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泉州的蟳埔村和大祚村

蟳埔村是泉州的一个渔村,来这里主要是看用蚵仔壳建的房子和妇女的服饰。这里千年前曾是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的所在地,明清时期是东南海防门户。

走入村中,一群一群的男人都悠闲地坐在街头闲聊,妇女们则都在开着海蛎(蚵仔、海蛎、生蚝、牡蛎其实都是同一种生物,只是各地叫法不同)。据说,这里的人们是阿拉伯人的后裔,至今还保留着和他们一样的习俗生活。妇女们穿着鲜艳的衣服,“大裙衫,阔脚裤”,腰间普遍挂一个红色的塑料包包,头上佩戴着五彩缤纷的绢花,真可谓是花团锦簇。蟳埔女的头饰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妇女头上的饰品

许多妇女不懂普通话,她们的身体都出奇的好,一位阿姨80多岁了,腿脚灵便,身上没有不舒服之处,手上带了不少的金银首饰,在小朋友的翻译下与我们愉快地交流着,笑容洋溢在脸上,那是从心底深处泛出来的幸福。

与当地居民交流

村子里海蛎壳建的房子(当地人叫蚵壳厝)确实很有特色,阳光下海蛎壳内反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因为壳内是空的起到冬暖夏凉的保温作用,劳动人民这种因地制宜的智慧真是令人称奇。村子里还有祠堂、关帝庙和妈祖庙,也反映出了祖先敬仰,鬼神崇拜的宗教信仰。

蚵壳厝

大祚村是惠安县崇武镇所属的一个村,以惠安女著称。通过各种媒体,惠安女的神秘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戴斗笠、围头巾、穿短褂、宽腿裤,袅袅娜娜,多姿多彩。但是真正的惠安女其实是皮肤黝黑,既不柔弱也不多姿,她们既要打渔,还要带娃,承担着比男人都要累的工作。

惠安女

在一片开阔的海湾处,建有一处惠安女的历史介绍。惠安女其实是古代百越族的后裔,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遗留下的一支,勤劳勇敢,承担着男人们应做的粗重活:开公路、修水利、补鱼网、找石头、拉板车,吃苦耐劳是她们的本色,她们的装束其实也是劳动环境所造就,既要防晒还要便于劳动。她们的内心世界决不是穿上她们的衣服摆拍的美女所能体会,她们的美蕴藏在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中,蕴藏在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追求中。

惠安女介绍

对比蟳埔村和大祚村的妇女,她们都居住在海边,衣着都十分艳丽,戴漂亮的头饰。无边的大海带给她们宽广的胸怀,繁重的劳作让她们更珍惜美好的生活,更勇敢地追求美,用漂亮的衣服来弥补风吹日晒中粗糙的皮肤和不再柔软的腰身,她们都是不畏艰苦又勇敢追求美丽的中国女人的杰出代表。

大祚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修水   刺桐   关帝庙   惠安县   惠安   海蛎   泉州   头饰   后裔   妇女   衣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