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抽动症治疗效果不好,预后差?你可能忽略了这个问题!

在抽动症治疗过程中,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的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好时坏。甚至还有不是抽动的其他症状出现。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要分析其中一点:共患病。

50%-90%的抽动症孩子伴有1种或1种以上心理行为障碍。

共患病构成TD整体的一部分,是TD功能损害的来源,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给治疗和管理增添诸多困难。

图源丨稿定设计

今天介绍6种常见的抽动症共患病,我们家长可以参考这些症状对照自家孩子,及时向医生反映情况。

1. 抽动症TD共患多动症ADHD

平均发生率为50%左右

ADHD是指发生于儿童时期,表现为与同龄儿相比,具有明显的、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以活动过度、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

对TD孩子而言,ADHD症状常出现在抽动症之前,较TD的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早2-3年,并且在重度抽动患者中较常见。

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图源丨内部素材

2. 抽动症(TD)共患学习障碍(LD)

发生率为24%——50%

TD发生LD,部分原因是与抽动症状本身影响有关,如未控制的运动或发声抽动使注意力分散

严重抽动使患者的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同学甚至老师的歧视嘲笑可以使孩子更不喜欢上学,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LD。

比如家长可以测试一下:自己频繁眨眼5分钟,然后阅读一篇文章,看看阅读效果如何。

ADHD和强迫障碍(OCD)会干扰TD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不能顺利完成作业,也可能造成LD。

此外,服用抗抽动药物也能导致LD,如氟哌啶醇可引起情绪恶劣、抑郁、嗜睡和反应迟钝,少数孩子可出现学校恐怖。

写作业需要专注力高度集中

3. 抽动症共患强迫障碍

发生率为25%—60%

强迫障碍包括强迫观念和(或)强迫动作,是以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和(或)观念为特征。随着抽动症病程的延长而出现或加重。

TD的某些复杂运动抽动症状带有强迫性质,如重复摩擦,拍击、触摸行为等,这些动作既代表复杂抽动,也代表强迫行为。

二者的区别有一定难度,通常强迫动作为有目的、复杂的运动行为,而复杂抽动为无意义的快速、重复运动行为。

搭积木

4. 抽动症共患睡眠障碍(SD)

发生率为12%——44%

通常报道的SD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安、梦语、夜惊、梦魇、梦游、遗尿和磨牙等。

TD孩子表现明显的睡眠质量降低,这与白天抽动严重程度有相互作用

TD的睡眠结构异常表现:

为睡眠潜伏期明显延长、睡眠效率降低、I期睡眠百分比高、睡眠阶段转换频率高和慢波睡眠百分比低,快速眼动相睡眠时间减少。

图源丨稿定设计

5. 抽动症共患焦虑障碍(ED)

发生率为20%——25%

表现为自卑、扭捏、害羞、社会退缩、焦虑、哭泣、敏感、抑郁和慢性忧伤等,过去称为神经病。

后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称之为ED;而DSM-IV认为ED的核心症状是焦虑和恐惧,将ED统称为焦虑障碍

焦虑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暴躁、心烦、不听话、哭泣、紧张、害怕、难以安抚,对家庭不满、抱怨、发脾气、搓手顿足、唉声叹气等。

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无愉快感、好发脾气、对玩耍不感兴趣,自我评价低、自责、孤独、退缩等。

6. 抽动症共患自伤行为(SIB)

发生率17%——53%

少部分TD孩子出现无法克制、严重、反复的SIB。

比如自己咬伤自己或自己打自己、用头撞坚硬的物体、抓破皮肤、烫伤自己、砍伤自己等,严重者导致永久性的自残伤害。

SIB与TD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其多发生于重症TD患者

也有个别抽动症孩子啃掉或剥掉自己的指甲,更有甚者伴发拔毛癖(指不能克制地拔除自己毛发的冲动行为),并吞掉毛发。

拔毛癖,图源丨微博账号小丽帮忙

识别共患病无论是在诊断还是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帮助到你。

注参考资料:儿童抽动障碍第2版,刘智胜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我是徐磊,大家有任何关于儿童自闭症、语言发育、性早熟、矮小增高、抽动症、多动症及心理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给我留言,或是v信搜索儿科专家徐磊公众号,我将为你做详细的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孩子   焦虑   症状   抑郁   睡眠   患者   障碍   家长   不好   动作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