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络观点越来越极端?


最近开始关注各类APP的内容和观点,一气儿卸载了好些APP。

最开始是知乎,在偶然间我点到一个奇怪的内容(类似身材太好xxx、你最不愿告诉别人的秘密等等之类的钓鱼问题)之后,发现我的首页出现的全是这类东西,这让我不胜其烦,腹诽这个做算法推荐的运营水平有限,不了解知乎的产品调性,迟早会毁掉这产品。

后来我卸载重装,在没有登录账号的情况下,发现首页居然依然是这些下三路的东西?!WTF?对不起,是我冒犯了,我对知乎的产品调性有误解……就这样我永久的失去了知乎

但每天在上班的路上总得摄取一点什么内容,否则发现别人都拿着手机,自己显得很呆,我决定尝试一下豆瓣,但看来看去,豆瓣除了矫情就没有别的内容可以看了,遂卸载。

接下来我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目前看起来,中文互联网居然没有特别棒的内容社区了?

后来与友人聊起,总结了一下:知乎都是小说家,脉脉只有装逼犯,微博全员二极管,豆瓣全是矫情逼。当然后面总结微博的这一句不太恰当,微博还是有很多高质量内容输出博主的。不过从总体大的生态来看,这个插科打诨式的总结应该是大致恰当的。

作为一名成熟的中年人,我当然不是只想吐槽一下,我想知道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越来越难有好的话题、好的内容、好的氛围了呢?

以前无法理解,想破头也没办法理解。当我最近计划在一些内容平台写几篇豆腐块的时候忽然发现,我悟了!

当我的一篇文章发出去,平台怎样确定我的文章质量怎么样,应该分配多少曝光呢?通过我的观察,应该大致是这么个步骤:小流量池测试—中流量池测试—大流量池分发。简单的三步,但是对每个内容创作者来说这三步都是天堑。

小流量池测试之后,平台怎么判定你有没有价值被投放到中流量池呢?无论官方说的多么冠冕堂皇,我想最终的判定大概是几个维度:

1、从平台本身的角度出发,需要通过内容消耗用户的时间,巩固自身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的地位;

2、从流量利用效率的角度来看,我凭什么推A内容而不推B内容呢?在大家相对公平的评比环境(算法规则)下,一个曝光带来的点击(阅读)越多,越利于平台达成Kill your time的目标,所以在同等条件下,我更倾向于向用户推荐高点击率的内容;

3、从创造者的角度出发,一篇内容要产生价值(广告分成/创作者计划等),绝大多数时候是靠平台曝光获得收益的。我会千方百计的揣摩、试探平台的推荐规则(算法倾向)以及平台内容偏好。尽量迎合平台偏好,获取更多流量——流量意味着收益。

至此循环形成了:

平台出于自身需求,需要留住用户,用内容kill用户的时间,所以通过一系列的算法设计,迎合用户需求,为用户推荐最可能产生互动的内容,请注意:是最可能产生互动的内容,而不是客观意义上的高质量内容。

创作者基于自身利益(获得更多收益),揣测与迎合平台算法倾向,获取更多流量倾斜,所以我不太关注我的内容到底是否是高质量内容(或者说创作者本身,对高质量内容的评判标准变成了收益,变成了是否能获得足够多的曝光)。

这其中的关键点在哪里?平台算法!这里先按下不继续深入,我们先讲一个故事:

许多年前有个当时在互联网上讨论度很高的案件:快播创始人被判有期徒刑xx年。其中一个讨论的关键点是:技术是否是中立的。当年我也是一热血青年,狂热支撑技术中立论:虽然快播事实上在互联网上传播了天量的淫秽色情视频,但快播只是技术提供方,不是内容提供方。最终技术的使用导向,掌握在用户手里。

现在回过头来看,技术中立吗?假设技术中立,为什么最终筛出来的都是恶?都是极端,都是空洞与人云亦云?拿快播举例,如果技术中立,为什么快播会成为当年闻名的x播?快播案最终结论是什么呢?所谓技术中立并不存在,快播平台收了部分x网站的钱,并通过搜索算法干预,进行推广。

继续回到内容的问题,我想我们已经聊清楚了:

由于平台公司出于平台自身发展需要,忽视内容的健康度,单纯(或赋予极大的权重)通过点击、互动率等指标,粗暴设计算法,筛选内容,分配流量,导致内容创作者过分关注高点击率、高阅读量(因为这直接意味着收入),从而放弃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输出,进一步导致了内容平台的内容快餐化、低俗化、极端化(因为这样的内容不需要思考与理解,就像听相声因此更容易获得用户消磨时间式的青睐)。

更加直白一点说:没有立场,就是立场。任何算法,只要被设计出来,他的逻辑就代表着立场,代表着创造者、使用者的立场。通过一系列的复杂设定与包装,将决策者的价值观加诸算法,最终展现为平台调性与偏好,进而汇聚成网络大环境。

很难讲这不是一种悲哀。如果说对成年人来说,还有可能是愿打愿挨的选择。对于未成年来讲,这种环境无异于按着头告诉他们这就是这个社会推行的价值观,也是你应该接受并形成的价值观。

或者我们以后的路径很可能已经被美国人提前演绎了:底层人民快乐教育,工作不需要动脑,娱乐只管奶头乐,在这样年复一年中走完一生;精英阶层从小鸡娃,资源浇筑,各种光鲜亮丽,世袭罔替。

但毕竟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有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决策机制,在反垄断、规范平台方面,相信会走的更远。

以人为本,人是目的,不是工具。无论是算法还是内容,都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形成囚笼,将圈养起来,成为资本的工具。这很重要。

OK,最后还是祝大家新年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调性   创作者   算法   收益   流量   立场   观点   内容   用户   平台   技术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