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门头上为何要挂兔头?小孩子穿兔鞋有啥讲究?关于小白兔的年俗原来有这么多

摘要:来聊一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兔子。

“虎年将去春风暖,兔岁又来喜气浓。”转眼又到了十二生肖中的兔年,今年也被称为农历“癸卯年”。

“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两种性质——常见的野兔主要作为食物,是世俗的兔子;而古代罕见的白色野兔则是被看做祥瑞长寿的象征,具有神圣性。也因此衍生出了许多有关“兔”的民俗文化。

兔子在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中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兔子。

挂兔头穿兔鞋,老百姓祈福“蛇盘兔”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古代汉族有“挂兔头”的岁时风俗。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载,每逢这天,人们即取兔头,或兼用面蛇,或用竹筒盛雪水,与年幡、面具同挂于门额之上,以镇邪禳灾。

而直到如今的正月十五闹花灯,兔子灯依旧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造型。从古至今,人们点兔灯,是为了表达阖家团圆的意思,同时也有消难祛灾、祈盼人丁兴旺的寓意。

在自然界食物链中,兔子属于位阶较低的食草动物,生性胆怯,谨慎。为了在野外环境中生存,兔子也因此进化出了较快的奔跑速度。旧时我国民间中秋节给娃娃穿兔鞋的习俗,也是祈福小孩身体健康行动敏捷。

此外,赠小孩兔画祈求福祉、清明梁悬兔寒燕为消食祛病、端午系兔香包祛毒佑健康、中秋摆供兔儿爷祛病消灾祈佑吉祥……民间兔文化融合了各类民俗文化内涵,充实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可见,我国兔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历史的长河中,民间逐渐积淀了这些以兔为内容的风俗。

同时,兔子还是民间生育的崇拜对象。别看兔子外表弱小,但是其强大的繁衍能力是其他动物所无法比拟的。

兔子拥有双子宫,先交配后排卵,怀孕的同时还可以继续受孕,增加繁殖的成功率。兔奔跑中一个子宫作为另一个子宫的缓冲带,减少流产几率。母兔怀孕周期31天,一年产3-8胎。每胎幼仔数量2-7只。这都让兔的数量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

也正是其强大的生命力,人们认为兔子是个吉祥物能带来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民间甚至有一种传说:雌性兔子无需配对,自己就能孕育生命。

因此在民俗文化的婚配上还有“婚配难得蛇盘兔,家中必定年年富”的说法,传说中属蛇和属兔的结婚会越过越富。中国部分地区的剪纸和花灯中,至今仍有把蛇与兔安排在一起的造型,也称为“蛇盘兔”,用于祈求生育。

兔美食也是千万年来的世俗文化

“兔兔那么可爱,你怎么可以吃兔兔!”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这句网络用语。在四川,兔头更是一道当地的美味特产。

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兔子几千年来就一直深受国人的喜爱。这种喜爱,在食难果腹的年月应该是从美食开始的。

在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兔子一直被当作一种肉食。我国最早在距今20-60万年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中发现有兔骨化石,说明兔子很早便成为人类的食物。

《诗经·周南·兔置》云:“肃肃兔置。栎之丁丁。”说的是设置大网,捕捉野兔。《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赵岐注:“雉兔,猎人取雉兔者。”意思是周文王的园囿方圆七十里。但是,周文王不私,允许百姓进入其中砍柴和猎杀野鸡、野兔。捉来了兔子,人们把兔肉做成烤肉、兔羹、兔醢等。

而在《诗经·小雅·瓠叶》则具体描写了炮制兔肉的方法:“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其中提到烤制兔肉的各种方法。所谓炮,意思是炮制。具体方法是用泥包了兔子煨烤。所谓燔.是直接在火上烤。而所谓炙,是把肉挂起来熏烤。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提到的兔并非我们现在所常见的白兔(家兔),而是以灰色、蓝灰色为主的野兔,所谓家兔是由野生穴兔驯养而来。野生穴兔原产于欧洲,在先秦时期引入我国,一开始仅作为王室的玩物,我国明清时期才在民间开始大规模的养殖家兔。

白兔古时为“瑞兔”,大吉大利

可见,一般兔仅仅作为食物,但在古代中国,人们称白兔为瑞兔,是一种象征吉祥的动物。

不过要注意的是,此“白兔”非彼“白兔”。我们常见的白兔是穴兔在驯养过程中经过人工选育得到的,而被古人认为“祥瑞”的白兔则很大可能是野兔的白化个体。出现白化动物的概率大多数在百万分之一以下,因此它们的出现更显得弥足珍贵。

在民间文化里面,兔子又被称为“玉兔”也可称为“月兔”。月中有兔的神话形象最早见于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其一号墓帛画中绘有月牙形状的月亮,月中有白兔与蟾蜍,由此可以推测月兔的形象至少在先秦就已经形成。

古代神话传说里面白兔居住在月亮上,在月宫里面陪伴嫦娥并捣制仙药,为人间解除疾苦,被百姓尊称为“兔儿爷”。

据说白兔捣药的故事最早见于《汉乐府诗集》:“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杵,服此药可得神仙。”

之所以将月亮与兔子联系起来有多种说法。晋代张华《博物志·物性》记载:“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认为兔子是明月之精,吸收月亮精华而繁殖,而“吐子”的谐音就是兔子。

东汉张衡《灵宪》记 载:“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像兔”。认为月中阴影的形状同兔子形似,因而附会出了月兔的说法。其实兔子是晨昏觅食的夜行性动物,其活动时间与月亮出现时间重合,由此产生“视月”生子的说法及兔子拜月的民间传说,因而兔子才会同月亮联系在一起。

从奔驰原野的自然之兔到“寄予长生”的“捣药兔”,再到祥瑞之兆的玉兔和“多子多福”的生育兔,直至今日,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重回“月宫”……千百年来,兔从自然中来到我们身边,根植于我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它还将被赋予更多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兔儿爷   家兔   兔肉   玉兔   野兔   祥瑞   月亮   白兔   兔子   讲究   年初   小孩子   说法   食物   民间   动物   我国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