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民治路

记忆里民治路没有车水马龙,没有熙熙攘攘。很少的行人,很少的过客,它虽然在市中心,但和繁华三千没有任何联系。


民治路位于苏州公园(苏州人更喜欢叫大公园)的南面,东接凤凰街,西至五卅路,中段与公园路十字线交叉。道路全长512米,宽9米。

历史上的这条路并非叫做“民治路”,它缘起宋朝,那时这条路东段的南边有条河,小河上有座桥叫“桥”, 所以河北岸就叫“桥巷”。明代卢熊的《苏州府志》里记作“巷”,民国《吴县志》里称为“桥弄”。

那么,到底是谁呢?他又与这座桥、这条路有什么关系呢?


根据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謇推测,大概就是南宋时出任苏州知府的胡松年,而他为官时就住在如今的民治路上。胡松年是海州怀仁人,年幼孤贫,靠母亲纾机织布供他上学。他十分聪明聪慧,有读书过目不忘的本事。


胡松年为人高风亮节,为官清正廉明,他与岳飞同时代,经历过北宋灭于金兵,南宋在匆忙南渡后建立的历史大变局,也是一名抗金名相。

胡松年也因惩治贪腐绝不手软而为人赞誉。建炎年间他出任平江知府,相传人还没到苏州任上,地方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就已经闻风敛逃了。在苏州做官的时候,胡松年曾在大街上张榜公布“兴利除害十七件事”,让官民一起参与改善社会环境和水利农桑的大事,因此深受苏州百姓的爱戴。


这条在苏州历史中被叫了很多年“巷”的路,直到民国20年,也就是1931年才改名。旁边的小河全部被填成路后一直延伸了到五卅路。当时孙中山提倡“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民权就是民治,意思是治民之道,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最终这条路就定名为“民治路”。1965年,民治路改弹石路面为沥青路面,1987年又做了拓建,差不多就是现在看到的样子了。


除了大公园、苏州日报社、苏州体育馆、机关幼儿园,民治路上还有一个公园会堂。公园会堂是1982年在大公园东南角建成的地下防空建筑。提到防空建筑,总让人联想起谍战片中的场景,更别说公园会堂至今还保留在大公园下面,这条安逸的街道也在无形中多了层神秘感。

民治路98号是清代所建的万寿宫,目前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原为名刹正觉寺,里面有很多植美竹,所以有人也叫它“竹堂寺”。唐寅曾经尝试在墙壁上画罗汉像,后来遭到毁坏。明代诗人、书画家吴宽的《正觉寺记》写的就是这里。1986年修缮后这里被辟为青年宫,再后来到1991年成了老年大学。

而对于苏州的一代文青来说,民治路上则有一段关于失去的记忆和味道。在“第一人民医院西”站下车,那里是民治路与凤凰街的交叉口,路口的柱子上悬挂着禁止驶入的标记上,往里走,曾经你会看到一块“蓝色书屋”的牌匾,简单干净的名字让人感觉很舒服。


“蓝色书屋”曾被许多苏州“书虫”视为文化符号、“精神根据地”。2014年它黯然关张,消失在被清扫一空的街道旁,只留下静默不语的行道树。蓝色书屋留给苏州人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书店精神,尽管它在独立书店拼命挣扎求生的年代折戟沉沙,但是这并不妨碍她将读书人的执著与情怀,镌刻在城市文化的书香记忆里面。

高耸的泡桐树在路中间撒下片片阴凉,身体每一处感官似乎都能感受到树叶对阳光层层“盘剥”后仅剩的神清气爽。盛夏傍晚,走在这条林荫小道中的清凉里,目送夕阳裹着最后的余晖悄然而去,路过的你我都带着一段关于民治路的温柔记忆,悠然平淡、步履不停地行向前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姑苏   苏州人   知府   会堂   民权   凤凰   苏州   南宋   书屋   公园   记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