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湖碧水


守护一湖碧水


读《大湖消息》真可谓,人生往事浮沉过,一湖碧水照性情。


《大湖消息》以最真实的笔记再现洞庭湖自然生态的发展轨迹,以及湖区儿女多年来悲欢离合的世间百态,是一本反映洞庭湖多年生态变迁与人文风貌的散文集。


沈念从湖区为何会在100多年间缩小的疑问中开始,将他多次深入洞庭湖腹地,亲身考察采访到的故事娓娓道来。

《大湖消息》 资料图

他最先写的是洞庭湖的水鸟,主要写了护鸟人老张和被称作“老男人”的毒鸟人,以及保护区副局长老高和当地的何老四犯罪团伙斗智斗勇的故事。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湖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和保护区保护力度的逐年加大,洞庭湖栖息的水鸟日渐增多,残忍的猎杀成了陈年往事。正如护鸟英雄老高所说:“渔民上岸转产转业,候鸟保护意识深入人心,湖上已经没有了毒鸟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因此变得友好。江湖儿女共同守护一江碧水。”


在《大湖消息》中,我们看到了洞庭湖数百种候鸟从被猎杀到被保护的转变;看到了自然野化麋鹿种群在洞庭湖出现的喜人事件;看到了长江故道被确认为最适宜江豚迁地保护区,江豚逐渐回归的喜人场面;看到了全面退林还湖、长江全流域十年禁渔禁捕政策等喜人举措。


东洞庭湖湿地 图片源自新华网

沈念是这些“大湖消息”的亲历者、见证者,无数次悲喜交加,无数次感慨万千,恰如他对江豚生存环境改观后所作的评论,也是湖区人民对洞庭湖生态持续向好的共同心声:“保护江豚,既是为了保护这个可爱的物种,更是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沈念在书写万千动植物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洞庭湖的家乡父老,书写了人间百态。沈念和湖区百姓同吃同住,听他们的故事,“试图在打捞他们的人生往事时,将属于江河、湖泊的时光挽留,学习承受艰难、困阻与死亡,尝试以超越单一的人类视角,去书写从城市奔赴偏僻之地的‘我’对生活、生命与自然的领悟”。沈念把目光投身于湖区最为需要关注的生态危机,最需要关心的百姓疾苦。他要将这片大湖最动人的样子完整呈现于世间,不掩饰丑恶,不摈弃疾苦,不过分赞美,不夸张宣传,客观真实地记录,细致耐心地还原。


洞庭湖的人与自然,多年来呈现着冲突与和解的起伏过程。尤其是在饥馑与法律意识淡薄的年代,对候鸟的大量猎杀、对鱼虾水产的竭泽而渔,对湖林的乱砍滥伐等生态问题,让人与自然相当长时间变得矛盾重重。经过全面整治,人们对自然的索取变得节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逐渐变成现实。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系列动人的佳话故事。


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成员在东洞庭湖湿地中清理退捕遗留的渔网 图片源自新华社

比如早年猎杀候鸟的“神枪手”鹿后义,解救了一只受伤的白鹤,之后白鹤每年飞回看望鹿后义,还救了他落水的孙女,这段人鹤情成了远近渔民交口称赞的佳话。从此以后,鹿家人成为远近闻名的护鸟人。


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了渔民和苇场管理员救下小鹿“点点”,丰富湖区麋鹿种群的故事;看到江豚管理站的老朱发现一头小江豚的出生,如同自家添了新丁般的喜悦;看到江豚保护中心巡逻员江哥花钱买回珍贵候鸟东方黑鹳并放生的故事等等。


大湖不光是湖面之大,更是格局之大。经过多年的互动,大湖的人民懂得了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懂得了绿色发展才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懂得了可持续发展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统筹丨罗景月

责编丨陈帅

美术设计丨王子月

作者丨袁恒雷

校对丨王子月


(收听《水之物语》故事,请关注“中国水事”微信公众号,从菜单栏—主题栏目—夜读获取更多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碧水   洞庭湖   江豚   水鸟   湖区   喜人   渔民   人与自然   候鸟   保护区   鸟人   生态   自然   消息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