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赵奢贬斥赵括后随即身亡,赵丹:他若活着,又何惧白起之流

公元前260年,秦将王齕与赵括对峙于长平,互相攻伐已有月余。在秦国秘密换将后,白起示敌以弱,诱使赵括轻敌突进,进而俘杀45万赵军。一时间,赵国从硬撼秦国的军事强国,沦为哀鸿遍野的妇孺小国。

然而,在赵孝成王赵丹启用赵括前,赵奢就已看清他的实力。在说到赵括时,赵奢全然不顾父亲的身份,毫不掩饰的叹道: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自公元前286年始,赵奢之名就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他不畏强权,诛杀相国赵胜九位门客,震惊赵国宗室。弃文从武后,赵奢又不顾众人反对,在阏与之战大破秦军,开创“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军事奇迹。一代枭雄曹操将他当作人生偶像,不无赞赏的说道:

“赵奢为将,受财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济成大功,永世流声。吾读其文,未尝不慕其为人也。”

然而,赵奢的军事生涯,就如流星一般,转瞬而过。阏与之战后,赵奢再未受到重用,逐渐成为战场上的看客。可在赵奢病逝不久,他的儿子赵括竟被委以重任,提兵45万,与秦军对峙。那么作为“军事完人”的赵奢为何会被弃用?他与赵丹的关系如何?赵丹之所以重用赵括,又是否与他有关呢?

不畏强权的赵奢

赵奢是赵国王室旁族。

赵奢的命运不好,在他青年时期,正需大展才华时,赵国历史上最有名气的赵武灵王遭权臣李兑饿死。赵国内部四分五裂,各公子相互争权。而畏惧于赵国王室力量的李兑又大肆屠戮赵家子孙。赵奢虽为疏族,可毕竟是赵氏血脉,也不得不逃离赵国,远走他乡。

当时,燕昭王姬职修建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赵奢慕名而去,凭借个人优越的才能,很快就爬升到了上谷郡守的位置。然而,在赵奢之前,姬职手握乐毅、苏秦两大奇才,对于异国公子并未给予十足的信任。

公元前286年,李兑在赵国遭到清算,许多流浪国外的赵氏子孙纷纷回国。而在燕国失去上升空间的赵奢也不例外,他毫不犹豫的辞去了上谷郡守的职位,回到赵国,担任一名基层田部吏,负责收缴赋税。

从郡守到收税官,这种巨大的落差并未让赵奢气馁,他在田部吏的官位上干的有声有色。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刚正的秉性,许多不愿缴纳田租的贵族也不得不向他低头,乖乖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不久后,赵奢就碰到了硬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仗势欺人,强行拒绝缴纳租税,甚至还将赵奢派去收缴田税的官员殴打出府。在赵奢的时代,赵胜的声名响彻整个战国,他不仅是战国四公子之一,还是赵国的相国,手握重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赵奢之前,历任田部吏都不敢前往赵胜府中收税。这些依仗权势的“既得利益者”,只顾剥削赵国百姓,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在他们的思维世界里,缴纳税赋是平民老百姓的义务,而身为贵族的他们,只负责享乐。更为可气的是,身为相国的赵胜一味偏袒他的门客,造就了赵国混乱不堪的赋税制度。

可是,赵胜的纵容阻挡不了赵奢的暴脾气。早在回到赵国之前,赵奢就深知赵胜的为人。平原君虽喜好虚荣、门面,却并非一个骄纵狂妄、不辨是非的恶人。因此,在他派往相国府收税的官员遭遇殴打后,赵奢当即领着一群手握“凶器”的悍将,杀进了赵胜的家。

这是一场地位极不平等的“对阵”,抗拒交税的门客们虽然对赵奢的行为有点惊讶,可在短暂震惊之后又肆无忌惮的嘲笑着他们。在这些人眼中,赵奢和赵胜,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尽管门客们是平原君府中的“凤尾”,却也是赵奢这个“鸡头”遥不可及的。

然而,赵奢一出手,他们就傻眼了。在这群叽叽喳喳的人群中,赵奢挑选了九位带头闹事的门客,将他们五花大绑,跪压在地。而对于掌管相国府的财税管事,赵奢更是不客气,一脚将他踢翻。

就在众人以为赵奢发泄完心中的怒火,将要放人时,赵奢竟命令手下,逐一砍杀了这群仗势欺人的“恶奴”,还把他们的人头扔在相国府门口,进行展示。

当时,相国府家奴眼见赵奢杀心大起,匆匆忙禀报赵胜。然而,赵胜“刀下留人”的请求尚未抵达,他的九位门客就已人头落地。顿感遭羞辱的赵胜当即将赵奢捉拿至堂前,欲将他碎尸万断,为他的门客报仇雪恨。

或许这一切都在赵奢的预料之中,通晓他人心理的赵奢并未慌张,反而仰天大笑,以此刺激赵胜的好奇心。果不其然,赵胜被他的笑声吸引,接连询问他做出此等勾当的原因。

当时,赵奢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尽数道出:

“君侯身为赵国公子,却抗拒赋税,若他人效仿学习,赵国岂不是无税可收?到时用何治国,用何养兵?无兵可用,敌国入侵,赵国何以抗敌?赵国受困,君侯何以保全富贵?”

值得一提的是,赵胜虽与田文、魏无忌、黄歇并称战国四公子,可在能力上却与三人相差甚远。赵胜之所以勉强进入战国四公子之列,无非在于他喜好豢养门客。而这一切,不过是为了博取一个好的虚名罢了。

因此,赵奢的最后一句话,如同一根刺,刺在了赵胜的心里。为了保全富贵,赵胜接受了赵奢缴纳田赋的建议,同样为了保全富贵,赵胜又放弃了赵奢提出的变法图强的建议。毕竟在各国变法史上,能够全身而退的,寥寥无几。

不久后,赵胜将赵奢推荐给了赵惠文王赵何,在赵何的考较下,赵奢得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以此博取赵王的信任。故而,凭借赵何、赵胜两座靠山,赵奢很快就接下了全国赋税的重担。赵国的贵族们吸取了赵胜的前车之鉴,无人敢与赵奢抗衡,在收缴赋税的同时,赵奢又对赵国田税制度进行小范围改革。没用多久,国库就越发充实,赵国也逐渐成长为仅次于秦国的第二强国。

狭路相逢勇者胜

正所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在先秦时代,人才都是全能型的。例如,后世熟知的辩才苏秦,他也曾佩六国相印,合纵伐秦。让秦国富强的变法派代表商鞅,也曾提兵东进,收复吴起夺走的河西之地。因此,在赵奢文有所成后,他又被赵何委以将军的重任,领兵伐齐。

当时,齐国大部已然匍匐在乐毅麾下。赵何此举,无异于让赵奢与虎争食。然而,赵奢还是毅然决然的攻取了齐国边城麦丘。若非乐毅一心扑在了齐国身上,赵奢又是首次领兵,缺乏威望,或许两大名将的对决,早已上演。

尽管如此,赵国君臣还是看到了一个武德充沛的赵奢。这个敢于触碰赵胜、乐毅的将军,显然在军队中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征收赋税。而赵国贵族们也极为厌恶赵奢,将他赶出朝堂,是一个符合各方需求的决定。

治国期间,赵奢是一个值得王上信任、部下崇拜的正直官员。从军后,他依然不改昔日风格。赵奢的夫人曾对人言:

“赵奢做将军的时候,亲自为士兵送饭的次数多达数十次,与他结拜为兄弟的士兵有数百人,而赵王赏赐的珠宝、财帛,他一分未留,全部送给了麾下将士。”

不仅如此,就连后世用兵如神的曹操也对他推崇至极。在曹操的眼中,赵奢是一位执法如山、赏罚分明,且成就大功名的奇才。有趣的是,赵奢的“大功名”,却只有一个“阏与之战”。

公元前270年,在廉颇、乐乘、赵奢等人加持下的赵国,武力值一路狂飙,俨然有对抗秦国的趋势。对于先前被迫割让的祁、蔺、离石三座城池,赵何也有了新的想法。他与秦国使者紧急磋商后,达成一致协议,用赵国毫不起眼的其他三城,换取令他“如芒在背”的祁、蔺等地。

然而,令秦昭襄王赢稷始料未及的是,赵何竟然跟他耍了个的心眼。在秦人如约交还三座城池后,赵何背信弃义,竟断然拒绝秦人的要求。昔年,张仪用此举欺骗楚怀王熊心,如今风水轮流转,当年的始作俑者,竟成了“受害人”。

恼羞成怒的赢稷当即命令胡阳领兵十万,攻击赵国,目标直指战略要地阏与。作为白起副将,胡阳的军事能力极强,他将攻击要点放在距离邯郸较远,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的的阏与,足可见他的战争水平。

事实上,胡阳对赵国君臣的了解程度也非常高。无论是廉颇还是乐乘,都以山路崎岖、距离较远为由,不建议救援阏与。然而,在询问赵奢的意见时,赵何却得到了不一样的答案。

与一惯稳扎稳打的廉颇不同,赵奢用兵诡异多诈,常常出其不意。当他向赵何阐述阏与之战时,更是用了一个不怎么雅观的比喻:

“赵军、秦军会战于阏与,就像两只老鼠在狭窄逼仄的洞穴中争斗一样,谁的速度更快,凶猛程度更高,谁就会获胜。”

毫无疑问,赵奢通过阏与之战,向赵王传达了一个信息:“狭路相逢勇者胜!”

朝会散后,赵奢就被赵何委任为领兵大将,提兵救援阏与。在临出发前,赵奢还特意要求赵王不要干预他的作战方式,并保证能够取得胜利。纵观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廉颇、乐乘、李牧等,他们的战绩、能力都不在赵奢之下,可论揣度王上的心思,却相差甚远。

然而,赵奢大军刚刚离开邯郸三十里,就突然安营扎寨、闭门不出了。尽管秦国偏师就在眼前,可赵奢的决定还是令众将士大吃一惊。如此示弱、避战,与投降没有什么区别。一连数十日,秦军在阵前叫骂、侮辱,鼓声震天响,赵奢就是不闻不问。他像一个“缩头乌龟”一般躲在帐中,每日所作的事情,就是加高营垒,防止秦军偷袭。

更有甚者,一个气愤不过且好战的士兵带头请缨时,赵奢竟二话不说,当即以违抗军令为由,将他斩首示众。看着悬挂在帐前的首级,赵军对赵奢失望透顶,而坐镇秦军的主将,也渐渐的放下了戒心,不再对赵奢大军严密监视。

这是赵奢想要的结果,纵然他在赵王面前高谈阔论,可赵军与秦军实力的差距还是有目共睹的,一旦秦军得知赵奢的能力,必然获得先机,全力以赴。到时,想要取胜,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赵奢步步示弱,将自己丑化成一个只顾保全个人富贵的无能之辈。而在秦人放松警惕后,赵奢立即整装夜行,奔袭阏与,经过两天一夜的急行军,悄无声地的抵达胡阳大军一侧。

当秦军偏师还在为挡住赵奢大军沾沾自喜,胡阳还在幻想攻下阏与,插入赵国腹地建立不世功勋时,赵奢的骑兵已然发动了快速袭击。俗话说“未战先怯”,赵军的神兵天降,打乱了胡阳的布置,更冲击了秦军的心理防线。这些杀人如麻的秦国将士,一个个狼狈逃窜,死伤者不计其数。

阏与一战,赵奢名扬天下,而在赵奢有生之年,秦军再也未敢踏入赵国一步。

含恨离世

然而此战后,赵奢的军事生涯,也如流星一般,转瞬而逝。尽管他以马服君的称号,还在军中任职,可赵国之后的大战却未曾留下他的丝毫事迹。燕将荣蚠攻赵时,幼年继位的赵丹竟放弃赵奢、廉颇等人,改而割让五十七座城池给齐国,换取齐将田单入赵,抵抗荣蚠。

当赵奢义正言辞的反对田单入赵时,他遭到了赵国群臣的群起而攻之。昔日靠山赵胜更是公开站在他的对立面,言辞激烈的批评了他的行为。可是,事实恰如赵奢分析的那样,田单并未倾尽全力帮助赵国,在齐国与赵国之间,田单的归属,清晰可见。燕国大败,利赵损齐,田单所作的,不过是让燕国、赵国两败俱伤,齐国得利而已。

当然,纵横官场数十年的赵胜也不是傻子。可在赵奢、田单之间,选择田单,对于稳固他的地位更为重要。一个“外来的和尚”无论如何也无法取代他的身份地位,可赵奢却不同,阏与之战已让他名声大噪,一旦再击败燕国,必然会危及到赵胜的权力。

尽管赵奢的暮年遭遇信任危机,可他对赵国仍是忠心耿耿。在田单掌握赵国大权后,他以个人经验为依据,建议赵丹大规模裁军,只保留三万精兵即可。此举立即受到赵奢的反对,在赵奢看来,田单的思想还停留在战国之前,不懂大兵团作战,对现实世界的了解程度,少之又少。更何况,各个诸侯国早已用实践证明,小国寡兵根本无法在战国生存。

正是赵奢的坚持,才让赵国避免走上“自破之路”。然而,常年累月的军旅生涯,压垮了赵奢的身体。五十岁后,赵奢身体每况愈下,越发不如从前。

对于他的儿子赵括,赵奢却极为放心不下。他曾多次教导赵括用兵之道,然而志大才疏的赵括根本听不进去,他将赵奢的意见当作耳旁风,左进右出。

可在邯郸成,赵括却凭借“小马服君”的称号,声名鹊起。不懂兵法的人将他当作“赵奢二世”,地位显赫的官宦,更是以认识赵括为荣。对于他们来说,赵括的未来,定然不比赵奢差。

不久后,57岁的赵奢在病痛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临终前,他将对赵括的失望,尽数讲给了妻子。在这个伟大的父亲眼中,赵括已然成为毁灭赵军的不二人选。

事实证明,赵奢不仅对国事、军事看得远,看人方面,他也丝毫不差。就在赵奢病逝三年后,年纪轻轻的赵括就凭借父亲的名声,受到赵丹启用。不幸的是,赵括的军事才能并不如赵奢那样优秀。长平一战,他虽发挥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豪情气概,却掉入了白起“示敌以弱”的陷阱中,将45万赵军拱手送给了秦国。

在举国哀伤中,对于失落的赵丹来说,若敢战、会战的赵奢活着,又何惧白起之流呢,怪只怪他的猜疑心,早早的逼走了那些可以托付一生的战国名将。

值得一提的是,赵括死后,赵奢一族并未受到牵连。然而,他们因赵括之败倍感羞辱,故而以封号为姓,改为马服氏,不久后,又简化为马氏。在东汉初年,名震天下的伏波将军马援一族,就是马服君赵奢的后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苏秦   秦国   邯郸   富贵   郡守   门客   赋税   相国   齐国   狭路相逢   公元前   大军   战国   公子   军事   赵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