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沈腾小品《坑》,有没有抹黑基层?来听一个躺平干部的心里话

兔年春晚语言类节目迎来骂声一片,只有开心麻花的小品《坑》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肯定,表演顺畅,笑点密集,还引发大家对“躺平干部”的强烈不满。

我身边就有一个刚刚躺平没多久的基层干部,他的话也许能代表一部分基层干部的意见,也许能让我们更清楚,为什么这些干部要躺平。

第一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是到了职业的天花板。

沈腾小品中的郝主任,人设是二十年的正科。严格意义上的基层,是指县乡两级机关,这是会直接和群众接触的庞大群体。如果郝主任二十年前就提拔正科了,那时候应该是30岁,这在县一级是很少见的,属于相当有能力或者有关系的人了。

一个普通人,如果从大学一毕业,就踏入体制内,最年轻也是23岁左右。从普通科员做起,要3、5年才能升任副科长(注意,县里机关副科长,只是副股级,不是副科级),就按最快的3年吧,26岁提拔副科长。怎么也要再干3年,再升科长(正股级),这就29岁了。

这时候,正股级的干部,才有了提拔进科级干部行列的资格。就按最快的速度,2年后提副科级,再两年提正科级,也到33岁了。所以,郝主任30岁提正科,速度绝对够快,不是能力超群,就是关系过硬。

而实际生活中,我身边的这位朋友,提拔副科级的时候已经整整40岁了,提拔正科时45岁。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这个县城还是很普遍的。

这位朋友天性平和,为人正派,做事认真,对职级的晋升并不十分的渴求,可以说是靠着踏踏实实的工作,一步步干上来的。

在小县城,提拔到正科级,基本上是到头儿了。要不就去某一个正科实职,比如到县直单位担任一把手,或者乡镇当个书记或者乡镇长、人大主任。

如果还想进步,就要谋求副县级(也就是副处级),比如副县长,人大副主任或政协副主席之类的岗位。这在我们县里,也就只有30个人左右。没有特殊的背景,上副县级是不可能的。

正科级就是县一级机关干部的天花板。

像我朋友这样的,没有去干一把手的野心,更没有上副县级的幻想,到了正科级,政治上的需求基本到头儿了,冲劲和干劲要不减,那是不可能的。

第二点,这几年的工作有太多的无效劳动。

什么是无效劳动,朋友解释说,就是你累死累活地干了一通,回头想想,自己干的活儿没有啥意义。

这些年都干了点啥呢?朋友是在一个窗口单位,真正的业务就是给来办事的群众办证发证。如果仅仅是这些业务工作,算不上太累,就是时间卡的紧。一天两签到两签退。但是,他们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了业务之外的工作。

比如:信访控访、驻村后进支部整顿、包村防火防疫、包小区防疫、包村查劣质煤、查厕所改造、创文明卫生城打扫卫生、包企业帮扶、包拆迁户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县里安排的,不能推不能躲。

县里还有督查组,每项活动安排过后,督查组就会不定时地去抽查,跟战场上的督战队一样。看你的人在不在岗,有没有干活。

而且,每一项活动,县里都要各单位报工作组的名单,工作组都要求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队。这么多活动,副科级干部都不够用。朋友就担任着五六个工作组的组长。

现在凡事都要留痕,督察的时候或者年终考核的时候,需要向上面展示。朋友说,这些活动,大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就是挂名,耗时间,最关键的就是,一旦出了事儿,知道找谁背锅。但是,既然挂了名,就不能不去。工作组的组员要经常在岗,组长可以灵活点,隔三差五去看看,照个相。有人检查的时候,则必须赶过去。

每年都要分包一个后进村,其实就是给村里一点钱,解决一下修路啊、盖房子啊、上项目啊之类的事儿。后来,村支书都给分包部门开玩笑说:“要不你们别下来了,直接给几万块钱多简单啊!”但是不行,必须下去做样子,还要有专门的办公室,还要有睡觉的地方,有上墙的制度,工作日志啥啥的,检查组来了要看的。

这些活动都需要付出人力物力,朋友单位不到100个人,分来分去,单位里就没几个人驻守了。但是,除了这些分包任务,单位本身也还要对县委县政府、宣传部、组织部、纪委等部门对口工作汇报,还有一大堆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需要伺候,还要越过县里对口市里甚至省里的处室汇报工作。一方面是日常汇报,另一方面,是各级要安排的不定期的检查、考核、评比、现场会参观之类。

这些工作,不仅需要各个对口科室和主管跑腿儿,更多的是极其繁杂的文字报表工作和档案工作。没做过的,大概不知道这种活儿有多变态。就拿去年的农村厕所改造来说吧。咱先不说这个决策是怎么出来的,居然要在上下水问题都没有解决的农村搞厕所改造。

好吧,改就改吧。搞了一段时间,要验收了。按说是乡镇和农业农村局的本身业务,不需要别的部门参与。可是,据说是上面在某市抽查发现了问题,直接免了几个较大干部。这下成事儿了,又拿出全员出动的架势,500多个村分给了80多个县直单位,朋友单位当然也跑不了。

几乎整个单位的人,除了值班的全下去了,因为要求每家每户要挨着看,挨着填表,挨着照相,还要村民、村干部、乡镇干部在每张表上签字。折腾了十来天,好不容易填表上报了,结果上面的表格内容变了,增加了很多原来没有多内容,直好再下去一次,再填表,再签字,再上报。

你猜对了,上面又把表格变了!下乡的人都快崩溃了,没办法,还得去。老百姓都骂:“啥好地方?一个茅房,三天两头来看?我干脆拆了不用了行吧!”这些人忍着气,挨着骂,还要认认真真地填表上报。

经过这么大动静的农村厕改,最终不过是在原来的粪坑上,加了一个坐便器,没有上水,也没有下水。改了个寂寞啊,这是。

朋友吐槽说,像这样的活儿,现在越来越多,挺累人,完了还不知道有啥意义,群众还不满意,所以,觉得越来越没劲,没意思,折腾的太厉害了。

第三点,就是躲灾避祸,准备安全退休。

朋友对功名利禄本来看的不重,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胆子也小,不敢做违纪违法的事儿。前几年进了单位领导班子,受一把手器重,分管了财务和几个权力较大的业务科室,做事小心谨慎,从来不敢做分外之想。他说,其实进班子之前,他就想躺平了,实在是一把手知遇之恩难以推辞,所以,又兢兢业业地干了几年。

结果,两年前,这个一把手调整岗位走了,空降了一个来。新一把手和原来的差距太大,大事小事都把在自己手里,紧抓不放。很多事包括财务,直接安排到科长,主管根本不知道。完了,还要主管签字画押。

相处了一段时间,朋友觉得不是事儿。新一把手胆子大,对班子成员不信任,凡事不商量,完了你还得签字。这么下去,早晚要替他背锅。我说,那以前你就不替一把手背锅吗?朋友笑了笑说:“以前要背的锅,提前都知道,现在啥也不知道了。”

于是,在半年多后,朋友把几个权力科室统统推了出去,只留了两个无关紧要的清闲科室。就此开始了“躺平模式”。朋友说,我躺平可能有点特殊,不是该干的不干,而是把关键岗位让出去,有人干就行。我分管的工作,只是清闲了,不是全撂挑子。


像他这样主动退出重要岗位,算不算躺平呢?这类干部会不会危害小一些呢?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正科级   干部   县里   活儿   对口   工作组   科室   县级   心里话   事儿   把手   基层   小品   岗位   单位   业务   朋友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