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农民进城为什么选择移民搬迁安置区呢?

今天看到好多网友在讨论国家发改委等18部门关于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搬迁安置区群众进城落户的新闻。


大家注意看,《意见》中强调的是“异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而不是针对所有农村。搬迁安置区是指以前属于不适合发展生产没有前途的偏远山区农村从山上搬到平原地带紧靠城镇的安置区。那为什么选择搬迁安置区农民进城落户呢?

有人想好不容易从贫穷山区搬到了条件相对好的平原城镇农村。终于盖好了房子,修好了院子,有房有院有车有田,现在又鼓励放弃农村进城落户?舍得放弃吗?城里人都想来农村置个房买个院,这不就是《围城》中城里人想出来,城外人想进去嘛!你想放弃的正是一部分人羡慕的!当然了国家政策仅仅是鼓励支持有条件的。

说说为什么选择扶贫搬迁安置区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搬迁安置区地理优势。安置区基本处于城镇周边,本来就在城镇周边,部分工作在城里,生活在安置区!已经找到了在城市谋生的手段也适应了城市生活,甚至很多城市里干家政的,搞园林绿化的或者建筑工地的工人就是城郊农民。进城落户只需要政策支持上再添一把火就可以推动。

二、城镇周边的搬迁安置区农民相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经济状况更好一些,进城买房落户自然更容易。如果再有政策的引导和各种落户的利好刺激,进城也就是顺水推舟的事!

三、安置区农民无法依托土地生存,进城是最后出路。搬迁安置区农民虽然是农民但是多数却无法依托土地生存。比如以前在山区可能有二三十亩山地,搬迁到安置区后可能就是一座房一亩田,不可能再给你十几二十亩地吧?因为城镇周边的土地本来稀缺。而搬迁安置的农民不可能一家人都守着一亩田生活也不现实,因此无法依托土地生存的农民不得不再向城市市民转变,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变成市民。

四、农民进城落户也是现实需要

离城10公里,可就是与城市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完全不同,农村孩子也希望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和公共文化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农村人进城买房,也是农民改变现状的又一次良机。让大批农民成为市民,这是摆脱贫穷的最好办法!

五、房地产去库存的需要。房地产去库存更不能忽视农民,毕竟在我国农民依然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城镇化进程中的强大后盾,不仅仅是房地产不能忽视,也是城市各行各业确实需要农民参与其中。房地产又是经济支柱产业,当前房地产去库存,让楼市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尤其中小城市县城急需接盘者,谁能想不起庞大的农村市场呢!


最后:进城落户需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能一刀切,逼迫农民进城。保留农村唯一的住房予以保留。因为那是农民的根,进可攻退可守。一旦在城里留不住,可以回农村。其次要做好服务,为进城农民介绍、提供工作的机会,拓展就业渠道,确保农民进城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更要确保进城农民在子女教育等问题上,享有和城镇居民同等权利。做好托底工作才能更好的激发农民进城的意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底工   农民   偏远   有条件   意愿   城镇   山区   移民   库存   市民   条件   土地   农村   政策   城市   房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