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为什么:为什么很多人都骂三朝圣人朱熹是“斯文败类”?

朱熹像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是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与程颢、程颐合称“程朱学派”,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朱熹一生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可就是这样一位泰斗级别的人物,为什么会被很多人骂为斯文败类?这还要从朱熹的成长经历说起。

公元1130年,平地一声惊雷,三朝圣人朱熹出生。常言说:“圣人出世,必有异象”。像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和清太祖努尔哈赤,传闻都是脚踏着七星,开创属于他们的辉煌时代。只不过他们脚底到底有没有七颗痣,那就不得而知了。但确实有文献记载,朱熹脸上“面生七星”,有七颗痣如北斗状。

朱熹5岁时就能够熟读《孝经》,对其中的内容也有着很深的理解。10岁时,他又读《孟子》,感叹道:圣人原来和我一样也是个人呢(至圣人与我同类者)。

神童光环的加持下,年纪轻轻的朱熹就考取了功名。1147年,年仅17岁的朱熹在乡试中考取了贡生,后又考取了进士。放在当今社会,二十啷当岁的年纪,如果没有遭受社会毒打在工地搬砖的话,那也应该在校园里读书。而我们的朱熹却已入朝为官。

公元1151年,年仅21岁的朱熹被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1153年,朱熹至同安,一上来便大有作为。对于老百姓,朱熹做到了“爱民如子”,可对于贪官污吏、奸佞小人,朱熹也严厉惩处,丝毫不留情面。在教育上,朱熹还整顿了县学,建造“教思堂”、“经史阁”,给整个同安城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还减免了农民的税负,让农民有了更好的环境来读书。

公元1162年,宋孝宗即位,召朱熹入朝为官,朱熹奉旨进京,应诏上封事。在对金的对抗上,朱熹极力主战。在学术方面,朱熹大力尊崇儒学,反对佛教。此外,朱熹还上表宋孝宗,详细阐述了发展民生,任用贤能的大大小小数百条具体措施,朱熹上任之后,也大有作为。

朱熹为官期间,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对于奸佞小人,他也毫不手软,坚决上表弹劾,对国家、对自己都做到了问心无愧。其中,自然得罪了不少朝中权贵,很多人都想置他于死地。很快,机会就来了。

公元1194 年,太上皇宋孝宗逝世,宋光宗因病不能主持葬礼,知枢密院事赵汝愚为主谋,发动了一起宫廷政变,拥立光宗之子赵扩(即宋宁宗)为皇帝,尊光宗为太上皇,史称“绍熙内禅”。当时宫廷内臣韩侂胄(tuō zhòu)也参与其事。事成后,因拥立有功,赵汝愚当上了宰相,而韩侂胄的女儿成为了皇后。韩侂胄希望封他为节度使,遭到了赵汝愚的反对。韩侂胄因此而对赵汝愚产生了怨恨。赵汝愚尊崇道学,把朱熹从湖南召到临安,任焕章阁侍制兼侍讲,做宁宗皇帝的老师。同时,因为朱熹是赵汝愚引荐入朝的,韩侂胄便从排斥朱熹开始打击赵汝愚。

公元1194 年闰十月,韩侂胄以内臣的有利条件,出内批罢黜朱熹。公元1195 年二月,罢黜赵汝愚的右丞相之职,公元1196 年正月,赵汝愚在衡阳暴毙,据说是在流放期间受尽了折磨而死。

公元1196年,监察御史沈继祖捕风捉影,弹劾朱熹,向朝廷递呈了此前谏官胡纮撰写的《劾朱熹省札》,对朱熹的人品进行了辛辣的攻击。其中提到:“又诱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谓其能修身,可乎?冢妇不夫而自孕,诸子盗牛而宰杀,谓其能齐家,可乎?”大体意思就是:朱熹诱拐了两个尼姑为宠妾,每次官位调动,都带在身边,能说朱熹修心养性吗?朱熹的儿媳妇在家守寡却有了身孕,他的其他儿子偷牛宰杀,能说他治家有方吗?

此消息一出,立即上了热搜,朝廷内外、大街小巷迅速热议,高官百姓都感到十分惊讶。然而此时,沈继祖的余党继续煽风点火、趁机造势,说要“斩朱熹以绝伪学”。

宋宁宗虽不知此事真假,但朱熹在宋宁宗老师期间要求很严格,宋宁宗也很烦朱熹。同时迫于当时朝廷上的舆论压力,就算不杀朱熹,也给他安了一个“莫须有”的伪学罪名将他落职罢祠,而朱熹的一家或遭流放,或遭下狱,此时的朱熹已经66岁。

朱熹被落职罢祠那天,老百姓都不相信朱熹是这样的人,都纷纷跑来质问朱熹真相,希望听到朱熹的辩解。在朱熹看来,这种荒唐至极的弹劾,根本不值一辩。他在《落职罢宫祠谢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臣昏愦糊涂,对于胡纮说的这些事,竟然丝毫不知(而臣聩眊,初罔闻知)。在《落职罢宫祠谢表》的末尾,朱熹又请求皇帝明察(乞赐睿断)。

然而谢表呈上之后,皇帝没表现出什么“睿断”,而政敌的攻击又至。朱熹于是又上了一封《落秘阁修撰依前官谢表》,愤慨地说:既然朝廷认为那些非议是真的,那我遭受放逐也没什么好说的了(谅皆考覆以非诬,政使窜投而奚憾)。此时,朱熹相当清楚,自己遭受黜落,并不是有什么罪衍,而是韩侂胄和赵汝愚互相倾轧的结果。他有自知之明,谢表请去。解职回到老家的朱熹,背负着“假道学”“伪君子”的名声于4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200年去世,那一年他刚好古稀。

富于戏剧性的是,朱熹死后,作为政敌韩侂胄得意门生的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朱熹坟前留下了“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的名句。南宋嘉泰二年,韩侂胄积极准备北伐,为了赢得人心,请宁宗下诏,追复了朱熹的官职。通过这两件事,先前那些绯闻看来也不足信,不攻自破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朱熹   圣人   爱民如子   奸佞   集注   章句   败类   理学   朝廷   斯文   公元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