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怎么发生的?胃癌怎么预防?

胃癌的病因复杂,发生因素有多种,比如遗传、环境、饮食习惯等,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是已经明确的而且可以控制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幽门螺杆菌,一个是亚硝酸盐。
  所以摒弃已经明确的高危习惯和癌前病变,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采取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的办法,针对性的开展二级预防,在早癌的阶段就把胃息肉等疾病治疗,控制疾病的继续发展,应该能降低中晚期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胃癌的5年生存率。
  做好胃癌的二级预防至关重要。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设法控制及治疗已知的可疑的致癌因素,去除可能导致胃癌的病因,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辛辣刺激得食物及烧烤类食物,改变长期不良生活习惯:酗酒、抽烟、熬夜、焦虑等,拒绝高盐、辛辣刺激、加工肉类食物,拒绝烟酒;推广公筷,避免幽门螺杆菌的传染。
  2、不吃腌制或烧烤烟熏类食物,亚硝酸盐主要存在于腌渍食品、高盐食物、隔夜蔬菜中,少吃这些东西即可;
  3、减少食物中盐分得摄入,控盐。
  4、多吃新鲜得蔬菜水果,奶制品,
  5、增加鱼类、肉类的摄入,增加蛋白质的含量。
  6、根除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我国胃癌的主要病因,约75%的胃癌由Hp感染引起,约90%非贲门部胃癌的发生与Hp感染密切相关。对于长期治疗无效的胃溃疡或者大于2cm的胃息肉应及时内镜或者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应积极定期复查胃镜。
  二级预防: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还没有发生胃癌之前,但已经发生了癌前疾病或者癌前病变,要提前发现,提前诊治,从而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
  (1)在胃癌的高发区进行普查及高危人群早癌的筛查,
  (2)建立胃病的专科门诊,做到专科化,专业化的诊治,避免高危人群及早癌的漏诊。
  (3)做好高危易感人群的随访。对于年龄大于等于40岁,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残胃、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胃溃疡、腺瘤性息肉、疣状胃炎、肥厚性胃炎、胃癌家族史;术后残胃等告知患者要定期积极复查胃镜、门诊随访。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预防胃癌最重要的预防手段;成年人有无症状都建议检测和根除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胃癌   生存率   幽门   亚硝酸盐   胃镜   息肉   胃溃疡   螺杆   病因   食物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