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英歌表演持续上新!专家:这一文旅结合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从一段英歌夜训视频火遍全网,到潮汕各地英歌表演被线上线下围观,再到奶凶奶凶的“小时迁”萌化众人,以及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一招“飞蛇”震撼人心,这个春节,潮汕英歌成功“出圈”。

在此之前,英歌其实早已火到国外。南都、N视频此前推出系列报道“广东非遗的海外踪迹”,讲述智利、英国、匈牙利、泰国等地文化艺术亮点背后的广东非遗身影,其中就包括潮汕英歌在泰国生根发芽,并在校园里代代相传,助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故事。

大年初一当天,泰国春武里府帕那尼空县的Central Si Racha购物中心上演一场精彩的英歌表演。1月27日至29日,当地以英歌为主题文化元素的创意文化艺术节也正在进行。当地的农历新年因为英歌氛围拉满,旅游市场也因为英歌热闹非凡。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法律专家邓尧去年曾两度前往帕那尼空调研,他告诉南都记者,当地创新探索出以英歌这项传统文化为切入口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为国内英歌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样板,值得借鉴。

泰国新生代传承人

大年初一,普宁南山英歌队表演时,队伍中个头小小、5岁半的“时迁”扮演者陈楷铭凭借有板有眼的动作和呆萌可爱的外形虏获广大网友的心。

陈楷铭的父亲陈恒钦告诉南都记者,他们家四代传承英歌,如今他是南山英歌队里“二锤”李逵的扮演者。小楷铭从小耳濡目染,从会走路就开始学习跳英歌,“每天跑跑跳跳的,都在跳英歌”。他表示,小楷铭对英歌热情极高,有想不懂的地方也会主动问大人,“他喜欢我们肯定支持,也要把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不仅在发源地潮汕地区,英歌在泰国也有一批新生代传承人。1月27日下午,在帕那尼空创意文化艺术节上,人头攒动,锣鼓喧天,15岁的少年Supakorn Piyachatroj(中文名“韦俊杰”)拿着一条长长的蛇形道具,出现在一支身着紧身短打武士服、画着独特脸谱妆的队伍中。他在行进过程中不断扭动或者挥舞手中的道具,指挥队伍变换各种舞姿。他的动作自信、舒展又从容,展示着这位少年不俗的表演功底。

韦俊杰与韦卫红。

韦俊杰是当地有名的英歌舞者,大大小小的演出都有他的身影。他曾告诉南都记者,小时候因患有呼吸道疾病,身体比较孱弱,为了增强体魄,他9岁便开始跟随教练学习英歌舞。通过多年的练习,他不仅身体变得强健,也深爱上了这项艺术。在他的影响下,弟弟Wasuchon Piyachatroj (中文名“韦卫红”)从5岁就开始学习英歌,如今已经10岁的他,也将参加1月29日创意文化艺术节的表演。兄弟俩年纪虽不大,但已经参加过不少大大小小的英歌演出。

兄弟俩与教练邹弟绿都是祖籍广东普宁。邹弟绿是当地有名的英歌教练,他告诉南都记者,100多年前,他的爷爷坐船来到泰国,并把英歌这门中华传统艺术带到这片异乡,他的家族也成为英歌的保护和传承者,如今已传承四代。

邹弟绿26岁的儿子邹进财也从小学习英歌,如今更扛起了传承英歌的重任。27日,邹进财向南都记者表示,他计划在下个月开设英歌和布马功夫课,学生都是5岁左右的孩子,有男孩也有女孩,“我希望新的一代能够继续传承帕那尼空的英歌”。

英歌元素无处不在

到帕那尼空县旅行的游客们,不仅可以买到当地特产的竹编,还能在街头巷尾见到基于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制作的各色人偶等文创产品,甚至可以体验一把英歌脸谱妆容。

1月27日-29日,帕那尼空创意文化艺术节活动海报。

“英歌元素无处不在。”参加完帕那尼空创意文化艺术节的邓尧这样说道。据了解,这场活动是以英歌为主题文化元素的文旅活动,以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购物消费,为市民游客提供包括英歌表演、英歌化妆示范、当地美食、创意产品等丰富的内容,以此振兴城市的经济和文化活力。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包括去年12月16-18日,24-25日,以及今年春节前后的1月14-15日和27-29日。

活动中还上演了在潮汕地区也不常见的英歌后棚表演,包括“打布马”和武术表演。其中“打布马”表演令人眼前一亮,舞者将布马背围在腰间,状似神勇的骑士,骑驭着矫健的骏马,演绎的是一名身骑白马的“朝廷武士”,与一名强盗对打。

大年初一,帕那尼空Central Si Racha购物中心的英歌表演。

活动上还有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活动举办地包括当地的中式寺庙,寺庙建筑上有着被誉为“绽放在屋脊上的艺术”的潮汕嵌瓷;活动中还有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热闹的人群中有穿着汉服的观众。

当地的新、旧市场每个周末也会有英歌表演。“春节前我在帕那尼空待了三四个星期,春节期间也去普宁看了英歌表演,火爆程度是一样的,每场英歌表演都有很多人观看。”邓尧说。

1月22日大年初一,为庆祝农历春节,当天13时至16时,在帕那尼空县的Central Si Racha购物中心,一场由当地40多人组成的英歌队的表演,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驻足观看。邹进财在表演中扮演的是《水浒传》中的关胜,韦俊杰依然扮演舞蛇的时迁。

此外,每年中秋节,当地都会举办各色传统庆祝活动,包括舞狮子、祭拜月亮、比赛吃月饼等。其中,英歌表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已经持续了19年。英歌也成为民间祭祀、节庆、春耕祈福等活动上的重要节目。

不仅是在帕那尼空,泰国多个府都有英歌传承下来。例如,在那空沙旺府,英歌和当地一种叫帕卜的表演相并,衍生成为“英歌-帕卜舞蹈”。邓尧调研发现,在乌隆府,当地一家中式寺庙组建了男子英歌队、女子英歌队以及少儿英歌队,并且拍摄了一部名为《英歌》的电影在大年初一首映。

创新文旅模式值得借鉴

“调研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海外的华人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确实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邓尧告诉南都记者,传统文化要对外推广,最终还是要被当地接受、吸收,并融合成为当地的特色文化,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英歌在泰国也是如此。“我们也做了一些本土化融入的努力。”帕那尼空一所小学的老校长奔财·替帕阳根(Boonchai Tipyangur)也是祖籍普宁,他曾向南都记者介绍,当地脸谱画法和中国潮汕地区的不同。“潮汕英歌脸谱用色较深,看起来凶一点,我们的脸谱用色比较浅,比较温柔,这是为了适应这里的审美,吸引人来参观,尤其我们的学生是小孩子,脸谱太凶的话,小朋友可能会害怕。”

奔财介绍,为了让英歌更好地传承,1998年他将英歌引入学校,并开设课程,让学生一代一代传下去。

泰国的英歌小演员。

邓尧表示,英歌在2006年被列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在泰国也是官方认定的非遗项目,“或许英歌在更多国家有传承和发扬,等待我们去发现”。他设想中国可与泰国等英歌盛行的国家联合申报将英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申报人类非遗的前提就是这一项文化对全人类有价值,泰国英歌的发展和创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邓尧说。

南都记者了解到,帕那尼空英歌的发展,汇集了政府、学校、社区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打造了英歌表演、游客体验活动,雕塑、玩偶、挂件、文化衫等文创产品开发,以及营销运营一体的文旅活动,此外,当地还计划建设英歌博物馆,供市民游客参观。这一系列的举措,为带动当地旅游经济提供了巨大助力。

在邓尧看来,帕那尼空已经探索出一套以英歌为切入口,依靠传统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这值得国内借鉴学习。他提议,潮汕地区政府可以为英歌队提供“驻场演出”的固定地点,让游客能够尽情观看。也可以继续举办“普宁英歌文化节”,并邀请海内外英歌队切磋交流,将英歌进一步推向国际化。

民间的跨国交流此前就已开展。去年12月7日晚,在邓尧的组织下,帕那尼空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以及邹弟绿、韦俊杰等英歌教练与队员,同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进行了一场线上视频交流会,双方均展示了英歌表演。

富美青年英歌队总教练李俊浩向南都记者感慨,“在异国他乡能把潮汕文化保留得这么好,确实不容易。”而韦俊杰等人也借此机会,学习了原汁原味的英歌,并将一些动作融入到后续的表演中。他们双方约定,今年组团在泰国见面交流。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陈燕受访者供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泰国   东非   普宁   潮汕   向南   创意   脸谱   艺术节   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   年初   元素   游客   记者   模式   专家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