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绿色化工 打造茂名制造业战略高地

东华能源茂名烷烃资源利用项目一期(Ⅰ)已成功试车,计划今年2月底投料试生产。张鹏飞 摄

茂名广港码头具备进境粮食作业资质,打开周边粮企加工企业原料进口大门。茂名滨海新区供图

茂名港吉达港区液体散货码头管道组对、焊接。

东华能源(茂名)有限公司供图

茂名港吉达港区液体散货码头管廊最后360米冲刺施工。

东华能源(茂名)有限公司供图

清晨,在茂名滨海新区茂名港吉达港区液体散货码头施工现场,120多名工人迎着冬日的海风,对输油管廊进行焊接铺设作业,冲刺最后300多米的工程量。

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假期,茂名滨海新区不少项目建设工地、重要产业项目生产一线仍是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场景。一线工作人员春节坚守岗位,以实际行动推动重点项目“加速跑”,奋力夺取兔年“开门红”。

这是茂名滨海新区全力服务茂名加速转向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新赛道,护航重点项目建设“不打烊”,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体现。2022年,益海嘉里花生油车间、道道全项目等工业企业陆续投产,茂名滨海新区工业生产增长势头迅猛,实体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

开新局,谋振兴。根据茂名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茂名滨海新区要立足绿色化工“底色”,完善产业规划,明确功能分区,面向未来打造独具核心竞争力的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新能源基地、茂名实施制造业当家的战略高地,建设“港—产—城—乡”融合发展、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港湾新城。

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

穿过4.3公里的海上管廊,茂名港吉达港区液体散货码头依海而建,6台卸料臂如巨人般矗立,望向深海,等待着船舶的到来。

茂名港吉达港区液体散货码头是东华能源茂名项目的自建配套工程,主要承担原料的装卸任务,预计下个月底能建成交付使用。“长630米的码头,可以供两艘5万吨级的LPG船同时停靠,设计吞吐量共计425万吨每年。”东华能源(茂名)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经理张乐乐表示,15个沉箱通过108榀空心板和9座钢联桥连接,在海上也能如履平地。

数据显示,2022年茂名滨海新区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28亿元,增速30.3%。高位增长背后,主要是东华能源项目和港口码头基础设施项目的加速建设,带动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

2022年12月26日,东华能源茂名烷烃资源利用项目一期(Ⅰ)全面转入试车阶段。“试车就是要去解决问题,让装置设备、仪表逐步适应真实生产的情况。”东华能源(茂名)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灿乾介绍,试车标志着项目从设备安装转入调试阶段,再向建成投产迈进坚实一步。据了解,该项目预计于今年2月底投料试生产。

同样位于茂名滨海新区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区内,由广州工控和东华能源合资建设的丙烯腈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该项目总投资约74亿元,规划用地约1270亩,计划建设1套年产26万吨丙烯腈装置、1套年产3.9万吨硫铵装置、1套年产7.8万吨混腈装置及1套年产60万吨ABS装置。

值得注意的是,丙烯腈项目建成后,年均销售额约104亿元(含税),增值税及附加税2.3亿元,企业所得税2.88亿元,带动400余人就业。目前,该项目可研报告和五评报告基本编制完成,用地方面累计完成吹填量约960万方,完成场地平整670亩。

为了保障园区的污水处理,茂名滨海新区已建成日处理能力1.25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据了解,污水处理厂污水总规模每天处理7万立方米,服务于入园企业,分三个阶段实施。近期污水规模每天处理2.5万立方米,分一阶段和二阶段建设,一阶段、二阶段建设规模均为每天处理1.25万立方米;中期污水规模每天处理5万立方米,远期污水规模每天处理7万立方米。目前,污水处理厂土建构筑物已全部建设完成,安装工程已开始,综合楼主体结构完成50%,收集管网完成70%,预计2023年3月底投用。

此外,博贺电厂1、2号机组已投产,年发电量可达110亿千瓦时,年产值约50亿元,年纳税金额可超5亿元。3、4号机组计划总投资约75亿元,该项目已于2022年9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在2024年年底全部建成投产。“项目综合能耗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发电设计标准煤耗仅每千瓦时258.96克,每年可节约标煤量约6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5万吨。”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有助于茂名市及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通过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丙烯腈项目等牵引性项目的带动,茂名滨海新区助推茂名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大型央企、地方国企、上市民企强强联合,并大力推进新老园区错位发展,正致力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

构建博贺新港区综合交通体系

在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一艘挖泥船和两艘运泥船在海上持续作业,机械臂不停转动、一上一下,对沿岸长404米的基床进行淤泥挖掘清理。

“这里将会新建一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配备4台装卸臂,2根输油管道与后方的油品库区连通。”茂名港博贺新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项目总负责人梁祖钊介绍,该码头将有效降低茂名石化企业的原油运输成本,对推动茂名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茂名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茂名滨海新区紧紧围绕在“十四五”期间打造亿吨级物流海运通道目标,开发建设博贺新港区“水、铁、公、管”综合交通体系,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60亿元,规划万吨级以上泊位52个,一条30万吨级航道,疏港铁路49.8km,双向6车道干线公路27.5公里,油气管道85.5公里,预计到2025年建成港口的吞吐量可达6000万—8000万吨,能实现港口与其经济腹地的货物互动。

博贺新港区“水、铁、公、管”综合交通体系主要包括广港码头、疏港铁路、茂名港大道莲头段、博贺新港区10万吨级成品油码头及公共管廊项目。目前,茂名港大道已全线建成通车,双向6车道干线公路约28公里,其中茂名港大道莲头段直达博贺新港区莲头岭附近,打通了通往博贺新港区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博贺新港区的重要配套基建项目之一,疏港铁路已于2022年12月25日投入运营。疏港铁路正线全长49.8km,全线设茂名东、仙桃园及博贺3座车站。项目对沿线地区货物运输将起到重要作用,推动茂名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对外贸易的辐射能力和服务功能。

广港码头建设则对茂名滨海新区引进临港产业和发展物流园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目前该码头一期已建成1个7万吨级和1个3.5万吨级泊位,两个10万吨级泊位正在建设中。

2022年6月2日,广港码头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获得海关总署的批准,具备进境粮食作业资质。茂名海关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该码头已顺利进口油菜籽超22万吨。

这是茂名市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实施“融湾强带”的里程碑,同时也为茂名及周边粮食加工企业成功打开了进口粮食原料的大门,解决企业生产、生存困难。加上配套的疏港铁路,广港码头辐射地可以达到湖南、贵州、广西等地,将打造成为粤西地区的粮油集散地。

通过推进大运量疏港铁路建设、油品管道系统建设、内畅外达的公路集疏运体系建设,茂名滨海新区构建多层次的“水、铁、公、管”综合交通体系,将为茂名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强市注入更加强大的发展动能。

建设滨海渔居渔业渔美乡村

茂名滨海新区紧紧按照“产—港—城—村—游”布局发展的思路,抢抓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先行段开通机遇,围绕“海、渔、村、港”,着力提升横山村、尖岗村、西葛村、白蕉村、莲头村等5个村庄风貌,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打造渔居渔业渔美“滨海主题”的美丽乡村旅游带。

2022年8月15日,备受关注的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先行段正式开放通车,全长18.65公里,串联莲头岭风景区、放鸡岛景区、浪漫海岸等景区,兼具交通运输、生态保护、旅游休闲的复合型功能。

茂名滨海新区推进沿线两侧风貌提升,以海洋生物为主题,打造生态示范路,营造茂名打卡新景——大地艺术研学道路,并通过对沿途重要节点整治,实现沿海旅游景点串珠成链,打造一条高品质滨海旅游公路旅游带。

依托广东滨海旅游公路的资源优势,博贺美丽圩街也正在建设中。据了解,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博贺美丽圩街规划为酒吧街、美食街和农贸市场三个功能区,通过24小时经营模式,力争成为滨海旅游公路上的一颗美食明珠,增加博贺镇经济收入。

此外,茂名滨海新区大力支持横山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建设,通过打造30米绿化缓冲带、横尖路环境整治、花街、书吧和美食街等节点,做好“旅游+产业”文章,借用浪漫海岸的优势和当地农产品“蜇”文化,打造具有产业特色的“一村一品”品牌,助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以海洋渔业产业园、西葛植物工厂、西葛驿站、水母小镇、预制菜园等项目为重点,打造滨海休闲渔业产业带。

2022年来,茂名滨海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焦博贺镇横山村区位条件优势,通过“农房改造、沿途风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等工程项目,把博贺镇域创卫成果外延到村、拓展到户。从规划图纸一步步走向现实,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面推进滨海乡村振兴。

■数读

●2022年

五个主要经济指标居茂名市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28亿元,同比增长30.3%,固投增速全市第一,其中工业投资完成56.4亿元,同比增长110.5%,投资完成额全市第一

◎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0.39亿元,同比增长100.8%,增速全市第一

◎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13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全市第一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14.27%,增速全市第一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加大

◎2022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8.8亿元,

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7%,投资完成额全市第一

●外贸进出口总额再创新高

◎外贸进出口总额2022年完成23亿元,

增长27%,完成153%

●重点建设项目强力推进

◎2022年,茂名滨海新区列入省、茂名市重点建设项目26项,总投资约553.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4.3亿元

◎26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2022年完成投资79.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6%,投资完成额全市第一

■一线案例

全力以赴保障东华能源项目投产

茂名滨海新区坚持落实“服务官”制度,为项目审批、建设插上“翅膀”

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是茂名加快石化产业第四次转型的关键一招。而要在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赛道上成为“并跑者”和“领跑者”,早谋划早建设显然刻不容缓。

茂名滨海新区作为这场转型的“主战场”,肩上的担子很重,但干成后发展意义深远。近年来,茂名滨海新区着力推进东华能源(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下称“东华能源茂名项目”)建设,坚持落实“企业服务官”制度,多管齐下着力提升服务效能,为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奠定坚实基础。

2022年12月26日,东华能源茂名项目一期(Ⅰ)已全面转入试车阶段,向建成投产迈进坚实一步。这是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的阶段性胜利,同时以开工到建成试车仅用19个月,远小于同类装置平均24个月的建设周期,创造了制造业转型的“茂名速度”。

项目审批提速增效

2019年9月16日,茂名市政府与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金辉股权投资中心在广州签署《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投资协议》。“第二年3月,项目所有手续都办下来了,库区正式开始动工。”张乐乐在说起该项目从落地到动工,在短短时间内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时,对“茂名速度”大为赞叹。

据了解,早在2019年11月,茂名成立《丙烷脱氢及下游产品综合利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在全市有关部门抽调百名精英干部组建项目指挥部(办公室)。实行“每周一次指挥部例会、每月一次领导小组例会”、项目服务官全过程提供保姆式服务的工作制度,开展征地、场地平整、供地、吉达大道、吉达港区防波堤和进港航道等配套设施工作,启动园区高新区认定、产业集聚区申报、总体规划、规划环评、节能规划、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区域安全预评估、选址安全条件论证、水土保持方案与洪水影响评价工作。

在建设过程中,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新增6家银行参团,融资金融机构要扩增至12家。“必须得先完成资料变更,银行才能为项目融资放贷。”东华能源(茂名)公司财务马倩表示,早一天完成资料变更,融资放贷相应早一些,对项目进度都有很大作用。

接到需要加急协助东华能源(茂名)公司申请办理不动产抵押手续的通知后,茂名滨海新区自然资源分局第一时间与茂名市行政服务中心沟通对接,申请开通业务受理系统处理业务。同时,提前安排两名行政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为东华能源(茂名)公司提供服务。

不动产抵押手续材料涉及5个抵押件、12个权利人,资料多、涉及面广,办理难度远超出平常。据窗口有关负责人透露,按照以往经验,该类业务办理至少需要1天时间才能办好。茂名滨海新区行政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一边与茂名市行政服务局工作人员沟通,一边帮助该公司填报及整理申请资料,开通绿色通道为该项目办理抵押手续,最终在当天的23时顺利地为东华能源(茂名)公司办理好相关业务。

从接到东华能源(茂名)公司办理不动产抵押手续的材料到成功办理相关业务,茂名滨海新区仅用了3个小时,为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也跑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加速度”。

具体来看,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建设连续刷新了3项纪录: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到签署投资协议仅用1个月时间;仅仅13天便成功获得首期用地审批;5个多月即从投资协议到项目拿到施工许可证动工建设。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2020年3月21日,东华能源茂名项目正式打桩动工,标志着茂名建市以来引进的最大民营工业项目正式进入建设阶段。项目从签约到动工建设仅用7个月,也创下茂名市近年来首个千亿级重大项目落地开工的最短时间纪录。

3年来,东华能源茂名项目建设克服了本土疫情和13个台风天气、恶劣海况等客观因素影响,开创国内同类项目最快建成试车奇迹。其中,项目建设的1套60万吨/年丙烷脱氢(PDH)装置建设历时19个月,是整个丙烷脱氢(PDH)行业内建设最快的,装置施工难度最大的7层反应框架仅81天封顶,更是打破了行业最短历史纪录。

东华能源项目自建配套茂名港吉达港区两个5万吨级(GT)液体散货码头,全程外海作业,且无任何掩护,创造了国内同等规模、无掩护条件下外海施工的奇迹。该工程已经于2021年5月开工,预计在2023年2月建成,历时不到22个月。

从一个项目到补链延链,从一片荒滩到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全面推进,茂名滨海新区全体干部对照项目年度投资计划,严格落实“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用地、能耗指标要素保障,加快园区各项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力做好东华能源项目服务工作,落实沟通协调机制,保障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与东华能源项目同步建成投用。

据了解,东华能源茂名项目分三期实施,一期(Ⅰ)是东华能源在茂名的起步项目,主要建设一套年产60万吨丙烯PDH装置、一套年产40万吨PP装置、一套年产20万吨合成氨装置及配套码头、管廊、罐区和公用工程。

目前,项目一期一阶段已于2022年12月26日成功试车,计划今年2月底投料试生产。

撰文:邹祥亮 崔活

编辑统筹:何雪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茂名   吉达   茂名市   滨海   高地   港区   东华   码头   制造业   滨海新区   能源   战略   化工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