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竟是用草木灰制成?多个国家因此灭亡,看周朝盐业发展多疯狂

引言

食盐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料,自古便被历代王朝所重视。

周朝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既继续继承夏商时期的风格,又为之后春秋战国的战斗埋下了伏笔。

周朝的盐业不仅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存亡发展更是有密切的联系。

一、西周制盐核心工艺——淋煎法

西周初年,姜太公就封于营丘,即今山东昌乐县,其邻县寿光富含地下卤水,可用于制盐,县内的大荒北央又出土了西周前期的制盐遗址。这说明当时齐国人很可能来到这里制盐,当时是使用淋煎法制盐。

在传说中的夏朝,营丘就已是城邑,商代时此地为商朝的方国,商亡后,太公就被周武王封于此地,建立齐国。由此可知,在太公来此之前,营丘就应有本地居民在此居住。

营丘没有地下卤水,不能生产海盐。所以西汉时没有在营丘设立盐官,这在《汉书·地理志》中都有相应的记载。

虽然营丘并不产盐,但是姜太公到达营丘后,却有大量制取、出售海盐的记录,所以这只能是从其他地方获取而来。

营丘没有海盐资源,但是营丘与寿光相邻。因此“通鱼盐”可能是先到寿光县制取海盐,然后再向外出售。

寿光县富含地下卤水,可用于制盐,营丘地理位置又与寿光相邻,齐国人很容易来到这里制盐。并且在西汉时期朝廷在寿光地区设有盐官,负责在此指挥工人制取海盐。

大荒北央是太公时齐国的制盐基地。因为当时此地为空旷之地,无人占据,故齐国人可从营丘出发,来到大荒北央制盐。

在西周时期,齐国时就已开始使用淋煎法制取盐。“淋煎法”一名最早见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淋煎法制盐包括两个步骤。

淋煎法的第一步是在海边咸地上取得盐分,海边地区地势高的地面上含有盐分,潮水又不能淹没它,可用于提取盐花,即古人所说的“种盐”。

制盐工人揣度明日不会下雨,今天就在此地面上广泛地布撒稻麦稿灰和芦茅灰,厚度大约一寸左右,再按压使其平整匀称。第二天早晨露气升腾,冲撞地面的盐分、茅灰,使二者发生反应,析出盐花,粘附在茅灰上。中午时将茅灰、盐花一并扫起来。

淋煎法的第二步为制取含盐度高的人工卤水,然后将其倒入锅中煎煮,即是用海水灌淋第一步取得的茅灰和盐花,使盐花溶于海水中,以提高海水的含盐浓度,使其成为合格的制盐原料。

这种原料也可称为卤水,但是这种卤水有别于天然生成的地下卤水,故应称之为“人工卤水”

西周初年齐国人到大荒北央制盐时,要用海水泼在地上来使地面含盐。

故在海旁盐场附近开辟摊场,通过翻耕锄匀、敲泥拾草,使摊场平整洁净,然后用海水浸泡场地,使咸卤完全浸透场内土地的表层。然后才能在场地上覆盖草灰,提取盐花。

因为寿光富含地下卤水,商代时就已汲取地下卤水制盐,西周时仍旧开采地下卤水,大荒北央有汲取地下卤水的灰沟。

摊场地面吸入足量的卤水后,形成含盐丰富的盐土,然后就可铺上草木灰进行反应。

当时的草木灰都来自盐灶,因为商代时以木柴和干草为燃料,燃烧后就形成草木灰,将其从灶底取出后,就可摊撒在摊场上。并且这种获取草木灰的方法一直被后世沿用至今。

草木灰被扫聚成堆后,其上附着有盐花,之后将其放入坑内用卤水灌淋。

灰坑隔着灰沟,便于从灰沟内快速获取卤水,用于淋浇多个灰坑内的盐花和草灰,以制成更多的人工卤水。通过灌淋,人工卤水的含盐度比地下卤水还高,这样就等于提高了地下卤水的含盐度,也就是提纯了地下卤水。

待坑中卤水里的草木灰沉淀到坑底后,就可将卤水舀出用于制盐。

西周时仍用盔形器煮盐,如同商代时一样,将盔形器整齐地摆放在盐灶中,盔形器中盛放着人工制成的卤水,然后点火烧煮卤水,等到水分蒸发后,海盐就结晶析出来了。

历代制盐工场内都要修建盐灶来遮风挡雨,以保证制盐工作的有序进行,即在高处修筑地基,然后用木料构建盐灶。

盐灶分为分为煎卤灶和成盐灶。

煎卤灶用于蒸发卤水的水分,以提高卤水的含盐浓度,成盐灶是用于烧煮提纯后的卤水以析出食盐。

整个流程为从淋卤坑舀出卤水,将其倒入煎卤灶的盔形器中,再加热蒸发水分,进一步提高卤水的浓度。然后把经过浓缩的卤水转移到成盐灶内,倒入盔形器中继续加热,卤水因此结晶成盐,然后再打碎盔形器取出盐饼。

使用盐灶来烧煮卤水,以析出海盐,同时盐灶还能遮挡风雨、日晒,避免其影响工人的正常操作,盐灶亦能遮挡泥沙、灰尘吹入灶内,避免其弄脏制成的食盐。

西周盔形器的形体也是逐渐向实用型发展,便于多装卤水和平稳地摆放,这样可增加海盐的产量。

盔形器是在日常使用的实践中被逐渐改良,使其形体的变化越来越适合于实际的日常使用。

为适应煮盐的实际需要,盔形器的形状不断进行完善,以此来适应现实生产的需求。经过多番实验最终决定将底部改为圆底。

这样改的原因是因为不同形状情况下容器的受热情况也不相同,因此导致至在成盐效率上也有不同,将盔形器的底部改成圆底,可以极大地节省材料和加热的时长,因此可以提高生盐的效率。

二、诸侯争霸,盐成为战略物资

东周时期除继承以前的资源外,又通过扩张获得新的海盐资源产地。

周朝的诸侯国齐国与纪国为邻国,齐国都城营丘与纪国位于山东寿光县故剧城的都城相距不远,因此两国一齐在寿光县内制盐。

齐国经济力量的迅速增强,可能威胁到了纪国的利益。为遏制齐国力量的膨胀,西周夷王时,纪侯向夷王揭发齐哀公,周夷王烹杀了齐哀公,然后立哀公之弟静为国君,是为齐胡公。

纪侯趁齐哀公荒淫田游之时,向周王说其坏话,使周王杀掉了齐哀公。而纪侯揭发齐哀公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就是齐国实力对纪国的威胁。

纪侯以揭发齐哀公劣迹的名义来削弱齐国。至此,齐、纪之间的矛盾可能不仅是利益冲突,还增加了家族血仇,这使两国变得水火不容,斗争愈演愈烈。

及至春秋时纪国已经无法阻挡齐国凌厉的攻势,齐国吞并三城,消除了纪国都城的外围防线。

在齐国重兵压境的危情下,纪侯之弟纪季叛国投敌。纪季将都城献给齐国,自己甘愿充当齐国的附庸。这使战斗使得纪国损失惨重。第二年,齐襄公趁势大举进攻纪国。

在纪国危急存亡的时刻,纪侯不愿向敌人卑躬屈膝,就将都城交与纪季,让他去处理残局,然后,纪侯离开都城,纪国就此灭亡了。

齐襄公灭纪后,自然就顺势夺取纪国的海盐资源,其中就应包括寿光双王城的海盐资源和制盐工场,但是齐国可能没有得到双王城的制盐工人。

因为纪侯贤能,深得民众爱戴,故纪侯离开都城时,都城的民众都跟着纪侯走了,一个人都没有剩下。因此双王城的制盐工匠也是一起跟着纪侯走了。

除了寿光双王城的海盐资源和制盐工场外,齐国还得到了今昌邑县的海盐资源,齐国在此地设立制盐工场,汲取地下卤水来制取海盐。

齐灭纪后,占据原属纪国的寿光和酅城,齐国以此为跳板,向山东半岛的东北部发展。

东北部是莱夷建立的莱子国,地域广大,当时莱夷所据有的莱州和登州有多处海盐资源产地。齐灵公时派兵消灭了莱子国。莱夷的海盐资源全都被齐国占有。

最早在太公就封营丘时,莱夷就敢与太公争抢营丘之地,太公击败莱夷,在营丘立都建国。

或许正是因为此事,齐国与莱夷可能一直处于敌对状态。齐襄公灭纪国后,齐国占据原属纪国的土地,开始向东与莱夷进一步接触。

从西周至春秋,莱夷与齐国大多处于交战状态。到齐灵公时,齐国出兵消灭了东莱。

东莱有许多海盐资源产地,齐国攻灭东莱后,这些资源也就并入了齐国,这些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东北部的莱州和登州的沿海地带。

莱州和登州使用的也是夙沙氏的制盐方法,即用海水淘洗含盐的海沙,以得到含盐度高的人工卤水,然后烧煮卤水以析出海盐。

除莱阳县外,莱州内还有掖县,此地在齐灵公时也应并入齐国。掖县邻近大海,富于海盐资源。

西汉时掖县分为当利县和曲成县。两县均设立盐官,在掖县的沿海地带制盐。这说明掖县一直富含海盐资源,可以大量制取海盐。

在春秋初年,晋文侯的夫人晋姜也曾经管理池盐交易往来,把当地的食盐输送到中原地区以此来换取矿产资源。

当时晋国的运输很不方便,需要用用马车拉着装好的池盐,翻越千山去往河南进行贸易。

并且他们的的运盐车队要经过虞、虢两国,因此必不可免的会发生冲突。所以及至晋献公时终于拿下了这两个国家,也将这一条交通要塞握在手中。

晋姜时生产的池盐要出售到河南地区,就要将池盐从安邑县运到山西平陆县,在此登上吴山的虞坂,然后从吴山的虞坂登上中条山的颠軨坂,由北向南翻过中条山,然后再向南渡过茅津,就进入了河南。这条运盐通道要经过虞国和虢国。

春秋时晋献公假道伐虢,向虞国借道虞坂和颠軨坂,进入河南攻灭了虢国,回军时顺势又灭掉了虞国,从此独占了这条通道。

打通道路后,晋国用马车运输池盐。之后便开始了东周末年轰轰烈烈的盐业发展。

所以总体上来说,最开始周天子将芮、郇、瑕三国封在盐池附近,晋国封在唐城。

芮、郇、瑕三国可能食用池盐,而晋国附近的土壤富含盐分,可用于煎炼末盐,故晋国受封初年可能食用本地末盐。晋国强大后,逐渐消灭了芮、郇、瑕三国,独占了盐池,晋国在制取、食用池盐的同时,又将池盐运到河南出售。

晋献公时假道伐虢,消灭了虞国和虢国,占领了通向河南的交通要道。此后,晋国商队使用马车来拉运池盐,将池盐运到河南出售。

结语

纵观整个周朝,盐业在周王室以及各个诸侯国的心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不仅如此,早在周朝时期制盐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淋煎法是当时最普遍的获取食盐的方式,并为后世沿用至今。

因此了解周朝的盐业发展不仅能对现在社会的发展有所帮助,更能深切地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坚定我们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十三经注疏

熬波图

《史记》

春秋会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草木灰   晋国   池盐   寿光   都城   盐花   周朝   卤水   齐国   西周   盐业   食盐   海盐   疯狂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