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衣到秦国丞相,李斯的悲惨结局,告诉世人这样两个道理

李斯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丞相,但与姜子牙、管仲、诸葛亮等丞相青史留名不同,李斯之所以一直被后世提起,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和他凄惨的下场。


“国际友人”李斯


李斯在秦国当的丞相,但他其实是楚国人。之所以后来会去到秦国是因为他在楚国时得不到重用。


李斯对自己的评价很高,他觉得自己一定会出人头地的,重要的是他能得到重用,至于是在哪国,并不要紧。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概念与今天大不一样,因为当时的国家不过是一个个分裂的诸侯国,在名义上,周天子才是天下的共主。


所以对于一些能人来说,一个个国家更像是一家家企业,跳起槽来完全没有心理负担。


既然要跳槽,就得往高处跳,根据李斯的分析,秦国是最理想的下家,因为秦国不仅国力强盛而且非常重视人才储备,不管是哪国人都能得到重用。



当然在跳槽前,学习深造一番,给自己充充电,也是必不可少的,于是李斯离开楚国后先去了齐国拜了荀子为师,跟韩非做了同学


荀子是当时有名的大儒,但是荀子与以前的儒家学派在思想上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孟子就认为人性本善,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


正因为人性本恶,所以需要后天的约束。也因此,李斯虽然是跟着荀子学习,却没有成为一个儒生,反而成了法家的代表



磨刀不误砍柴工,跟着荀子深造后的李斯来到秦国很快就抱上了大腿,吕不韦,又通过吕不韦的这层关系,李斯很快来到了年轻的秦王嬴政面前,并给他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


一切都在按照李斯计划的那样发展。


可真能这么顺利,就不是人生了,意外说来就来。


说来李斯也是运气不好,因为他完全是躺枪的,这件事轰动秦国的事情从头到脚都没有李斯的参与,可差点彻底断送了李斯的前程。



当时有个叫郑国的人在秦国“承包”了一个水利工程,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人家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跑来秦国搞基础建设,而且后来也证明郑国确实是个好工程师,郑国渠至今还在滋润着秦川大地,完全是可以与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


可渠造好了,秦国人却很不满意,甚至有人说郑国是间谍,他的间谍行为就是给秦国修渠。因为修渠的费用巨大,郑国之所以给秦国修水渠就是想要消耗秦国的人力和财力,以此削弱秦国的实力。


这样的说法在今天看来,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可当时却有很多人信了这种说法,不仅郑国成了间谍,连当时在秦国朝廷里担任职务的所有外国人都遭到了怀疑,当然也包括李斯。



不胜其扰的嬴政一怒之下,下令把所有的外国人全赶出去,一了百了。


李斯一看这可不行,自己花了好几年的经营就要开花结果了,怎么能因为这样的事情断送了呢?


于是他给秦王上了一封奏折,在其中阐明了秦国为什么能富强?不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管是哪国都能得到重用么?



秦王看完奏折,觉得很有道理,自己险些酿成大错,于是撤回了自己的命令,李斯也因祸得福得到了更多的重用。


我的地盘,听我的


如果故事只到这里,这会是一个很棒的励志故事,可后面的发展,李斯就开始一点点的跑偏了。


在李斯出头人地的同时,老同学韩非也在各国间都有了不小的名气,连秦王都是他的粉丝,在韩非来到秦国时想把他留为己用。



李斯在得知秦王的心思后,一下就慌了,因为他明白自己以前上学时就不如韩非,现在也被他压一头,如果他真的来了秦国,还有他李斯什么事呢?


于是他给秦王吹起了耳旁风,说韩非可是韩国的王族,怎么可能背弃韩国真心来秦国呢?既然他不能为我所用,不如现在趁机把他杀了。


秦王一听,很有道理,于是李斯就这样借刀杀人除掉了自己的老同学。



如果说这事虽然出于私心,但还算对秦国有利,下面这件事可就真的是有点滥用私权了。


都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但这事李斯有很大的责任。


秦王在统一中国后升级成了秦始皇,其中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就是书同文车同轨,统一了天下的标准,并且改分封制为郡县制。


所有的创新肯定都伴随着争议,分封改郡县的影响在当时一点不比辛亥革命差。所以当时就有不少名士议论纷纷,说郡县制不利于国家稳定,没有了诸侯,以后国家出了问题,谁来保护王呢?



厚古薄今是人性,所以这种说法渐渐地在舆论上占了上风。舆论需要控制,但完全有更好的办法。


可李斯却觉得,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讨论,是给你们自由太多了,现在国家已经统一,不需要你们叽叽歪歪,所以不仅不允许议论时政,连诸子百家的书也不许看了。


就留点医书和农书等实用书籍,其他书全部禁止民间私藏。



也就是说,焚书这个政策几乎是李斯一手促成的,因为焚书招来了儒生的不满,又导致了后来的坑儒。


与秦王朝一同倾覆


大权在手的李斯并没有潇洒太久,因为秦朝本身就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秦始皇在一次南巡的途中病死了,李斯这下可傻眼了,秦始皇死了事小,自己的权力易手可是大事啊!



这样想的不只是李斯,还有一旁的赵高,但赵高比李斯还狠一点,赵高劝李斯冷静,秦始皇虽然死了但事态还在掌控之中,因为知道秦始皇死讯的暂时还只有他们两个,也没人知道秦始皇到底安排谁继承王位。


于是两个人商量,先瞒下秦始皇的死讯,再立胡亥为帝,因为胡亥年纪小,听话好安排。


正当李斯以为自己又一次化险为夷的时候,却被赵高给阴了,赵高觉得没必要跟李斯分享最高权力,便借胡亥之手,处死了李斯。



就这样,李斯一生机关算尽,却落了这么个下场。


李斯的结局告诉我们两个道理:


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人算不如天算,李斯如果不硬要扭着来,下场可能也不至于如此惨


二,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一时的顺遂不是真的顺遂,飞得再高,也得考虑降落的问题,为了往上爬,可以不择手段,可谢幕的时候,又该如何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秦国   丞相   荀子   秦王   楚国   郡县制   人性本恶   奏折   布衣   间谍   悲惨   世人   道理   结局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