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历史进程中的战国

纵观中外历史,近代以来我们一直在探讨适合我们自己的道路,无数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五四白话文之后,仿佛传统的都是不好的,落后的,一切和西方的接轨了才合适,可现实却不尽然,当我们感叹西方的绅士们温温而雅,都是文明的代表,可曾想过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就是这样一个让人眼花潦乱的世界。。。。。。

中国不可谓不大,每每站在地图前,遥想二千多年前那精彩的往昔,如今诸如此类的处事哲学都产生在那一时代,后来的我们只是修修补补而己,一个没有自己的文化信仰的民族是无法想象的,当我们现在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时,那灿烂的文明是那么的引人入胜。中国之文化能存之不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文字,当人们在中药材里发现这些龟甲上的文字,不由得开启了对汉字那久远象形文字的启蒙,我们是一个崇尚礼的民族,又有书写重大事件的习惯,这才有了我们能窥视古人的很好的钥匙。时间回到西周时代,当时的中国,采用的分封制,天子来支配各个诸‬侯国‬,依礼治理国家。天下诸候多是姬姓,这也是我们现在大多姓氏的共同起源,然而诸候慢慢做大,开始了分庭抗礼,周室衰落,成了只是如盖图章般的天子,这一点倒是和明治维新前的天皇遭遇相‬似‬,只是后者还能一遭翻身,周天子却只能偏居洛阳看大小诸候间不停的兼并,让人唏噱不己。这是一个诸子百家的时代,孔孟之仁,老庄之道,韩非子之法,墨子之兼爱非攻,都想以自己之法来改造君王,然大国之君王必然存有灭弱国之心,做学问者与当权者是没法调和的,后之商央变法,事虽成,但终究是得罪了保守势力,难以全身而退,难得的是变法的好处与成果是有目共睹的,继位的秦惠王虽车裂了商,但和他的父亲孝公一样坚定的护法,因为这是一个富国强民之路,春秋之中国,遍布了二百多个诸候国,战争不断,最为强大的晋国一分为三,魏韩赵,史称三晋分家,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了战国,无数豪杰粉墨登场。

记得曾有一年,出差到了临淄,是半夜到的,清晨起床,推开旅馆门,我瞬间穿越了,对面就是齐国之都城,城墙就在我只尺之间,我回首四周的建筑,这才恢复了下意识,没想到若干年后,我居然就住在了齐国,也是后话了。。。曾有言,乱世出英雄,这样的人都是一批一批出的, 当我们感叹他们如耀眼之繁星时,一下子历史又归于沉寂,小时候学历史,也是囫囵吞枣般的,所谓合纵连横之说,合纵即燕赵魏韩楚,连横是秦齐,即所谓远交近攻之由来,此时的中国,谁也不能公开表示出消灭谁,都想蚕食,弱国心里明白可又总是各打各的小九九,所以几次合纵,都让秦国分而化之,越战越强,山东列国形容之为虎狼之国。就这样此消彼长,若从用人看,秦用人确是别出一格,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先是商央,后是张仪,李斯,都是客卿,都把秦往前推到了历史舞台,上国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伐城,军事手段无论古今都是最后手段。作为后人的我,有时想来,当年的各国先民们,又是如何日常生活的,毕竟再如何打,总要谋身糊口的,人纵有材,不可一日无食。坐拥一块关中平原的秦,又抓住时机获得了川蜀之地,二个粮仓,保证了日后之一统六国物质准备。反之观六国,赵人虽胡服骑射,很好的解放了思想,然而在储君的问题上没处理好,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居然活活饿死,齐和燕之间互相灭国,大伤元气,韩魏皆属四战之地,最让人不平的是楚,楚灭了越,本是七国中最强,却因为守旧终至灭亡,才有了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名言!读史以明志,当置身其中时,无不为之叹服,一个个人物如天空之星星点点,即使千年,仍影响着你我, 谨以小文以慰我感叹战国之心!#战‬国‬#历‬史随‬笔‬#三‬家‬分‬晋‬#中华文明的根基是什么#​#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的“三家分晋”是怎么回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晋国   连横   明治维新   韩非子   战国   弱国   齐国   君王   中国   历史进程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