影之下。为维护美国在华利益,杜鲁门总统任命马歇尔为特使来到中国,开始了对华斡旋。

美国之所以派马歇尔来华斡旋,是美国政府扶蒋打共政策的延伸。美国认为支持蒋介石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设法制止中国的内战,确保中国处于蒋介石的领导之下。

得知美国派来的“钦差大臣”就是马歇尔后,蒋介石很不高兴。因为蒋介石和马歇尔是有私仇的。说起他们的私仇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史迪威。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积极支持蒋介石,使其能够继续抗战,加强对国民党政府的控制。但是,由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革命力量的迅速发展,国民党统治区的军事、政治、经济危机日益严重,这让美国政府十分担忧。

1942年1月29日,应蒋介石要求,美国派史迪威中尉来华任中国战区参谋长。1942年3月8日,蒋介石正式任命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命他指挥进入缅甸的中国军队第五、第六集团军。但就在两人开始合作的同时,双方在指挥权、隶属关系、战略战术等方面开始出现分歧和矛盾。这种矛盾随着第一次缅甸战役的发生而更加突出,以至于蒋介石每次提出一个观点,都被史迪威反驳。

而马歇尔又是史迪威最坚定的支持者。所以对于马歇尔的到来,蒋介石是不欢迎的。作为美国派来的“钦差大臣”,自从他来到中国以后,一直和蒋介石“唱反调”,处处将矛头指向蒋介石,蒋介石不止一次“对马歇尔干涉中国内政深表不满”。

蒋介石认为解放战争中,自己从优势变为劣势,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马歇尔的“功劳”。因此,蒋介石认为自己最后败退台湾,不是因为自己无能,而是李宗仁、斯大林和马歇尔的“过多干涉”造成的。

其实,蒋介石失败的真正原因不在于某个人,而是腐败不堪的国民政府早已经失去了民心。正所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得民心得天下,失民心失天下”。这才是蒋介石失败的根本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蒋介石   斯大林   苏联   马歇尔   军阀   台湾   内战   美国   晚年   国民党   中国   坦言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