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盗墓贼的无心发现,竟揭开了千年前被埋葬的历史真相!

众所周知,在春秋时期,晋国是实力最强的国家,不管是领土面积,还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都是其他小国望尘莫及的。

所以春秋时期的史书,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晋国而展开的。

在一个夜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盗墓贼正在挖掘陵墓,他原本是想盗取一些金银珠宝,陪葬首饰。

结果却意外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意外揭晓了千年前被埋葬的历史真相!

而这一因盗墓而揭晓的历史真相,改写了我国上古时期的历史,但也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遗憾!

那日,一个盗墓贼在今河南汲县的一处陵墓内进行盗窃。

他原本只想盗取些金银财宝,毕竟这个陵墓甚是庞大,规模宏伟,但走进去却发现,偌大的陵墓内,竟然没有任何金银珠宝,有的只是一串串用绳子串起的竹筒。

盗墓贼气得直跳脚,他辛苦了半天在此盗墓,盗来的却只是一堆破竹筒,他怒火中烧,一把火将这堆竹筒点燃,然后继续前进寻找财宝。

竹筒是易燃物,燃起的熊熊大火将官兵引了过来。官兵将盗墓贼逮捕,并带走了未燃毁的部分竹筒。

竹筒随后被运送到了洛阳,被一些官员研究后发现,这些竹筒竟然是战国时期遗留下的竹筒。

而竹筒上的文字自然也是战国时期的文字,晋国人不识这些字,需要一段时间的研究。

当晋武帝得知此事后,命令全国最有学识和极具权威的专家学者对这些竹筒展开调查和研究。

可惜,这些竹筒在被运到洛阳时,已经被烧毁的残缺不全,全国各大专家费尽心血,耗费了大量时间才将这些竹筒上的字整理翻译了出来。

而最后得出的结论,震惊史学界。

竹筒上记载的有:《纪年》十三篇、《易经》二篇、《国语》三篇、《名》三篇、《琐语》十一篇、《大历》二篇、《穆天子传》五篇等。这些都是战国时期的重要文献,多数已经失传。

其中,《纪年》十三篇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史书,堪称无价之宝。

为什么会称它为无价之宝呢?因为《纪年》十三篇中,记载了上古时期,从黄帝到魏襄王,接近两千年的历史。

秦国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将各国的史书皆烧为灰烬,这无疑对中国史界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即使有部分史书遗留了下来,但也是经过官吏修改的,称之为正史有失偏颇,而《纪年》十三篇原原本本的保留了下来,是魏国的官方史书。

即是魏国的史书,也是晋国的史书,众所周知,当年韩国赵国魏国三国分晋。魏国正是由晋国分裂而来。

晋国是春秋时期,实力最强,占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所以晋国的史书,也是最具权威性的。

所以《纪年》十三篇被称为无价之宝,因为它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宝贵资料。

所以晋武帝对这些竹筒极度重视,《纪年》十三篇也被晋国专家大臣整理成了《竹书纪年》,虽然西晋后来灭亡,这些竹筒全部遗失,但好在被写进书本的《竹书纪年》没有被毁灭,完好的保留了下来。

那么《竹书纪年》中,到底记载了哪些历史呢?

首先,竹书中对于上古历史的记载非常全面,从尧舜禹实行禅让制,再到尧传位给舜,舜又传位给禹。

而这些帝王,在历史上都是十分开明的明君,是造福百姓的统领者。

但竹书中却不是这样记载的,竹书中,舜为了争夺王位,将尧囚禁了起来,并且还阻止尧的儿子丹朱来见父亲。

这足以看出,早在上古时期,就存在宫廷王位斗争,每个帝王上位,都是踩着别人的尸首上来的。

但是在儒家的记载中,尧舜禹都是受人敬仰的上古明君,他们的上位,都是前任禅让而得的。

如此来看,儒家推出的是传统美德,记载的历史难免有些理想主义,而真实的上古历史,是充满黑暗的。

同时,竹书中还记载了商超的建国功臣伊尹。儒家史书中,记载的伊尹是个千古忠臣,在汤去世后,其子太甲继位,但是太甲昏庸无能,沉迷美色,贪图享乐。

于是伊尹便将太甲囚禁起来,令其反省,面壁思过,从而太甲洗心革面,奋发图强。

但是竹书中却是这样记载的,伊尹其实是将太甲流放到了偏远地区,自己当上了帝王,后来太甲历经千辛万苦再次跑了回来,除掉了伊尹,重新夺回了王位。

那么一直被歌颂的上古忠臣伊尹,实则是个奸臣,谋权篡位的逆臣。

如此来看,儒家记载的上古历史,很多都被特意美化了。

若不是这个盗墓贼的无心发现,恐怕这些竹筒早就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遗失,那么这段上古时期的历史,将彻底消失,这段真相,也将彻底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晋国   魏国   儒家   竹筒   历史   无价之宝   纪年   陵墓   史书   上古   真相   年前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