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08年以来地方债的发展历程

按照审计署的定义,政府性债务指地方政府、经费补助事业、公用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公司等为公益性(基础性)项目建设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以及地方政府为竞争性项目建设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品和服务、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可以为基础设施等公共投资项目提供融资,这些项目往往耗资巨大、私人资本不愿介入,因此地方政府债务有利于完善基础公共服务,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但是长期过分依赖地方政府举债和基础设施投资,会扭曲资源配置、损害经济效率,政府债务过多、增长过快可能会抬高实际利率,会挤占消费与投资。

因此总体来看,地方政府债务对地方经济增长有利有弊,适度规模的举债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是有利的,但是过度举债显然会在未来某个时间节点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本期,小编就先带大家一起回顾2008年以来中国地方债的发展的主要历程:

(一)以地方融资平台为主要形式的债务扩张(2008—2013年)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增长,为此国务院出台“4万亿”刺激计划,其中地方政府配套2.82万亿元,逆周期调节政策的推进和落实需要大量资金。

在经济下行背景下,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速下降至10%以下,各地政府纷纷成立融资平台来完成配套融资。由于融资平台有政府信用作为隐性担保,因此从银行体系获得了大量贷款。但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出现诸多风险。为破解地方政府融资难题,弥补地方减收增支形成的缺口,我国开始探索地方政府举债“开前门”之路。

2009年,国务院同意发行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这是自1961年以来,我国首次放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不过此次发行采取中央“代发代还”模式。

2019—2010年,共计30个省级地方政府和5个计划单列市通过财政部代理发行60只地方债,发行规模共计4000亿元。

(二)“开明渠、堵暗道”,置换债大规模发行 (2014—2017年)

在融资平台依托政府信用迅速扩张债务的同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持续积聚。

2014年,我国出台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制度,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000亿元,并于5月允许10个省、市试点“自发自还”。

2015—2017年,地方债发行规模分别达到3.83万亿元、6.04万亿元和4.36万亿元。

在这期间地方债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保障地 方政府置换债券的顺利发行。

(三)坚决遏制地方隐性债务,专项债加快发行(2018—2020年)

存量债务问题虽然暂时得到解决,但相较于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而言,新增债规模仍是杯水车薪,加之地方政府举债的“后门”并未关严,在开展PPP和政府购买服务过程中,地方政府采取政府回购、承诺固定投资回报等方式,导致隐性债务扩张。

据不完全测算,2017年我国隐性债务规模大致在34万亿元左右,约为地方政府债券(显性债务)余额的2倍左右。

2018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专项债加速发行,发行种类从土地储备、棚改和收费公路扩大至棚户区改造、重点区域发展、生态环保等。重点推广专项债的原因是专项债发行规模不计入赤字,较一般债券更为灵活,项目收益债推广有利于使地方隐性债务显性化,降低债务风险。

2019年,国务院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即“债贷组合”,以此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

(四)促进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再融资债成为滚动发债的重要方式(2021年—)

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我国一般公共预算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赤字率首次突破3%;与此同时,随着地方债集中到期,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不断加大。

2018年,伴随着置换债发行进入末期,作为偿还存量债务的“再融资债”首次发行,当年发行6816.79亿元。

2020年以来,地方债集中到期,偿债压力不断加大,再融资债规模迅速扩大,发行18913.27亿元(达到期债券规模的91.1%),同比增长64.7%,超出财政部年初确定的再融资债券规模上限。“再融资债”延长地方债的偿付期限,缓解偿债压力,依然体现了地方政府融资开好“前门”的宗旨,防止地方政府违规融资,增加隐性债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地方   隐性   地方政府   债券   债务   融资   专项   规模   我国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