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竟然还有两块海外飞地?

北极斯瓦尔巴群岛

提到北极,人们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寒冷和孤独,仿佛这里的一切都带着世界尽头的傲骨,而就是这样一片人迹罕至的地方竟有一块属于中国的领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早在1149年,斯瓦尔巴群岛便由挪威人发现,但将其误认为是格陵兰岛的一部分,那时不叫斯瓦尔巴群岛,而是命名为斯匹次卑尔根。1596年为了探寻通过北极达到中国的东北航线,荷兰人威廉·巴伦支率船队行至该岛,他将其命名为“斯瓦尔巴”群岛,斯瓦尔巴的意思是寒冷的海岸。

斯瓦尔巴群岛在北冰洋中的位置

可是巴伦支在发现这座冰封群岛后,还没来得及向国家汇报,就死在了北极的严寒中。因此,这块土地就变成了一块无主之地。后来,随着欧洲其他国家对岛上煤矿和渔业资源的争夺,让原本安静的斯瓦尔巴群岛顿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纷争。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了1919年的巴黎和会。

1919年巴黎和会现场

那个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各国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很多国家都不想再次打仗,但是北极问题却始终都没有得到调解,没有谁会愿意放弃北极资源的争夺权,所以最后他们通过商议,以条约的形式来解决争端。

为了解决资源的分配问题,1920年2月9日,英国、美国、丹麦以及法国等18个国家正式开始就“斯瓦尔巴群岛资源分配”问题进行会谈,最终在所有国家的一致决定下,18个国家共同签署了《斯瓦尔巴条约》,条约规定:“斯瓦尔巴群岛是北极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非军事地区,该群岛主权归挪威所有,但是条约国的公民不需要挪威签证,都可以到群岛上从事科学考察以及正常的商业生产活动,并且可以享有永久居留权,岛上的矿权以及捕捞权为各条约国平等享有。”

这便意味着只要加入了《斯瓦尔巴条约》,那么成员国便可以自主在该群岛上建立永久居住地包括科考站,而且《斯瓦尔巴条约》也是迄今为止北极地区的唯一一个非军事国际条约。

但是,到了1925年,西方列强为了让这个条约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承认和支持。同时法国在与西方列强的争夺中处于劣势,深感自身势力不足的法国,如果不采取行动,那么自己在北极的利益将会逐步被蚕食掉,于是基于此,法国便决定拉拢一些国家加入该条约,以壮大自己的势力。

同时法国也考虑到巴黎和会让法国和中国的关系降到冰点,而法国在上海有着多达一万五千亩的租界,法国企图用《斯瓦尔巴条约》的签署权,换取中国的拥护,从而提高法国在欧洲以及亚洲的地位。因此很快便将目光转移到我国身上。

但当时北洋政府正处于段祺瑞执政时期,这个时候的中国依旧处于军阀混战的局面,国家残破不堪,外强凌辱,百姓生活依旧苦不堪言。

对于法国提出的这一要求,段祺瑞起初是拒绝的,毕竟当时“北极”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谁都想不出这个地方对于我国有什么用,但奈何不敢得罪法国人,段祺瑞最后还是同意派出代表前往欧洲签订《斯瓦尔巴条约》了,当时与中国一同加入该条约的还有德国、芬兰、西班牙等33国。与其说是邀请,倒不如说是一种胁迫。

而为了避免触及国人对“条约”的敏感神经,北洋政府在签下《斯瓦尔巴条约》后,并没有进行任何宣传,所以这份条约也就少有人知。不久之后,北洋政府轰然倒塌,中华大地迎来了数十年的南征北战,而当年的那份《斯瓦尔巴条约》更是早已在战火中被损毁殆尽。可没想到,这份被全中国遗忘了的屈辱条约,却在66年后给中国带来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正式落成,不久之后,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中山站也开始投入使用。可是,望着这两座气势磅礴的南极考察站,我国科考人员却是满面愁容,因为此时,中国的极地科考事业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无法在北极建立我们自己的科考站。

虽然北极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但北极的陆地早已被西方国家彻底瓜分,我国要想前往北极,那就必须跟其中一个国家提前申请,建立中国自己的科考站更是天方夜谭。而就在我国对北极丰富的科考价值望洋兴叹之时,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

1991年,一个名叫高登义的中国气象研究学者、探险家应挪威卑尔根大学叶新教授的邀请,参加了挪威、苏联、中国和冰岛四国科学家联合的北极综合科学考察。在此次考察中,叶新教授赠给高登义博士一本《北极指南》,在这本书中,高登义第一次了解了《斯瓦尔巴条约》,而在了解了该条约的内容后,他敏锐的发现中国是该条约的成员国,并意识到中国完全可以凭此条约在北极地区建立合法的科考站。

消息传回国内,我国顿时一片沸腾,科考界人员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在激动之余,我国相关部门立即作出指示:尽快与挪威政府取得联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中国科考站建到北极。

1999年到2003年之间,中国“雪龙号”两次破冰斩浪抵达北极,不仅采集了大量的科考数据,而且还掌握了不少重要资料。可是要想在北极进行长期的科考以及研究,那就必须有一个固定的立足之地。

2001年9月,挪威驻中国大使馆发来邀请,希望我国在斯瓦尔巴群岛进行考察并建立中国科考站。接到邀请后,我国着手开始准备科考站的筹建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2004年7月28日,中国北极“黄河站”全面建成,这是我国继南极长城站以及中山站之后,在极地拥有的第三座考察站,而我国也成为了全世界第8个在斯瓦尔巴群岛上建立科考站的国家。

黄河站

北极黄河站的建立,为我国在北极一带科考研究提供了一个持久性的平台,为我国观测高空大气物理、建立气象观测站以及GPS卫星跟踪站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九十六年前,北洋政府不经意签订的一份条约,却在多年之后,为我国带来了超出想象的意外之喜。不过,中国如今的强大绝不是凭借运气,而是无数赤胆忠心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事业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直到今天,世界东方的那头睡狮,已经挺起了他高昂的头颅。

英国纽卡斯尔市的中国领地

在英国著名的港口城市纽卡斯尔市,有块属于中国的飞地,面积仅仅只有16.7平方米,埋葬了五位客死异国的北洋水兵,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我们都知道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而,也就是这个时候,我国居然在英国的纽卡斯尔,占据了一块土地,那么,这块土地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清朝末年,西方国家开始不断掠夺中国的资源。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越来越多的清朝重臣意识到了与西方列强们的差距。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涌现出一大批官员和有识之士,比如曾国藩、李鸿章等,他们提出了洋务运动,开始着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军事技术,购买西方的船只和军械。为了培养新式人才,还兴建新式学堂,开展新式教育,并派送学生前往西方国家留学。

但在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被杀为借口企图占领台湾,日本在经历黑船事件后的短短20年时间里,军事实力大增,也拥有了自己的铁甲舰船,而当时清政府无能为力,只得给日本白银50万两,日本侵略军才撤出台湾。这件事极大地刺痛了清政府敏感的神经。因此,海防也成了清政府提出要重点加强防务的对象。

为了加大对海军的建设,以应对日本的扩张,晚清政府决心加快建设海军,于是便花大量白银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军工厂订购多艘海防舰艇,并派专人去检验、核对。1881年,丁汝昌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超勇号”和“扬威号”两艘巡洋舰回国,而北洋水师登陆的地方就是纽卡斯尔。

在那个年代,海上航行充满了各种未知和风险,食物的短缺、颠簸的旅途,这二百多名士兵们带着晚清帝国的希望,义无反顾地穿越重洋,去迎回可能重振希望的战舰。这些人在海上漂流数月,又在异国他乡滞留太久,最终,还是有两名士兵没能逃过这一次劫难,他们倒在了纽卡斯尔,病死在异国他乡,永久地留在了异国的土地上。由于路途遥远等原因,这两位士兵的遗体无法被带回祖国。

大清国虽然积贫积弱,但作为世界大国还是非常重视本国军人尊严荣誉的,在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中国人期待着落叶归根,即使生前不能回归故土,也会尽可能将战友的遗体带回家乡。

大清国当时在伦敦波特兰街49/51号设有驻英国公使馆,时任中国驻英公使是曾纪泽,或许是出于对这两位年轻的士兵无法回家的愧疚,由当时大清国驻英公使馆出面,在英国纽卡斯尔市圣约翰墓园购买了一块土地,将不幸去世的2名军人就地安葬。

“超勇”和“扬威”这两舰从军舰的角度来说只能算得上是巡洋舰,但当时世界海军舰队的主力已经是以战列舰为主,所以清政府也开始不断地寻求购买战列舰。后来,在1887年,由于当时中国正和俄国关于伊梨问题产生矛盾,英国方面不愿卖给中国战列舰。清政府最终决定向德国购买“镇远”和“定远”两艘战列舰,这两艘军舰同样是派人前往欧洲交割。

在途中,又有三名清朝水兵因病离世。这三人最终在德国靠岸,又由德国当地的华人送往到位于英国的圣约翰公墓。被葬在了两位前辈身边,与两位前辈同守异国。

因此,在英国纽卡斯尔市圣约翰墓园,从北向南依次排列了5座清朝时期北洋水师水兵墓,分别是福建福州候官县陈受福墓、安徽泸州庐江县顾世忠墓、山东登州荣成县袁培福墓、福建福州闽县连金源墓、福建福州闽县陈成魁墓。

纽卡斯尔市圣约翰墓园的北洋水兵墓碑

墓碑朝着东方祖国方向。这5块墓地一共180平方英尺(约16.7平方米),当时总共花了15英镑,按照当时的购买力计算,15英镑可以买下半栋别墅。这些墓碑自1881年算起,至今已经141年了。据英国保存的档案记载,大清国购买的是这块土地的所有权,即这16.7平方米土地永远属于大清国,自然继承就是中国,是中国留存海外的珍贵文化遗产。

这几座墓已经被世人遗忘了上百年,直到前几年才被一位中国留学生发现,将这几座墓报道出来后才广为认知,留学生发现的时候因墓碑年久失修,已全部倒塌,被泥土掩埋。后由英国华人企业家协会出面,中国文化保护基金会参与,该修缮项目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首个海外公募项目,由社会各界人士共筹资约40万人民币对该墓地进行维修,最大程度恢复原样,充分表达中华儿女对为国捐躯者的崇敬之情。自此之后,原本冷清的墓地竟有了些许生机,许多海外留学生都会自发地组织祭奠活动,以慰问这些漂泊在异乡的同胞。

作者:孙振博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4-08-18

标签:瓦尔   纽卡斯尔   北洋   中国   飞地   北极   科考   法国   群岛   条约   海外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