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迎老爷”常见的潮绣,或将失传?

辞旧迎新,新年可期。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潮汕人的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游神赛会、供奉“老爷”……潮汕一带对祈福有着坚定不移的执着,代代相传,一丝不苟。

每年年初,在潮汕地区“迎老爷”的诞辰庆典上,铁枝木偶表演时“穿着”的戏服便是潮绣手工缝制而成。

潮绣,全称潮州刺绣,与广绣总称粤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发源并流行于今潮汕地区。潮绣讲究构图饱满均衡, 色彩浓烈,富丽堂皇,纹理清晰,独异于其它绣法,以其粗犷雄浑的艺术魅力秀立于世。潮绣也承载着潮汕人精神信仰和美好寄寓,常用于年节祭祀、庙堂装饰以及潮剧服饰。

本期《南粤工匠》的女主人公之一李淑英,已过古稀之年的她如今仍坚持传承潮绣技艺,用手上的针线将自己的苦乐年华编织在一匹长长的岁月丝帛上,也用一件件带着指尖温度的作品诠释着属于自己的工匠精神。

李淑英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绣代表性传承人,潮州市湘桥区潮绣研究所所长。出生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的她,祖辈四代从事刺绣艺术,八岁起随父学艺, “自懂事起,我就开始拿针了。没想到一绣就是一辈子。”

非凡至终是平淡?看她如何诠释!

对于刺绣,李淑英一直都严于律己。针秀活既要一丝不苟,又要精益求精,她始终坚持:作品不满意,要舍得拆,拆了重绣才能更好,才能做到完美。

在徒弟詹惠娜眼中,老师的生活只有潮绣一件事,她几乎每天早上8点就准时“上班”,始终如一。

值得一提的是,潮绣中的“垫-浮-勾-勒”技法是现代机械无法替代的。 “二针龙鳞转针”技艺不仅是潮绣的独门绝技,更是刺绣工艺中的顶峰。自幼学艺的李淑英因能够娴熟地使用二针龙鳞转针法,而且独具个人特色,被不少业内人士尊称为“针神”。

涉浅水者看鱼虾,涉深水者观蛟龙。将一门工艺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离不开她多年的潜心修炼。

只为一事,终其一生

家族传承的潮绣事业,如今只剩她自己一人仍然坚守在刺绣阵地。与很多手工艺人境况一致,她十分担心潮绣这门传承了上千年的手工艺后继无人。

为此,在上世纪80年代末退休后,李淑英不忍放弃潮绣事业,组织了十几名绣工成立了“淑英绣庄”。绣庄里的绣工,一开始大多都是她年少时结识的绣娘姐妹,在她的召集下,她们重新拾起曾经最熟悉的绣花针,靠着出色的技艺发挥余热,坚守着这门流传了1000多年的手艺。

李淑英的潮绣研究所,既是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也是潮绣“不断针计划”的培训处。对于来自五湖四海慕名而来的求学之徒,她无偿开展培训和传授手艺,每年培养百名潮绣技艺人才。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一生的坚持与磨练,让李淑英娴熟掌握了高超的传统刺绣技艺,其潮绣作品多次在全国展览中出类拔萃,广泛受到社会的肯定与喜爱。

对于她而言,名与利皆是过耳秋风。淡泊名利的她不忘初心,一针一线只为做更好的潮绣、传承潮绣。她坚信:只要针不断,潮绣永不断代。

人间至味是年味,心暖之处是故乡。本周日一起跟随“巧手弄金的女匠人”寻找岭南年味吧!更多细节,请关注系列纪录片《南粤工匠》,周日晚9:40珠江频道、腾讯视频同步上线,周日晚9:55大湾区卫视播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庄里   东非   老爷   南粤   广绣   潮州市   潮汕   潮州   工匠   娴熟   刺绣   技艺   手艺   文化遗产   常见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