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第一缕炊烟

所谓炊烟,就是烹制饭菜形成的烟气。顾名思义,就是在做饭时候的从烟囱里面冒出来的烟雾,有时候也指平淡的生活。炊烟是房屋升起来的云朵,是柴草灶火化成的幽魂,是村庄的声息和呼吸。

炊烟应是“牧童遥指杏花村”人们繁衍生息的所在,因为,有炊烟的地方就不会没有人的存在。炊烟总是一副冷看日出日落,漠视月缺月圆,它给人们的总是人间烟火的亲切,和超脱凡尘的浪漫。有炊烟的升腾,就会使人设身处地的所在杂陈融化成一种无处不在可以亲近的空气和氛围,这时炊烟就变成了村庄活着的呼吸与视听,让人们特别是晚归和旅人的心就会变的柔软清明起来,似乎也得到了村庄及家的无微不至的照抚和牵引。

所谓的人间烟火最旺处就是这样的:村庄有了炊烟的映衬,一动一静,彰显和撩绕着的是人间的悠闲与繁忙,因为他们巧妙地组成了一幅农耕文明的乡风俚俗画,静的是百年老屋,动的是袅袅升腾的炊烟,它们动与静那么不经意的时不时地一结合,“金风玉露一结合,便胜却人间无数”,炊烟随意的一舒展就是一幅人间最和谐的生活画景,尤显薪火相传万家灯火了,这应是村庄的万古流传宁静平和的生活常态。


宝应人熟知的,射阳湖镇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镇。历代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射阳湖历史悠久,西汉初年为项伯封项侯国。公元前117年设置射阳县,历近600年。

宝应也有人不知的,自从射阳湖陆地形成后,便有了远古氏族的定居。他们占据湖区,部族众多时,封地得姓,水乡泽国炊烟起。

1969年射阳湖镇潘舍村出土了石犁、石凿、麋鹿角化石等文物,这些文物经考证,为新石器时期文物,属于古代先人勤劳和智慧。这些文物说明,早在新石器中期,这里已有原始先民使用石器渔猎、垦殖,成为最早的村落。

据传:“七千多年前,射阳湖畔的潘舍人就燃起了宝应的第一缕炊烟,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五千年前,宝应古老文明又消失了,原来,海潮侵袭了他们的家园,宝应地区沦为海湾。”

相传:“四千多年前,在古淮河、古黄河、古长江的共同哺育下,形成了世界上的最神奇的三角洲——扬楚脊(处于扬州与楚州之间的沙洲)。”

纵贯盐城境内南北的岸外沙堤与长江北岸、淮河南岸的沙嘴相接,将原来大而浅的海湾一部分封闭为潟湖(今里下河地区)。后来,古长江、淮河、黄河泥沙的不断淤积,原来的水面便被分割成了大大小小的湖荡,宝应区域地貌轮廓基本形成。这里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其中最大的是射阳湖。当时的射阳湖,水域广阔,烟波浩渺,芦荻丛生。夏集镇双琚人已在湖畔活动,过着安宁的渔猎生活。



史料记载:“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古邗沟的开通,成为宝应有史记载的开端。吴王夫差率领强大的舰队,北上争霸,经过邗沟,进入古射阳湖。他们选择在射阳湖西岸停船休息,并修筑了简易的码头,以便于军力修整和粮草的运输。沿岸进而形成聚落、村镇或城镇,从此射阳湖成了邗沟故道上的重镇。2500年前,湖面上帆影点点,波光粼粼,映照出宝应文明的曙光。后来越王勾践也曾在这里停留,先后又为楚秦所兼并,成为东海郡的一部分。秦末,天下大乱,群雄蜂起。”

我们在研究射阳湖汉文化时,来过该镇的驻马街,这条驻马街的形成,相传,项羽曾驻兵于此。沿着这条街往北走上五六百米,就能到达射阳湖畔。湖畔邗沟码头据说是当时最大、吃水最深、最好的良港。据说,这里曾经就是古邗沟的漕运码头。码头一带店铺、作坊林立,来往的船只挤满了码头,走街串巷的商贩从早到晚络绎不绝,驻马街渐渐繁盛起来。

史料记载:“西汉初年,项伯因为汉王刘邦通风报信有功,赐姓刘,被封为射阳侯,宝应成为项伯的封地。射阳湖镇因水草丰美,渔业兴盛;湖畔平原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射阳湖镇因处于邗沟要道,商旅往来不断,逐渐成为经济发达的军事重镇。项伯死后,射阳侯封爵被废除。公元前117年(汉武帝元将六年)设置射阳县,此后的射阳县曾三废三立,建县近600年,射阳湖镇一直作为治所,为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如今,在射阳湖镇还保存有射阳故城遗址。”


射阳湖镇镇志载:射阳故城的西、南两个方向,东起油坊大塘,西至平江村,南起宝射河,北至大王庄。从射阳湖镇赵家村起,一直延伸到天平乡的天平庄附近。东西长约9公里,南北长约4公里,面积约有35平方公里。在此范围内分布着大量汉代人工封土墩,因其数量众多,数以千计,若悬盂覆釜,俗称“九里一千墩”。汉代的射阳湖镇有多么繁华,已很难想象,但“九里一千墩汉墓群”却说明了宝应汉代辉煌的历史。

明代吴敏道云:“三千射阳墩、错落射阳路。”民谚亦云:射阳三千六百墩,不知谁是楚王坟。

“九里一千墩”文物蕴藏极为丰富。据史料记载:清代就出土过“汉铜虎”、“千金蹬”等稀世珍宝。清乾隆五十年,出土了极为珍贵的“孔子见老子”汉石门画像石。青玉王含,色泽温润;白玉含,洁白纯净,工艺精致。王含为古代一种葬玉,通常作蝉形,含在死者口中,希望死后能象蝉那样高洁、蜕变,以求来世再生。“九里一千墩”还出土了谷纹青玉璧、铁羊镇、龙凤纹玉佩等名贵文物,这些文物见证了汉代宝应的繁华富饶。


射阳湖镇碧波荡漾,风景秀丽,曾使众多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沉醉于此,感慨“渺渺指平湖,烟波极望处”,蒲松龄题诗“射阳湖上草芊芊,浪蹴长桥起暮烟”......一首脍炙人口的《过射阳湖》诗篇流传久远。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闻理书屋及射阳湖镇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宝应   炊烟   射阳县   射阳   淮河   汉代   湖畔   村庄   码头   文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