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贷款买车”的发展历程上,有何区别?

汽车消费信贷最初是由美国在20世纪初引入的,汽车制造商为汽车消费者提供的一种付款服务选择。消费者可以通过分期支付的方式,实现购车的需求。

汽车信贷的出现,是汽车销售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汽车信贷不仅使消费者能够提前拥有和使用汽车,也帮助汽车销售商解决资金占用的问题。

而专业化的分期运作,也极大地促进了汽车信贷行业的发展,并增加了汽车的销售量。

与此同时,世界各主要汽车公司纷纷成立自己的汽车金融公司,协助推动其母公司的汽车销量。

而从发展历程上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又有很大的不同。

这里笔者就为大家简述下。

发达国家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08-1929

随着汽车的规模化生产,汽车产量得到迅速提高,随之汽车价格也开始下降。

居民对汽车的需求量快速上涨,美国汽车销量在这个时期由18.7万辆上升到533.7万辆。

这为汽车信贷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于1916年颁布了《统一小额贷款法》,这标志着法律上对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正式承认,为汽车信贷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次大战后,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汽车生产制造商向经销商和购车用户提供分期付款服务,拉动汽车市场回暖。

其中,通用汽车公司于1919年成立了一家专门的汽车消费信贷金融机构,这标志着汽车金融服务机构的正式启动。

这一时期,汽车金融公司主要是为了协助汽车生产商的销售而产生的,信贷服务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在当时,社会环境也没有广泛接受分期付款,经过了10余年的时间,消费者才逐渐转变理念初步接受消费信贷的服务方式。

低迷阶段:1930-1946

当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各经济体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萧条。

加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双双大幅下降,消费者持币观望,汽车消费也随之低迷。

1930年,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开启了一项储蓄计划,向“甲壳虫”汽车的未来用户募集资金。

该业务为汽车金融公司提供了资金来源,这种金融形式与前面提到的通用汽车建立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结合标志着汽车消费信贷服务体系的初步形成。

发展阶段:1950-1990

20世纪50至60年代是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阶段。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居民的消费观念慢慢发生变化,相比储蓄消费,他们开始更青睐信贷消费。

这一变化为汽车消费信贷,进一步向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基础。福特、克莱斯勒等公司纷纷建立汽车金融公司,这种金融模式在全球被很多汽车公司所模仿。

同时,美国的商业银行也积极利用资金优势开拓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信贷市场上形成有力的竞争主体。

在60年代中期,商业银行一度成为消费信贷中占比最大的金融主体,占到市场中56%的份额,与汽车金融公司进行激烈的市场竞争。

同时这种消费方式,也开始在欧洲和日本等地发展。

到了90年代,汽车金融公司凭借自身的专业性和与汽车生产商天然的紧密性以及销售渠道的优势,快速占据了市场最大的份额,同时通过票据发行来弥补资金获得上的劣势。

与此同时,为了保障市场长期的稳定健康发展。

美国建立了信用评价、抵押登记、法律规章等一系列的与汽车信贷相关的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大幅地降低了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和成本。

成熟阶段:1991-今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进入了稳定的发展阶段。

以消费信贷为主体,围绕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元的信贷服务产品出现在市场中。

包括信用卡分期购车消费,不同还款比例方式的贷款产品,针对不同消费人群的定制化汽车信贷服务等纷纷出现,使消费者有更加灵活和便利的选择。

在发展的同时,汽车信贷业务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

随着经济的波动,部分居民的还款能力下降,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一些银行的信贷业务对汽车信贷业务进行了重组或下调。

而汽车金融公司,在这期间,由于得到汽车集团公司的支持,进行了快速的扩张和发展,经营的业务和融资的渠道都不断多元化。

除了为汽车消费提供分期服务外,还将信贷业务带到了汽车衍生产品和服务中。

随着科技发展,汽车信贷业务不断向数字化转型,销售方式和渠道也多元化发展,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历程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发达国家逐渐形成了成熟的信贷模式。

相比发达国家成熟的信贷市场,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起步晚,政策及法律环境不够成熟,自身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范围都有待提高。

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才开始在汽车信贷行业的探索,至今也只有20余年的历史,相对于我国自身的汽车工业的发展也远远落后。

萌芽阶段:1993-1998

中国北方兵工汽车贸易公司在1993年提出了分期付款购置汽车这个概念,这是中国汽车销售史上信贷服务的开端。

那时的信贷服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经销商筹备资金向购车消费者提供分期购车服务;另一种是经销商先从整车厂提车,以分期付款方式出售,待资金回笼后再还款给整车厂。

到了1995年,当时国内汽车消费低迷,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上海银行首先开展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

自此,汽车生产商开始与银行合作发展消费信贷业务。

但是,由于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经验不足,同时由于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在发展初期就出现了各种风险问题。

这就造成汽车生产商面临风险,需要自己承担越来越大的资金压力,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及销售。

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刚刚萌芽就陷入了困境,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暂停了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

这一时期,汽车生产商和商业银行都没有相关经验,尚处于摸索阶段。

而消费者受限于收入水平,同时缺乏对消费贷款的认识,还未能完全接受这种消费方式。

井喷阶段:1999-2003

随着《个人消费贷款管理办法》、《个人消费贷款指南》等一系列政府消费信贷政策的出台,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认识也有所改变,汽车销售量明显提高。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迅速。

根据《中国工业汽车年鉴》的相关数据,截止2003年底,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余额达到1817亿元。

汽车渗透率达到了16%,与1999年相比增加了近15倍,增速迅猛。

随着消费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为了开拓市场,从2002年开始,银行开始推出“直客模式”的汽车消费信贷,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贷款服务。

并逐步放松了在对借款人的相关审核,调低了个人信贷的门槛,同时降低了信贷首付比例。

这些举措有力推进了我国汽车消费贷款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也给汽车市场带来了风险。

调整阶段:2004-2006

受宏观货币调控、信贷政策收紧和汽车市场变化的影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这个时期进入了调整阶段。

2004年,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成立,成为进入我国的首家汽车金融公司。

同年,《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颁布,由于宏观调控等因素,汽车信贷业务经营陷入困难,2006年保监会暂停了汽车信贷保险业务。

与此同时,由于不够完善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信用体系,暴露出的汽车贷款坏账问题不容小视。

为了控制风险,银行提高信贷门槛,严格审核要求,信贷业务量下降。这些变化导致信贷业务规模缩减。

根据中国汽车协会年鉴数据,截至2006年底,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余额为1008亿元,较2003年年底的1817亿元,下降了45%,导致整个行业进入了低迷状态。

振兴阶段:2007-今

经过了一段调整时期,2007年《汽车管理办法》修订颁布,为消费信贷业务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颁布实施,该规划要求要促进和规范我国汽车信贷业务的发展。

随之,中国人民银行要求银行系统要加强汽车金融创新并促进汽车销量增长。

与此同时,汽车金融公司也逐步建立起来。

截至2016年,共建立了25家汽车金融公司,总资产规模达4190亿。

几乎所有的合资品牌制造商都将其汽车金融公司引入中国,这表明我国的汽车信贷市场已进入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2013年,互联网金融兴起,随着市场金融主体的多元化,信贷产品的设计也随着市场需求更加多样,我国汽车消费信贷行业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步入了振兴的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美国   信贷   发达国家   贷款   消费信贷   信贷业务   消费者   阶段   我国   金融   汽车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