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探访净业寺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曾几何时,暗许心愿,幻想着能履至“靖节先生”诗中所描绘的佳境,于山色中静默,恣意天然。今终有缘,怡情探访于这深山古寺,净业寺。


深山藏古寺,律宗延千年。来到净业寺山门前,门即是登山阶梯入口,为石壁瓦脊,翼然向天,典雅而无俗,庄重而含威。门上边有赵朴初手笔“依无上觉”题跋和南怀瑾所题的“净业寺”,“依无上觉”有无上觉,无比完全的智慧、觉悟之意,能在阶前洗去满身尘埃,寻求到灵魂的片刻超脱,也算不虚此行。净业寺藏匿于终南山北麓之凤凰山(亦称“后庵山")半山腰处,初创于隋文帝开皇元年,盛于唐,道宣律师在这里潜心著书,宏传学,开创了中国佛教中的律宗,所以净业寺被推崇为律宗祖庭。相传道宣在仙掌谷内结庵修行,经神人指点,掘地涌泉,建白泉寺乃净业寺的前身。后又选择了“地当宝势”的沣峪口,建立了沣德寺,有一天,他在禅定的时候,听到了天空中传来了一个声音“彼清官村,故净业寺,地当宝势,道可习成”,道宣大师听了以后,赶紧对着天空焚香礼拜,然后就领着众人去了清关村,建成了一座庄严的宝刹,这就是净业寺。唐代以后,净业寺几劫几难,盛世中兴,千古流传的律宗,至今还巍然屹立在苍穹之下,接受世人朝拜。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走过“依无上觉”,进得山门,一尊坐佛映入眼帘,随后石砌成阶而蜿蜒,每至巨石之处总有倚石而建的佛洞,绝解起行而至山腰,禅理机辩于行路中,磨心性而识律。不知走了多久,也不知道回首了多少次,一块“入真境中”的碑栏石刻映入眼帘,颇有一步一入境之妙。其上,则是净业寺建筑群所在,虽分几处,却自然天成,有种“山即是庙,庙即是山”的格局。

迎面是净业寺第一殿——天王殿,青砖黛瓦,朴柱素梁,悬挂“依法护法”匾额和南怀瑾所提对联:“回首依依穷奢极欲歌舞繁华大梦场中谁识我,到此歇风清月白梵呗空灵高峰顶上唤迷徒。”殿内正中供奉是天官弥勒法身,四周周匝围绕四大天王,造型清俊。天王殿内中央坐像似为律宗祖师道宣大和尚,天官弥勒法身后供奉的是韦陀护法菩萨。据说释迦摩尼的舍利被魔王抢走,韦陀不畏艰难,奋力追回。因此,在佛寺中,韦陀的塑像面朝释迦摩尼,意为保护佛祖。


庭院中间——大雄宝殿,大雄意为大无畏的勇士,是释迦牟尼的德号,所以把供奉释迦摩尼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大殿前存有清道光年间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神咒经幢。殿外悬挂取自《楞严经》的对联:“虚空置汝心内如片云点太清,华藏容吾性地若芥子纳须弥。”殿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弥陀佛三尊庄严法相,东边有文殊菩萨像,西边有道宣律师画像一轴。正中释迦牟尼佛跌坐在莲花宝座上,佛祖的头部微微前倾,两眼凝视,右手微拾,仿佛正向朝拜者讲经说法。从下方看去,心里生出一股渺小之意,佛之雄伟庄严,不能不叫人顿生跪拜之感。


大殿后左、右侧有两层木楼寮房各一座。院东为斋堂五间,院西原有禅堂五间。大殿后有石洞三孔,内供观音、普贤、文殊三菩萨像,系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敬佛所凿。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寺后的峰顶上,是道宣律师的舍利塔,因山势陡峭,再加有一点累,我没去,于是慢慢地往庭院走去。走到大雄宝殿时,正赶上净业寺大师傅们做晚课,喃喃诵经,木鱼声声,香火缭绕,愰如隔世,于是安静地站在角落里,尽情地聆听那天籁般的吟唱,似乎人在事中,又似乎心在寺外。忽一阵清香扑鼻而来。我深深吸入肺腑,古刹蜡梅分外香,夕阳照耀下的古树,虬枝攀援,黄色的花近乎透明,香气四溢而去,想起阳明先生说的,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身临佛家圣地,心已变得从容宁静,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在下山的路上,阵阵梵音仍然袅袅練绕于耳.....闪现出那句“众生皆苦,唯有自渡,天意无常,顺其自然”。但我相信:经过佛的洗礼和净化,身,虽入红尘恩怨是非之中,但在今后的忙碌中,一定多了几分豁达和宽容,多了几分淡泊和从容,少了几分计较和偏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释迦   释迦牟尼   律宗   法身   大雄宝殿   殿内   文殊   山门   弥勒   庄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