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崇尚自然到回归人本,西周与殷商的青铜文化到底有何异同?

引言:

西周时期的青铜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粒珍珠,见证了华夏子孙由奴隶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变迁。

在铁元素还没有被广泛应用的年代里,这种由铜和锡组成的合金,无疑是最上乘的工业材料。

从目前出土的青铜文物推测,中国的青铜文化最早可追溯至商朝。西周初期的贵族墓葬中,有大量商朝时期的青铜器具,这说明西周的青铜铸造技术主要源自商朝。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复杂,按照用途可将这些青铜器具分为三类:农事青铜、兵器青铜、生活青铜。

不同用途的青铜器具代表了不同的阶层,随着西周礼教的发展,青铜器具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青铜器具如一部部长了绿霉的铜书,那些深奥的古文字和千奇百怪的器具造型,都是现代人了解西周人文风俗的一个突破口。

一、中国青铜技术的成熟期,殷商青铜铸造。

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青铜铸造技术算是对石器时代的终结。中国古代青铜技术的成熟期应该是在商朝。
炎黄部落、尧舜禹、夏朝等政权缺乏史料考证,学术界至今都无法证明其存在性。因此笔者姑且认为,中国的青铜铸造技术既是起源于商朝,也是成熟于商朝。


商朝的青铜器具有代表当属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这两尊国宝级文物,都属于商朝后期所制造,其用途是祭祀。
在如今河南安阳(古时商朝首都),曾出土过大量的青铜文物。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商朝初期的的青铜器具、形制单一、图文简单。


到商朝后期时,龙纹、兽面纹等复杂图案广泛出现在青铜器具上。这些动物图案,反映了商朝人崇尚自然的文化氛围。


商朝时期除了农事生产的外,商朝的百姓几乎用不到青铜器。上层贵族以青铜为载体,在器具上刻图文以示身份象征。酒具、乐器、礼器等用具,皆用青铜。


商朝后期青铜铸造技术发展到顶峰,周朝在取代商之后,基本继承了其成熟的青铜技术。在西周建立初期,商朝的所留下的各类青铜器物,几依然完整地存在于周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周朝继承了商的疆域版图,继承了商的祭祀制度,却没有继承商的文化氛围。


商朝时期的青铜器大多崇尚自然、原始。到西周中期时,青铜器则显得端庄典雅、中规中矩。这种青铜器外形风格的变化,反映了两个朝代不同的文化调性。


相比于商朝时期的青铜器,西周的青铜器更加突出了宗法等级制度。尤其是在周公制礼后,各诸侯、贵族和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都被制定为了严格的规矩。


比如周天子的刀剑、周天子的日常用具、周天子的九鼎都和诸侯们的标准不一样。从这个时候开始,青铜器具被深深地打上了礼教的烙印。


除了礼教的深刻内涵外,青铜器具本身审美艺术也在西周王朝出现了新的定义。

二、会说话的冰冷器具,西周青铜文化

商朝时期的甲骨文是以兽骨为主要载体,周朝在取代商之后,仍然沿用甲骨文字体,仍然将文字记载于兽骨上。

古人之所以这样做,主要与当时的巫术崇拜有关,与生命相关的兽骨,更能向神明传递巫师的诉求。

不过从西周开始,在青铜器上刻字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周天子和各诸侯国,都会将自己的功绩刻在青铜器上,以示功德万古不朽。

这种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仍然是甲骨文字体,因为当时的人们将铜叫作“金”,所以这种被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被称为金文。

这一时期的的青铜纹路有曲波纹、重环纹、垂鳞纹等,且随着西周礼教制度的确立,青铜器中礼器的数量也大大增加。

这些礼仪器具有着明显的阶级等级区别,任何人都不得越僭,青铜器具算是西周礼教的一种载体。在礼器的基础上,周人发明了列鼎制度。

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 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鼎的数量越多象征着政治权力越大,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战国时期秦武王举鼎等例子,皆说明周朝的鼎最大的作用便是政治权力的象征。

相比于商朝崇尚自然的行为,周朝人则相对的回归了人性。中国古代君权神受的思想开始在周朝产生,这个时期人们已经有了三纲五常、天圆地方的思想。

这些思想的产生基本都是以宗法制为土壤的,而礼教则是将这些思想稳固下来的外在手段。追求秩序、稳定秩序是周朝最大文化特点,这一特点映射在青铜器具上的表现为方正典雅、磅礴威严。这种风格的青铜代表有大盂鼎、毛公鼎。

西周时期出土的许多青铜器上刻有各种复杂的铭文,这些铭文除了记载王侯们功绩外,也记载了当时各诸侯国的法律条文。这些文字是现在的人们,了解西周时期风俗风貌的考古依据。

西周时期随着青铜铸造技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青铜器出现在普通百姓家。普通的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器具均为青铜制作,士兵打仗所用的武器也为青铜。

贵族家庭常用的青铜器用途有食器、酒器、水器等。食器包括鼎、鬲、簋、盂;酒器包括觚、爵、觯、。这些精细化的用途一般只会出现在上层社会之中,普通百姓用的大多是木质或陶制的家居用品。

周朝相比商朝而言,确实更加地广泛地将铜运用于了日常生活,但古时的冶炼技术仍然是极其落后的,因此铜元素并未能大规模地运用于百姓家中。

商朝时期的青铜器粗矿豪壮,器具表面的图案多以鸟兽居多。周朝的青铜装饰较少,纹饰也相对简单。器具本身由商朝时期的直线棱角,慢慢过渡到曲线。

周朝的思想文化体现出含蓄、理性的特点,在青铜器具上的反映为几何纹路、几何图形大量出现。有许多青铜器表面的纹路是以几何图形的组合方式,反复出现的,形成了一种艺术上的韵律之美。

如果说商朝时期的青铜器设计反映的是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那么周朝的青铜设计则开始回归人性。

西周前期的青铜铭文和商朝时一样,都是带着浓浓的占卜意味。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铭文开始记载王侯们的丰功伟绩,到西周晚期时,青铜铭文的世俗化意味逐渐凸显。

譬如婚嫁习俗、财产分割等生活化、日常化的事物也被刻在了青铜器上。这种世俗化的变化,反映了西周时期以人为本、回归人本的思想内涵。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兴起,青铜铸造工艺逐渐落寞。加之杀伐混乱、礼崩乐坏,青铜器中所维持的那种尊卑等级制度,荡然无存。

虽然青铜器消失了,但周礼传承了下来。自秦朝之后的历代王朝基本都会沿用周礼,等级制度体现在了新的物质载体上。比如建筑、服装、饮食等领域。

青铜文明出现在黄河流域,也出现在恒河流、尼罗河流域等地方,世界各地都曾出现过青铜文明。中国的青铜文明之所以可以延续千年之久,主要与当时人们对金属冶炼技术的掌握有关。

如果一个民族很快掌握了铁的运用,那么青铜铸造技术被淘汰也只是时间问题。

青铜之所以在文化发展的初始阶段会被广泛运用,是因为有锡的混入,混入锡金属后的铜硬度比原本的铜更加坚硬。但是铁是比青铜更加坚硬的物质。

文明初级阶段时,青铜材料会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此时的青铜可以被看作是文明的载体,人们在青铜上刻字也是在所难免的,这就好比石器时代人们在石壁上刻字一样。

如今西周王朝早已离我们远去,这些发着绿光的冰冷器具是会说话的文物,那些密密麻麻的铭文静静地诉说着古人两千多年前的生活风貌。

总结:

中国的青铜铸造技术成熟于商朝晚期,崇尚自然和神灵是商朝的一大文化特点。这一特点反映在青铜器具上的表现为大量的动物造型,各种千奇百怪的人神造型。

周朝取代商并继承了青铜铸造工艺,西周初期的青铜工艺和艺术风格基本与商朝晚期没有太大出入。当青铜铸造工艺发展至西周中期时,开始出现新的格调变化。

含蓄内敛、几何理性的纹饰大量出现在西周的青铜器具上。这其中的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周朝的礼法制和宗法观念。

相比于商朝时期崇拜自然和神灵的思想,周朝的文化氛围更加地回归了人的本位。西周的青铜器相比于商朝,动物图案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典雅庄重的几何图形。这些图案既是理性的象征,也是政治权力的象征。

参考文献:

《西周历史》

《中国青铜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西周   青铜   殷商   商朝   铭文   周朝   文化   礼教   青铜器   异同   器具   时期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