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为何31岁就歇菜了?除了好色还有更致命的,31岁已是奇迹

引言

在大清历史当中,长寿的皇帝并不少见,但是咸丰皇帝却格外的短命,年仅31岁便驾崩于热河。

究竟他是因为突发疾病去世,还是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揭秘神咸丰帝的生活作息之后才发现,其实这都是他自作自受所导致的,究竟咸丰皇帝驾崩的真相是什么?

一、皇权争夺下的早产儿

在我国古代,权力之争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尤其是在王公贵族当中这样的纷争更是让人觉得见怪不怪。

出生于皇族血统之下的咸丰皇帝打出娘胎就已经和太子之位杠上了。

根据古人的传统设立太子的时候一般是立长为先。

嫡长子继承制,也严重影响了这些后宫当中的女人们争权夺势的风向。

由于咸丰皇帝之前的两个皇子都不幸去世了,也就意味着如果咸丰皇帝能够在这几个夭折皇子之后紧接着出生,那么他便是最珍贵的皇太子。

与此同时,宫里还有另外一位怀孕的娘娘。

咸丰皇帝的母亲是全贵妃,如果她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儿子提前一步出生,那么她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发保证咸丰皇帝未来的命运。

为了能够改变自己和儿子的命运,全贵妃开始略施伎俩,让太医在她的药物当中添加各种各样的催产素。

由于提前了咸丰皇帝出生的时间,因此孩子在不足月份的状态之下出生,自然是会有一些先天性的隐疾。

况且早产儿在古代来说本就是不容易照料的存在,咸丰皇帝能够健康地被生下来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加上古代的时候为了注重血统的纯正性,他们讲求的是近亲结婚,虽然咸丰皇帝的母亲出身卑微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近亲,但是追溯他前几代的宗亲,哪一个不是近亲所生呢?

因此咸丰皇帝自打离开娘胎开始,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自然也就没有办法以更好的身体素质让自己实现长寿的命运,也就与他的几位祖先相比,寿命上相对逊色。

按照当时古人的寿命进行推演,在清朝时人们活过三四十岁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

只不过作为咸丰皇帝来说,早产而注定了他的先天体弱多病,自然也就会比别人更加困难地存活下去。

二、内忧外患的王朝处境

好不容易成功长大的咸丰皇帝,在皇位的争夺道路当中,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但是只比他晚出生几天的皇六子奕䜣,依旧是他成为皇太子路上最强劲的绊脚石。

对当时的道光皇帝来说,两个儿子都非常优秀,无论作何取舍,他都是十分为难,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王朝不可以没有储君的安排。

于是道光皇帝开始考察起了两个儿子,并且希望能够从两个儿子身上看到他想要的帝王的身影。

无论是咸丰皇帝还是奕䜣在小的时候,表现都还是非常出色的,但是相比之下,咸丰皇帝显得资质更加平庸一些。

咸丰皇帝小的时候曾经在学习骑射的时候坠过马,还得过天花,落下了满脸的麻子。

奕䜣却完全不同,奕䜣比咸丰小一岁,他却有着非常过人的天赋,而且武艺骑射样样精通。

只不过真正让道光皇帝最后决定立储人选的,还是因为教书先生的两句话,以及咸丰皇帝在道光皇帝面前表现出来的两个优秀品质,让他十分的动容,最后才决定将皇位的主动权交到了咸丰的手中。

1850年2月25日,道光皇帝将这些重要的大臣们全部召集到了一起,与他们共同商议究竟要立哪个太子为皇太子,于是一位大臣向皇帝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皇四子待人宽厚,而且体恤民情,凡事以国计民生为重,可以将大任交付于他,其他大臣听了之后也觉得非常的赞同,于是道光皇帝便将这一决定最终给确立下来,让自己的皇四子走上了皇太子的位置了。

皇四子和皇六子的表现,道光皇帝其实也是看在眼里的,在一次围猎的时候,皇六子凭借着精湛的骑射技术猎到了不少的好东西,但是皇四子咸丰却完全没有任何的收获。

原本道光皇帝还有些失落,可是听了儿子的一番话之后,他又瞬间对着儿子刮目相看。

咸丰告诉自己的父亲,像这样的时节正是万物生长繁育的机会,与其对他们进行猎杀,还不如让他们好好地休养生息,等到他们再强大一些,再对其进行捕获。

道光皇帝听了之后,觉得咸丰还是非常有仁爱之心的,后来道光皇帝提问两个皇子对于国家大事的看法时,奕䜣表现出了他对政治的浓厚兴趣,咸丰却表现出了对于自己父王的担忧,正是因为这一份孝心,让道光皇帝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参考文献《清朝野史大观》:奕詝的老师杜受田知道奕詝的见识与口才都不如奕訢,便教奕詝:在皇上自言老病,问他治国方略时,就跪在地下磕头痛哭流涕,一句话不说,以表孺慕之诚。奕詝照办,大获成功。

也正是因为有了老师的提点,咸丰皇帝才能更胜一筹。

最后得到了父亲的认可,将大权全部交到了他的手中,1850年3月9日,咸丰皇帝正式继位,并于1851年将其称为咸丰元年。

此时的咸丰皇帝不过才是20岁,对他来说意气风发,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将大清王朝往一个光明的方向带领。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咸丰皇帝确实是一个相对有魄力的皇帝,但是现实给了他一盆又一盆的冷水,让他难以接受。

在咸丰皇帝上台之后,他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举措,改革了当时的一些局势,让老百姓过上了一段时间咸丰安康的日子,但是这好景并不长。

因为一直自诩天朝上国的清王朝,开始遭到了西方国家的炮轰,我们的国门开始被一点点翘动,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清政府正式开启了走出历史舞台的倒计时环节,

咸丰对面对这样的场面又是如何应对并且处置的呢?在这一时期他采用了怎样的政策去巩固自己的统治,延缓清王朝的衰败呢?

刚继位的咸丰皇帝自然是信心满满,他要做第一件事就是对军机处进行洗牌,并且将官员进行改派将就的政策进行革除,并且大力举荐汉族的相声官僚,希望他们能够帮助平定太平天国叛乱。

从当时的历史文献当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咸丰非常勤奋,并且几乎每天都会亲笔进行圣旨的传达,几乎用不到军机大臣直接动手。

在咸丰皇帝登基的八个月时间之内,他先后罢免了多位大臣,并且成功地缓和了和恭亲王奕䜣之间的矛盾,也将其任命为军机大臣。

后期为了巩固皇权,他还是将奕䜣手中的权力给剥夺了,咸丰皇帝在罢免了诸多大臣之后,又对军机大臣的人选进行了重新的改派。

他任用肃顺等人进行改革,并且对此前的政局进行了整顿,在肃顺上台之后,他以雷霆之势将乾隆时期的腐败官场给整治了一个遍,并且将那些贪官污吏和玩忽职守的人全部进行了处罚,甚至是将一品大员进行了处理,让清王朝这几十年间的官场做派得到了有效地调节和环境。

尤其是乾隆后期所遗留下来的腐败问题,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的整治和改观,加之太平天国运动正在兴起,在经历了政府内部改革之后,太平天国运动也是得到了一定时期内的镇压。

当时由于贪官污吏横行,导致国库空虚的问题及时解决于事,咸丰皇帝便是用增发库银的方式去改善当下的情况。

然而这样做法不但没有解决财政上的困扰,反倒是导致了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官商勾结的情况发生,这些商家故意抬高物价,囤积居奇,让老百姓民不聊生。

于是在1858年咸丰皇帝任命肃顺到户部进行改革,整顿财政当中的弊端,肃顺接手之后丝毫不给这些官员留情面,追根究底,将涉案人员全部处置。

并查抄了许多户部官吏的家族党羽,少则数十多则上百,成功地压制了官场当中的贪污腐败风气。

1851年所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发展十分迅猛,因此咸丰皇帝只好想办法对其进行镇压,他命令曾国藩负责带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参与者,并且努力地组织地主武装力量,让自己的朝堂得到更好的稳固。

由于当时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天京事变,因此咸丰皇帝可以依靠着那些地主阶级以及国外的军队力量帮助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只不过咸丰皇帝完全低估了这些英法联军的意图,他没有想到英法联军禁会大肆入侵北京,而且对国家进行了掠夺,此时的咸丰皇帝只能够仓皇逃窜,即便他想要与英军进行最后的较量,在武器上的落后,也是让他觉得十分的痛苦。

即便他让军队顽强反抗,但似乎也没有办法扭转当时的战局。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之后的烧杀掳掠行为也是让咸丰皇帝非常的头痛,无奈之下只能溃败逃往热河一带,并且让恭亲王代表清政府与英法联军进行议和的操作。

此时的咸丰皇帝已经心力交瘁,他没有办法继续去帮助国家走出深渊,无奈之下只能和英国,法国,俄国分别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并且还批准了《天津条约》以及《瑷珲条约》。

即便如此,咸丰皇帝依旧希望能够将英法联军以一种光明正大的姿态驱逐出境,在淘宝任何过程当中,咸丰皇帝一度打算回到京城,只不过他一直没有收到北京那边的消息。

在这一时期咸丰皇帝开始放松下来,并且沉迷于戏曲当中,北京城内局势紧张,咸丰皇帝却依旧再次夜夜笙歌,可是没多久的时间,咸丰皇帝的身体便出现了不可逆转的情况。

他突然身染重病,让朝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与肃杀之感,没多久,咸丰皇帝因病去世,享年31岁,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年轻的皇帝,在大刀阔斧的改革当中,竟然如此轻易地就离开了,然而深究皇帝去世的原因才真的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究竟咸丰皇帝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去世了呢?难道他不仅仅是因为内忧外患的殚精竭虑吗?

三、咸丰皇帝的堕落

内忧外患的局势让咸丰皇帝心力交瘁,但其实真正导致他英年早逝的原因还有许多,第一个是男人的通病,就是爱好美色,贪恋鱼刺,这对于许多统治者来说也是他们难以改掉的毛病。

咸丰皇帝自打逃往热河之后,就已经将大部分的心思放在了花天酒地这件事情之上,对于他来说,有自己的亲叔叔帮忙管理着谈判的事宜,那么自然也不用花费太多的心思在这件事情之上。

于是他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声色犬马的生活当中,他每天过得乐不思蜀,并且经常和嫔妃在宫中快活。

即便是兵败如山倒,也依旧不能够改变他想要快活的心思,正因如此咸丰皇帝把这么多的时间都放在美女贪图享乐的事情上,他又怎么可能有精力去照顾自己的身体呢?

而且他在享乐的过程当中也是成功地把自己的身体给掏空了,醉心于美景和美色当中的咸丰皇帝自然是不知晓自己的身体状况究竟有多差,而且在热和期间他也是喜欢上了戏曲艺术,沉迷于丝竹赏月当中。

咸丰皇帝对于丝竹乐器的欣赏已经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几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他都需要需听一下这些演奏。

古书当中曾有记载,即便是大雨滂沱的夜晚,大病初愈的咸丰皇帝都还要去听这样的演奏,从这也可以看出来,咸丰皇帝为了享乐就进,又多不顾及自己的死活。

作为一国之君的咸丰皇帝本身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处理朝廷大事之上,如果他再将一部分的精力去分散在这些女色当中,他又怎能够有时较好的身体去让自己应付这样的问题呢?

由于本身的工作就已经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在,加之他整天沉浸于女色当中,自然也就是没有办法更好的平衡身体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一个已经被掏空了身体的男人,他还有什么资格去谈长寿这件事情呢?

除此之外,咸丰还非常喜欢吸食鸦片。

在清朝时,英国人利用鸦片贸易成功地打开了清政府的大门,并且将这一害人的玩意流行到了国内。

作为一国之君的咸丰皇帝,一开始只是出于好奇想要吸食鸦片,到后面他发现自己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这些鸦片对于人体的毒害是可想而知的,终日将自己所关在一个小房间当中,感受着云雾缭绕的生活,并且疯狂地让鸦片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久而久之,身体也会越来越差。

这些常年吸食鸦片的人不仅精气神十分的差,而且眼窝深陷,骨瘦如柴,颧骨凹陷是常有的事情。

对于咸丰皇帝来说,他本就体弱多病,如今再染上吸毒的恶习,又怎能够活得长久呢?

除了以上这些原因之外,咸丰皇帝也是一个非常喜欢喝酒的人,都说喝酒误事,咸丰皇帝本身就吸毒了,而在这之后他又经常喝酒,不仅伤肝,而且还严重地耗损了体内的精气生对咸丰皇帝来说,他的这些恶习都是加速他死亡的主要原因。

他在拥有这些恶习的前提之下,不加以改正,反倒是变本加厉,最终将自己的身体给搞垮,英年早逝,又怪得了谁呢?

结语

咸丰皇帝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有创新性想法和思维的皇帝,并且也得到了不少人的高度赞誉。

参考文献《异辞录》:“文宗勤于政事,万几之暇,颇耽逸乐,王心弗善焉。文宗用人,唯贤是尚,不分满汉。”

他在任人为行这方面还是非常突出的并且非常讲究满汉的公平任用汉民族当中的贤才,希望能够实现满汉一家的其乐融融景象。

在他执政期间确实也是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于朝廷内部风气的整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并且任用贤能对官场当中的歪风邪气进行了肃清。

参考文献《清史稿》:文宗厌廷臣习于因循,乏匡济之略。

但是这并不能够改变咸丰皇帝在后期自暴自弃的行为。

当他看到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之后,他确实是有在顽强的抵抗,但是当他发觉自己的力量太过薄弱,冷兵器已经无法与之抗衡的时候,他选择的是听之任之,不再纠结,并且将自己的心思全部铺在了享受的这件事情之上。

若是他能将更多的心思放在朝廷大事之上,而不是过分地贪图享乐,那么他岂会把自己的身体提前掏空了?

原本只是一些小病,或许多调养便可以痊愈,但是对于咸丰皇帝来说,他偏偏要把自己作死,这是谁都劝不住的,既然如此,他英年早逝也就可以理解了。

原本作为一个早产儿来说,咸丰皇帝就体弱多病,如今在沾染上了这么多的恶习,英年早逝也就可以理解了。

参考文献

《清朝野史大观》

《异辞录》

《清史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咸丰   文宗   热河   太平天国   英法   皇帝   道光   大臣   北京   好色   身体   奇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