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中将之子加入地下党,生怕家人发现,后得知:父亲比他藏得深

自古以来便有“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英雄事迹,然而,在我们的隐秘战线上,亦有这样一段传奇佳话。

那是1946年的春天,地点位于上海的某个街头,一个名叫吴群敢的年轻人,正处在极度的迷茫中。

吴群敢,当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在职人员。按理说,在那个硝烟弥漫,战火连天的年代,能有一个坐在办公室里的工作,是相当不错的,那他为何迷茫呢?

事实上,这种迷茫的心绪,已经困扰了吴群敢多年,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和组织重新取得联系的机会。

是的,吴群敢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只不过他如今和组织失去了联系。

作为一名地下党员,不管身处何种困境,都不能主动去寻找组织,那很有可能会使其他同志,陷入到危险之中,而吴群敢正是认清了这一点,所以这么多年,他都处在“失联”状态,他甚至觉得,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然而,让吴群敢感到迷茫和不安的,却不仅如此,这其中还有他的父亲,国军中将吴仲禧。

吴仲禧,是福建人,他祖上曾做过商人,家境还算殷实,到了吴群敢这一代,虽不是大富大贵人家,但日子还算过得去。

后来,吴仲禧成了国军要员,前来巴结的人就更多了,他们每次到吴家,看见吴仲禧的几个孩子,都会忍不住夸赞,尤其是对长子吴群敢,更是毫不吝啬其赞美之词。

然而,让众人都没想到的是,吴家长子吴群敢,却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那是1939年,正在韶关读高中的吴群敢,认识了一个女孩,名叫刘渥丹。两人相识相知,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刘渥丹向吴群敢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学校地下党支部书记。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吴群敢开始接触到共产主义,他寻找到了自己终生的理想,并毫不犹豫地在刘渥丹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但世事无常,1942年,粤北省委遭到破坏,吴群敢的直接领导人刘渥丹告诉他:“上级机关已经被敌人破坏了,现在千万不要乱找关系,等上面关系通了,自然会有人来找你。”

而吴群敢正是牢记了这一点,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处在“失联”状态。

一晃眼,好几年过去了,吴群敢始终没有等到组织的消息,他又不敢自报山门,所以在无奈和彷徨中,来到了大都市上海寻找机会。

在上海,吴群敢加入了民盟,并从中得知,上海市民盟的主委,竟是王绍鏊。

对于王绍鏊,吴群敢可不陌生,甚至还要称呼一声王伯伯。这个王伯伯,和吴群敢的父亲是好友,两人交往密切,关系非同一般。

可吴群敢却认为不仅如此,他总觉得王伯伯的身份,远不止表面上这么简单。基于这个想法,他决定亲自拜访。

那天,吴群敢只身一人来到原法租界福履理路王绍鏊的住所,他轻轻叩动房门,不大一会儿,从旁边的小窗处,探出一颗小脑袋,她说自己是王家的女佣,还问吴群敢有什么事。

吴群敢将自己的来意道明后,女佣说稍等一会儿,便关上了小窗。

大概10分钟后,王家的大门终于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位器宇轩昂的汉子,这位汉子堵在门口,表情严肃地问道:“你是谁?有什么事?”

吴群敢定了定心绪,说自己是吴仲禧的儿子,想见见王伯父。

说出这句话以后,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周围的气氛都缓和了不少。只见王绍鏊满脸笑容,迅速让开大门,然后挥一挥手,说:“原来是你啊,几年不见,都不认识了!”

接着,王绍鏊将吴群敢引到二楼的小书房,开始嘘寒问暖。

只不过此时的吴群敢,还处在惊讶中,他心想:“现在国共正在和谈,上海的政治气氛和社会治安还相对平静,为什么王伯父会对一个孤单的来访者如临大敌,十分戒备。”

这件事,吴群敢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当时党在上海的情报负责人张唯一,就住在王家的三楼,这也难怪王绍鏊会如此警惕。

有了这次的见面谈话,吴群敢和王伯父的交往开始变得密切,两人也猜出了对方的大致身份。

那天,吴群敢将自己这些年的遭遇说了出来,不过只说了几句,就很快被王绍鏊打断。王绍鏊说:“你的情况不是口头上就能算数的,这样吧,你写一份材料来,说明你的经历和要求 ,我来替你想办法。”

就这样,在王绍鏊的帮助下,吴群敢恢复了组织关系。

不久,父亲吴仲禧也赶到了上海,他们父子俩连续三个晚上都在王家交谈,两人都很兴奋,这不由得让吴群敢想起他刚来上海时,父亲吴仲禧对他的告诫:“十里洋场,慎之戒之!”

想到这里,他不再说话,而是看向眼前的父亲,心里似乎明白了什么:“十有八九,父亲也是组织里的人,而且王伯父还将自己的情况告诉给了父亲,只不过他心照不宣而已。”

因为已经和组织恢复了联系,吴群敢整个人都活跃了不少。现在,他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组织给他派发任务。

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组织交给他的任务,竟然是帮助父亲吴仲禧,与组织之间传递各种资料。

这下,吴群敢彻底明白了一切:之前的猜想并没有错,父亲是自己人,而且潜伏地比他还要深!

是的,国军中将吴仲禧也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他的成绩可是非常出色。

那么,吴仲禧是如何成为我党的特工呢?他又做出了哪些傲人的成绩?

吴仲禧,1895年农历8月17日,出生在闽侯南台吉祥境的一个小商人家庭里,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在吴仲禧16岁那年,受革命浪潮的影响,他参加了福建学生军,并屡建战功,由一个普通的学生军,成长为一名师长。

可是,自“四一二反革命”以来,吴仲禧开始对国军心灰意冷,他是一个正直正义的人,不愿在国民政府干一些伤天害理的事,于是他逐渐远离战场。

1927年到1937年,这10年间,吴仲禧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今后的路,要怎么走?

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吴仲禧读到了马列主义的书籍,从此深受启发,他对自己未来要走的路,开始有了明确的目标。

1934年4月,吴仲禧参加“闽变”被通缉,万般无奈下,只好前往广州。

在广州,吴仲禧认识了中共秘密党员王绍鏊,这也为他后来通过王绍鏊的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打通了道路。

那么,吴仲禧是何时加入共产党的呢?这还要从1936年说起。

1936年,中共中央多次发布团结抗日的政治宣言,吴仲禧也在暗处配合。当时,他听说张发奎从国外回来,还担任苏浙边区绥靖主任。于是,吴仲禧做了一个决定,到浙江嘉兴找张发奎。

吴仲禧之所以会去找张发奎,有两点原因。

其一,他很早之前就认识张发奎,现在迫切希望能奔赴抗战前线,所以只好通过这层关系。

其二,嘉兴离上海比较近,他也能随时和王绍鏊取得联系。

就这样,有了明确的目标,吴仲禧只身来到嘉兴,到达嘉兴后,他很快便给上海的王绍鏊写信,约他过来晤谈。

在谈话中,王绍鏊对吴仲禧说:“我是中共上海党组织派来和你见面的,现在张发奎所处的地位非常重要,如果能团结张发奎在苏嘉杭抗战,这对人民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吴仲禧听后点点头,他明白事情的重要性,也知道了今后的工作安排。想清楚了这些,他下定决心说:“我想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不知道我这样的旧军人出生,是否可以。”

王绍鏊当即表示:“你有这个志愿,非常好,我也会代为介绍介绍。”

随后,吴仲禧就将自己的个人资料和认识,写成书面材料,交给王绍鏊带回上海。

1937年,七七事变的前夕,吴仲禧终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王绍鏊的见证下,完成了入党手续。

从此,吴仲禧结束了自己长期的政治苦恼,而他的后半生,也将踏入新的征程。

入党以后,吴仲禧做出了许多优异的成绩。

比如在1948年淮海战役前夕,吴仲禧以国防部中将部员的身份,被派往徐州行营视察。这次视察,他将敌人的兵力部署,兵种,驻地等一系列重要情报都找了出来,并秘密地交给了潘汉年,为我军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实,像这种案例还有许多,比如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后,吴仲禧从白崇禧的“华中剿总”里,得到了详细的作战态势旬报。

又或是在渡江战役前夕,吴仲禧从国民党内部获得了汤恩伯签署给江阴至芜湖一带江防10个军的作战命令以及后勤命令。

这些重要的情报,对我军取得战争的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就连开国上将肖克也在后来的纪念文章中说:“吴仲禧作为党在地方工作的一颗‘冷棋子’,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发挥了人们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

父亲如此优秀,他也是儿子的骄傲。吴群敢在回忆那段“合作”时光时,总会发出感慨:“父亲身上有太多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他每次冒死收集情报,坚定地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都是我战胜困难的精神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国军   淮海战役   中国共产党   之子   父亲   嘉兴   伯父   中将   上海   家人   身份   组织   发现   机会   地下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