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肉、腊肠这样吃才健康!否则致癌风险高,损血管,伤胃肠!赶紧告诉家里人!

在冰箱发明之前,受条件所限,人们在冬天很难吃上鲜肉。于是,智慧的劳动人民就想出了用盐腌制的办法来延长肉类的保存时间。渐渐地,腊肉、腊肠等各种腊味也就成了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但是,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腊味会致癌的这一说法。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也确实把腊肉、腊肠等加工肉制品归入了I类致癌物的行列。马上就要过年了,大家还能愉快地吃腊味吗?

01

腊肉腊肠为什么会致癌?

首先要说明一点,I类致癌物、II类致癌物的分级并不是根据其致癌能力而定的,而是按照致癌证据的充分程度划分的。像I类致癌物指的就是: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致癌、达到一定剂量肯定会致癌的物质。

也就是说,腊肉、腊肠吃个一两顿不代表一定会患癌,但如果不控制好量、吃得太多,那确实会增加癌症的得病风险。有研究就发现,每天吃50g香肠、腊肉等加工肉类,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就会增加18%。

那吃腊味为什么会致癌呢?

1亚硝酸盐、亚硝基化合物

腊肉、腊肠中含有大量的盐分,据统计,每100克腊肉中钠的含量接近800mg,超过一般猪肉平均量的十几倍!

而过多的钠盐,一来会造成肉中B族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的流失;二来在进入人体后,易造成血压波动,对心血管健康损伤很大。

更重要的是,钠盐和肉中的蛋白质在经过微生物代谢后,可产生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在人体肠胃中可反应生成亚硝基化合物,这是对动物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可导致胃癌、食道癌等癌症的发生。

2苯并芘

全国各地的腊味制作方法不尽相同,有些地方是直接用盐腌制几天,然后拿出来晾干;有些地方腌制后还需要用火熏干。在熏制过程中,肉中的油脂很容易滴落在炭火上,从而生成大量浓烟。

而多环芳香烃、煤焦油等有害化学物和强致癌物苯并芘等都可能藏身在这“浓烟”之中,并随着烟雾附着在熏制肉的表面。经常食用这种肉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胃肠道癌症、肝癌等患病几率。

明知腊肉、腊肠有致癌风险,可很多人还是戒不了这口。尤其是年节期间,少了它们,年味都淡了许多。那怎样才能减少腊味中的致癌物,吃得更健康呢?

02

照这三步走

食用更放心

吃前洗一洗,泡一泡,煮一煮

食用之前用水彻底清洗一遍,并充分浸泡,在减少盐分的同时还能帮助去除腊肉、腊肠表面的部分亚硝酸盐,以防它和胺类物质结合生成致癌物。

洗完、泡完之后,大家还可以再用水煮个几分钟,这样同样有利于稀释腊味中的钠盐和亚硝酸盐,而且还能帮助杀灭其中的细菌,吃起来更放心。

吃时搭配多样蔬菜

蔬菜中富含的维生素C、维生素E、番茄红素、花青素等物质有助于清除亚硝酸盐,并阻断它与胺类物质合成强致癌物亚硝胺。

而且,蔬菜中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它们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加速有毒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从而进一步降低吃腊味带来的致癌风险。

吃后喝点茶或酸奶

茶叶中的茶多酚也能够阻止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所以饭后来一杯绿茶,也是辅助防癌的重要手段。

此外,实验证明乳酸菌可以降解亚硝酸盐,适当来点酸奶也是不错的选择。

03

自制腊味更安全

但这3点一定要注意

相比外面买的腊肉、腊肠,自家制的吃起来会更安全一些。但在制作过程中,下面这3个要点大家还是要好好注意的。

1选用新鲜原料

不新鲜的肉类会产生更多的胺类物质,与亚硝酸盐结合便更容易形成致癌物亚硝胺。

另外,建议大家选择瘦一些的肉,一方面可以减少脂肪的摄入;另一方面,在加热过程中瘦肉产生的亚硝胺要少于肥肉,这样也有利于减少患癌风险。

2用细盐且控量

细盐虽然价格比粗盐贵,但其中杂质更少,亚硝酸盐也更少。

一般情况下,腌制猪肉需放入3%左右的盐,腌鱼则需放入2.5%的盐。也就是说,一袋500g的食盐,大概可以腌制33斤猪肉,或者39斤鱼。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适量进行调整。

3阴凉干燥处保存

高温和潮湿环境都不利于腊味的保存。建议把腌好的腊味放置在阴凉干燥处,或是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

最后想提醒大家,要想降低患癌风险,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少吃。一般来说,成年人每日食用腊味最好不要超过50g,一周不宜超过3次。儿童、孕妇以及高血压患者等特殊人群则更要注意控制食用量。

(养生大国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腊肠   腊肉   钠盐   风险   腊味   亚硝酸盐   致癌物   硝基   胃肠   肉类   家里人   血管   物质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