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越强,浅谈秦穆公独霸西戎前,秦与西戎斗争情况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牧野之战后,姬发建立周王朝,史称西周,姬发即为周武王。周王朝的都城定于镐京,镐京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地理位置具备天然的防御优势。

当然建都镐京也存在弊端,比如离东方太远,不能很好地管理东部地区,而东部势力本就不怎么服管,于是武王令周公负责营造东都洛阳。

那么,西周的西部是否绝对的安全呢?

西周西部边界主要存在着戎族、羌族势力,前期西部虽偶有侵扰,但还能应付的来。然而自周穆王以后犬戎日益强大,周王室多次派兵征讨。

周王室当时可以指挥的军队除了王师还有诸侯国以及其他臣服部族,处在西部的秦人自然也有保卫周王室西部安全的重任。

今天咱们就重点谈论一下,秦穆公独霸西戎以前秦人与西戎的斗争情况吧。

秦襄公统治前期与西戎的和与战

要谈论秦国与西戎的关系就不得不先来谈谈秦国的开国国君秦襄公了。秦襄公的父亲是秦庄公,共有兄弟三人,但是襄公并不是嫡长子,那么最后为什么是秦襄公继承君位呢?

这就要从秦人与西戎部落的斗争史说起了,作为地盘相邻的两股势力,双方难免会有摩擦,不同部族兵刃相向也并不少见。

庄公及其兄弟就是因为打退西戎获得西垂大夫之位的。

但是当时西戎部落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的,庄公的父亲就是在征伐西戎部落的时候被西戎杀死的,这对于其后代而言可谓血海深仇。

庄公的长子世父是个很有血性的人,对于爷爷死于西戎部落之手十分愤怒,并立誓要杀掉西戎王,将西戎部落彻底赶走。

但是按照当时的情形来看,彻底断除西戎势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甚至面临身亡的风险。

为了完成心中大志的世父心甘情愿地把继承人的资格让给弟弟,也就是后来的秦襄公。

世父在离城之时立下誓言,如若不诛杀西戎王绝不回来,而他也确实为诛除西戎势力做出了努力。

但当时西戎部落的势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周宣王时对周边部落四处征战,也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消耗了诸侯国以及臣属部落的实力。

显然世父目标的实现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应该庆幸的是当时秦庄公的后继者为秦襄公。

襄公是一位很会审时度势的君主,能够明智准确地看清自己部落所处的境地并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他在即位的第一年便将自己的妹妹缪嬴嫁与丰王,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搞好和戎部的关系。毕竟新君即位地位尚不稳固,若贸然与外部强敌开战未免过于冒险。

事实证明秦襄公的这一策略还是很有成效的,与戎部保持了一定时期的和平。

据史书记载襄公二年的时候戎部前来围攻犬丘,世父当即出战,但是不幸被戎人所虏,看到这我们是不是都要替世父捏把汗了?

毕竟他的爷爷秦仲就是被戎人杀死的,其实当初西戎部落反叛周王室的时候,把秦仲父亲大骆嫡系部族全部杀光了,世父可谓凶多吉少。

但是史书却说过了一年多后,西戎部落将世父放归。虽然具体原因没有讲明,我想秦襄公在其中一定费了不少功夫,由此我们也能从侧面看出襄公作为君主的本领还是很强的。

所以襄公与犬戎部落的和平只是暂时的,等到时机和条件成熟后,必然要征讨犬戎部落,以扩大秦部落的地盘和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秦襄公立国后秦国与戎部的斗争

在秦襄公立国前秦部族只有西垂大夫一职,相当于伯这一等级,这与诸侯国还是有一定差别的,那么秦人当时的奋斗目标自然是要跻身诸侯国行列。

秦襄公所处的时期是周幽王统治时期,提起周幽王大家应该很熟悉,就是那个昏庸无道,沉溺美色最后促成西周灭亡的暴君。当时幽王被杀后,局势变得十分动荡。

首先申侯引入犬戎势力以及部分诸侯国攻杀幽王可能只是为了让其外孙宜臼继承正统,一方面结束周幽王的昏庸统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申侯势力的巩固与壮大。

但是事情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当犬戎在骊山杀死幽王后,对周都镐京开展了毁灭性的破坏,即便犬戎等部落退出镐京后,仍盘踞在周围,成为极大的祸患。

其次,当时的诸侯国分成两股势力,一股支持被幽王废掉的前太子宜臼,在申国立其为王,即周平王;另一股支持幽王的另一个儿子余臣为王,史称周携王。

如果站对了队伍,前途自然无量,但如果站错了队伍,那结果可就惨咯,秦襄公当然要好好斟酌一番了。

最后他选择支持周平王,显然这一抉择是正确的。

由于镐京残破且充满危机,周平王一系决定东迁洛阳,东迁的过程中为了保护平王的安全,郑国、秦国、晋国等都曾派人护送,东迁完成后,这几个护送的诸侯国自然也是获利的。

比如郑国在春秋初年风头强盛,可谓是最初称霸之国,而秦国也从中获取了对其以后发展起了关键作用的奖赏。

首先周平王封赐襄公为诸侯,也就意味着秦国正式进入诸侯国行列,这对于以前只具有伯爵身份的秦国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荣耀。

诸侯国是除周王室外地位最为尊贵的,秦国获得与其他诸侯国互通使节,相互交往的资格,这对于秦人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其次,平王承诺将岐山以西的地盘赐予秦国,这对秦国地盘的扩大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但是当时岐山以西的地区大都被犬戎势力所占据,这也就相当于周平王开了个空头支票。

他的意思是这一地盘你要能从犬戎那里抢过来就是你的,抢不过来可不能怪我没给你奖赏。

当然平王并没有规定期限,也就是说不论什么时候,只要秦国能够啃下这块儿硬骨头,那西部的这一大块儿地盘就归秦国了。此后秦人征服西部的斗志更加强烈了。

秦襄公十二年(公元前766年),襄公征讨犬戎,到达岐山时去世了,襄公讨平西戎的大志未完成,令人惋惜,但当时的时机确实还未成熟。

秦襄公是秦国的开国君主,其本人很有才能和胆识,在他的统治期内为秦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后辈继承其业,与犬戎部落开展了争夺战。

那么,接下来在这片土地上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秦文公时期秦国与犬戎的斗争

秦襄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即位,是为秦文公,秦文公也是为很有作为的君主,司马迁曾评价道:“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馀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

在秦国那么多任国君中,能被司马迁单独放出来夸赞,足以证明文公在位时做出的功绩对秦国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

在秦文公十六年(公元前750年)的时候,文公派兵讨伐西戎,这一时期的秦国已经有所发展,此次征伐战打得十分漂亮,西戎战败西逃,秦国在巩固地盘的基础上又扩大了国土。

此外文公还将新占土地的西周遗民收归己有,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劳动力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因此人口的增加对一个国家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

当时秦国的地盘已经扩张到了岐山一带,文公将岐山以东的土地献给周天子。那么他为什么没将该地独占呢?

此举既表示了对周王室的尊敬,也有利于秦国在众多诸侯国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毕竟在当时还是有很多中原诸侯将秦国视为蛮夷之国。

当然当时秦国总体的文明程度还是难以与中原诸侯国相匹敌的,为此文公也做了不少努力。

比如秦文公即位后将都城迁到了汧河与渭河的交汇处,该地属于关中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也很适合农业的发展。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都城的东迁可以使秦国更好地融入中原诸侯国中,这对以后秦国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文公时开始设置史官记事,制定罪诛三族的刑罚等,这些都标志着秦国政治制度和文明程度的进步。所以说秦文公功不可没。

结语:

秦穆公之前秦国的大多先辈都在为国家的发展强盛而努力,任何事情在开创期往往是最艰难的。

比如秦襄公死于征伐西戎的途中,用生命诠释着秦国征服西部的决心,这种精神十分令人敬佩。

他们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秦国君主勇往直前,也正是先辈们通过奋斗打下的坚实基础为后世的秦君开拓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道路。到了秦穆公即位之时,秦国独霸西戎的时代要到来了。

参考资料:

《史记·秦本纪》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岐山   秦国   都城   西周   越战   王室   君主   势力   地盘   西部   情况   部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