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淇
冷可取暖、渴可喝水、累可歇脚……日前,江苏首个建在城市“零工族”聚集场所的劳动者驿站正式投入使用。不仅是江苏,湖北、四川、云南等地也有类似
“零工族”,原指三五成群在路边“劳务市场”揽活的户外劳动者。这些年来,共享经济快速发展,外卖骑手、快递员等灵活就业人员规模日益壮大,已成为“零工族”新的代名词。他们往往无固定工作场所、无固定工作时间、无固定劳动报酬,一旦遇到恶劣天气,还需要风里来雨里去。针对此类新就业形态特点,工会组织在城市灵活就业人员聚集场所建立“零工族”驿站,让他们告别以往路边蹲守的境遇,有了纳凉取暖、歇脚休整的地方,让揽活休息两不误,不失为有温度的关爱举措。
就业是民生之本,灵活就业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形态。建设“零工族”驿站,既有眼前提供临时休息场所的考虑,也有着长远保障相关群体就业的考量。应该注意到,不少“零工族”驿站通过在宣传栏上张贴用工岗位需求与零工求职信息,开发灵活就业小程序应用,搭建起双向信息互通平台,使更多有求职意愿的劳动者和有用工需求的单位精准对接、高效沟通,解决职工群众就业难问题。
事实上,从宏观政策层面看,关爱灵活就业人员已成社会共识。此前,最高法、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曾出台关于加强该群体权益司法保障的意见。而自2020年起,“网约配送员”等也成为人社部正式发布的新职业。不过具体到微观落实层面,仍需要社会各方给予充分尊重和更多关爱,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让其在城市中有获得感、归属感。这对处于人口红利衰减期
当前,灵活就业人员仍普遍面临不了解政策法规、缺乏核心职业技能、权益受损举证难等困境。如何充分发挥“零工族”驿站作用,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方式和路径,仍需要持续努力。地方工会不妨多一些“眼光向下”,灵活应用“零工族”驿站的场地资源,定期邀请劳动保障部门、第三方社工机构、法律援助组织驻点服务,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一站式公益帮扶,帮助就业服务管理体系外的他们,平等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提高就业质量,获得更稳定、有质量的生活和社会保障。相信随着灵活就业人员权益越来越多地被关照,相关民生痛点也将更好得到解决。
期待更多地方以此为榜样和参考,直面当下社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面临的困惑,建成更多更完善的“零工族”驿站,以实际行动补齐劳动权益保障短板,让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人员感知城市的体温。
更新时间:2024-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