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依赖他人,人就“废”了

我们是否都有这样的经历:


明明不了解事情原委,却还是选择相信大多数人;


明明要买需要的东西,却还是买回了无用的东西;


明明心里已有了选择,却还是跟上了他人的步伐。


我们仿佛被一个无形的手操纵着,一切认知与方向都会向大多数人靠拢。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变得不像自己?我们的选择,真的是内心的意愿吗?


《怪诞行为学》中指:


自然界中,在信息不对称和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与周围保持一致,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手段。


但是,在人类社会中,这种从众行为,往往会变成一种盲从。


生活中,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开始自我怀疑,希望在大众共有认知中,寻找安全感。


可实际上,一味寻求安全感,只会让思想被大众同化,最后泯然众人。


改掉“从众心理”,正视自己的“不理性行为”,才能拥有对选择的掌控权。




人生的迷茫,在于不清楚自己的位置


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


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它们总是会跟随前面的毛毛虫。


法布尔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撒上一些毛毛虫爱吃的松针。


毛毛虫便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圈地走。


就这样,毛毛虫一连走了七天七夜,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


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这种“自我盲从”中:


对于前路的未知,始终不知所措,担心自己会选择最坏的那一条路,于是便跟随众人,亦步亦趋。


在《我是演说家》中,选手游斯彬曾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他从小便喜欢数学,之后考入英国华威大学,专攻数学专业。


可是在他毕业时,金融行业就业行情大好,无数人选择转到金融专业。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他最终放弃了数学专业,跟随众人,进入到金融领域。


然而,一年之后,股灾突如其来,金融行业落入低谷。


而于此同时,大数据、云计算这些以数学为基础的行业兴盛起来。


游斯彬追悔莫及,原以为自己找到了最正确的路,结果反而失去了所有。



其实,几乎所有的迷茫,都是认不清自己的位置。


当别人给出一个与自己贴合的信息时,自己便产生错觉,从而走错方向。


有句话这么说:


“人生难免有迷茫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自我价值的所在。”


诚然,与其纠结前路的迷茫,不如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其跟从他人的脚步,不如寻求内心的方向。



看清“幼鹅效应”,不要被第一印象所欺骗


《思考,快与慢》中有这么一个实验:


实验人员曾向众人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


远处那颗树比350米高还是低?你觉得他的实际高度是多少?


得到的平均答案是,那棵树高250米。


于是,实验人员又问另外一批人,远处那颗树比60米高还是低?你觉得他的实际高度是多少?


结果却得到的了85米的答案。


其实,无论最后结果如何,人们的答案都受到了实验人员的“诱导”。


不管是350米还是60米,都是实验人员埋下的信息诱饵,大家很容易受其左右,顺着实验人员的思路思考问题。


《怪诞行为学》中曾说:


当我们的思维一旦接受了某件事或某个物品,那么这件事或者这类物品的价值,就会深藏在我们的脑海中。


那些最初的信息,往往会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在思考时,不自觉地偏离正常。


就像刚破壳的小鹅会把自己第一眼看见的生物,当做是自己的妈妈,不管对方和自己是否一样,它们都会选择跟随,直到长大。


现实中,我们也往往如幼鹅一样,被第一印象所影响,选择听从他人的信息,开始跟从他人的步伐。



归其原因,在于人们喜欢依据参照物来思考问题,当人们接受到他人的信息时,往往就会以此来做对比,从而进行判断。


可越这样,越容易让自己陷入“信息的牢笼”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真正的睿智,需要不断地反思和审视,人生的成熟也需要一个去芜存精的过程。


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开阔眼界,看清现实,明白自己的需求,读懂自己的内心。



正确的选择,是看清自己的内心


《怪诞行为学》曾借用苏格拉底的一句话:“不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当人们能够真正审视自己的内心时,人们就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掌控;


当人们开始对第一印象做出思考时,人们就会向新决定迈出重要一步。


要知道,我们有怎样的选择,就会拥有怎样的人生。


1. 提升见识,开拓知识领域


樊登老师曾经说过:“人之所以感到焦虑,其根本原因在于认知失调。”


人这一生,不可能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面对抉择,别太固执,也别太随意。


认知水平低的人,只能被动迎接命运;而认知越高的人,看待问题越透彻,越能拥有自主权。


当一个人的知识储备丰富了,认知水平自然就会得到提升,面对信息,也就有了甄别的能力。


摆脱对他人信息的依赖,提升自我认知能力,才能在这个信息时代,掌握最合适自己的资源。



2. 提高判断力,培养全局思维


《大般涅槃经》里讲了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一群盲人,去摸大象。


摸到腿的称自己摸到了大柱子,摸到耳朵的称自己摸到了大扇子,摸到鼻子的称自己摸到了粗草绳。


众人在旁看的哈哈大笑,众盲人却为了自己的判断争论不休。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如此,总是相信第一印象,不自觉地将部分当做整体,从而忘记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人生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若大脑不愿思考,思维就会变得僵化固执,失去判断的动力。


看清事物的整体,才能做出最恰当的判断。


毕竟,了解全部的人,和只知道局部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3.坚定内心,抵御世间诱惑


周国平在《只有一个人生》中说:


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生活,一切外界的诱惑与热闹对于他就的确成了无关之物。


内心匮乏的人,容易被他人的看法所干扰;而内心富足的人,往往不会被单一的信息所操控。


人这一生莫过于三件事。一是知道如何选择,二是明白如何坚持,三是懂得如何放弃。


该断则断,当舍则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不会轻易被欲望所裹挟。


只有内心丰满充实,才有能力抵制诱惑,经营好自己的一生。




写在最后


我们小时候,都看过《咕咚来了》这部动画片。


一天, 一个木瓜从树上掉下来,咕咚!


兔子听见后拔腿就跑,它对大伙说:“大家快跑啊,咕咚来了!”


这下可热闹了,森林里所有动物,都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最后,青蛙拦住他们的去路,问:“你们谁看见了咕咚?”


兔子说:“是我看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众人赶到湖边,这时一个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这虽然是个少儿故事,但很多时候,事情就是这样,一个声音之所以能一呼百应,并不是因为这个声音是真理,而是这个声音能影响大多数人。


所以,当我们做出选择时,不妨想一想,自己的判断,是否基于他人的行为。


要知道,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不是人云亦云后看到的结果,而是独自思考后获取的力量。


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无论事情好坏,我们都应该保持理智与清醒,做出符合内心的选择。


这时我们会发现,世界将变得与众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怪诞   毛毛虫   花盆   认知   迷茫   内心   能力   人员   人生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