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黄河第一桥-迷彩战友重走红军长征路之甘肃兰州中山铁桥

天下黄河第一桥--迷彩战友重走红军长征路之甘肃兰州中山铁桥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3年1月20日写于2020年9月4日

我们3号晚上到达兰州,住兰州市新胜利宾馆,新胜利宾馆在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285号。4日早上7点多,我一个人沿庆阳路往西走几米上人行天桥,右转下中山路,沿中山路直走约10分钟就到了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

不过我已不是第一次到兰州,上回大约是十年前,走河西走廊时去跟回都在兰州转车,兰州还有好多战友在这里呢。

兰州的黄河风情线东起城关区雁滩,西至西固,延绵50余公里长的南北滨河路,是目前国内最长的城市滨河路。

来到中山铁桥是早上8点,漫步黄河边,站在2009年矗立的“中山铁桥百年纪念碑”。

《中山铁桥百年纪念碑》位于铁桥南桥头东侧,坐北面南。2009年黄河铁桥建成百年,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人民政府镌立此碑,以示纪念。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黄河铁桥改名为中山桥,沿用至今,故该纪念碑命名为《中山铁桥百年纪念碑》。碑正面书镌“中山铁桥百年纪念碑”九个红色隶体大字,峻利方劲,气骨逸宕。碑背面镌有通过全国征文选出的《铁桥百年赋》,在记述颂扬黄河铁桥百年历史中,赋予了更多新意,令人耳目一新。

该碑实际为一块未加雕琢修饰的巨石,宽6米,高近4米,正面和背面镌刻文字。清代金石学家叶昌炽在《语石》中定义:“凡刻石之文皆谓之碑”。即凡石刻文字统称之为碑,故该巨石广义上属碑的范畴。它保持了岩石的自然美,形态不受局限,雄浑拙朴,大气磅礴,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铁桥百年赋》碑文:

白塔耸峙,黄河东逝;古关静穆,楼映半空。一桥彩虹临波,百年流云飞渡。今逢盛世,毋忘尘忆,唯吾兰州,矢志创新,兹镌铭为念。

昔陇府金城重镇,绾丝路而通三秦,唯一河而成南北之堑。年及洪武,浮桥颤渡,然夏汛漫卷,冬凌凝寒。迨至清末之岁,始行建桥议案。遂集中西合璧以成,倾全省之力赴艰。柱砥中流,铁梁横空;终成勋业,蔚然景观。三边利济,商旅荣繁;通衢信步,九曲安澜,诚以“天下黄河第一桥”之隆誉,易名中山之佳话,谱写兰州解放之新篇,见证中华民族复兴之沧桑巨变。

噫唏哉,百年古桥,风流永瞻;大河雄奔,虹影如幻。人文标志,独秀新天。带风情百里,襟绿涛两山;历史名胜,风光无限。夫若无祥风以润,金瓯之磐;铁石纵固,斯桥何延?是以国之发展,和谐为先;市之富强,稳定乃安。炎黄族裔,永承天眷;祺我兰州,康乐尽阗。

作者:马建勋

铁桥南桥头东侧还有一块小石碑,在将军柱围栏南侧,为兰州市1982年10月镌立的《重竖镇远桥将军柱记碑》,碑高0.5米,宽约1米,记述了镇远浮桥概况,将军柱作用、规格及研究上的意义,省政府再次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重新竖立于黄河之滨。另一块位于将军柱围栏两侧,为镇远桥铁柱1981年9月10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记事碑,碑高0.7米,宽约1米,兰州市人民政府镌立。第三块位于南桥头东侧花坛内,为文物普查后兰州市人民政府2009年3月镌立的《明镇远浮桥旧址碑》,背面碑文简述了镇远浮桥位置及浮桥基本概况。

黄河铁桥西桥头南大概10米,矗立着一根高达三米,重约数吨的锈迹斑斑的大铁柱——镇远桥铁柱。铁桥建成之前,这里设有浮桥横渡黄河。浮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镇远浮桥建造时,宋国公冯胜和卫国公邓愈先后共铸造了四根粗长的铁柱竖立在黄河两岸,用以系栓一百二十丈的铁缆,以固定浮桥。

铁柱长一丈八尺,重数吨,柱上铸有年号和铸造人姓名。现存的一根为先祖邓愈监制,立于黄河中山桥南岸东侧,即所谓的“将军柱”。柱呈圆柱形,高5.8米,顶部为出檐式圆椎体,底座为长方体,座长1.2米,宽0.81米,厚0.3米。铁柱上铸有铭文34字:“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

重豎鎮遠橋將軍柱記:

明初宋國公馮勝始造浮橋以利軍運用木船廿四艘浮蕩河面順架木樑橫鋪木板旁挾江欄構成浮橋名曰鎮遠兩岸豎四大鐵柱以繫攬索俗稱將軍柱將軍柱有洪武五年宋國公馮勝造和洪武九年衛國公鄧愈造每根重約十噸此柱呈圓柱形長五點八米直徑零點六米頂部為出檐式圓椎形底部連以方座座厚零點三米寬零點八一米長一點二米

銘文尚存洪武九年歲次丙辰八月吉日總兵官衛國公建斯柱于浮橋之南系攪一百二拾丈字樣將軍柱對於研究明代蘭州黃河水上交通和金屬鑄造工藝等是一件珍貴文物資料故甘肅省人民政府再次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撥款重新豎立於黃河之濱

蘭州市人民政府

一九八二年十月

《黄河第一桥碑》位于铁桥南桥头西侧,坐北面南,镌立于1992年9月1日,正值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开幕前夕。石碑由兰州市人民政府设立,兰州市政工程管理处承建,兰州碑林镌刻。碑正面由我省著名书法家黎泉书“黄河第一桥”五个大字,欹侧方棱,苍劲浑穆,尽显大师风范。碑背面由关振兴撰文、黎泉书丹“黄河第一桥碑记”,简述了黄河铁桥建桥历史,重点记述了兰州解放后,黄河铁桥几次重大修复工程,该桥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碑文朴实无华,文笔流畅。

全碑(带基座)高近5米,宽约1.3米,其制式属于宋代《营造法式》中的赑屃鳌座碑,分为碑首、碑身和鳌座(即碑座)几个部分。碑首正面、背面皆为高浮雕二龙戏珠,两条飞龙紧围火焰宝珠,左右飞舞盘桓,造型生动,雕琢细腻。碑首设计上摒弃篆额天宫,显得简洁大气,更为美观。碑身正面,背面分镌碑名、碑记,边上加卷草纹等雕饰,形成文字外围带有周圈边饰的效果。

碑座以龟为座,龟长寿、力大、好负重,在我国自古作为一种灵兽,与龙、凤、麒麟合称“四灵物”。又作为一种神兽,与龙、凤、虎合称“四神兽”。海中的大龟称作“鳌”,故将碑座称“鳌座”。有种传说把龟当做龙的儿子,为龙生九子之一,取名“赑屃”。鳌座雕工精湛,大龟昂首,意趣盎然。整座石碑雕饰精美,气势壮观,极具民族风格和审美价值,堪称为一件石碑艺术佳作。

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在现在中山桥的位置上兴建了著名的镇远浮桥。据明人徐兰的《河桥记》记载,杨廉在黄河之上造大船28艘,以3艘备用,将25艘用绳锁连接,船下以石鳖固定,船上加盖木板、栏杆,并在桥南北两岸各树一根大铁柱和六根木柱,以铁链将浮桥固定。整座浮桥“随波升降,帖若坦途”。

此后500多年间,镇远浮桥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至今仍矗立在铁桥南岸的将军铁柱正是镇远浮桥500年兴衰史的唯一见证。

镇远浮桥兰州第一座固定的浮桥,洪武五年(1372年),明征西将军宋国公冯胜追击元朝残余势力,为了渡过黄河,派遣守御指挥佥事赵祥在城西七里许建造了浮桥,征西战争取得胜利后,即把浮桥拆除。

洪武八年,明朝廷为了进一步巩固西北边陲,又派遣卫国公邓愈率师平定河西。为了行军和给饷的便利,在兰州城西十里的黄河上建造了一座浮桥。

待邓愈平定河西,建立西凉、西宁、庄浪等卫所后,回师金城。这次浮桥再没有拆掉,保留下来了,取名“镇远浮桥”。

根据史书记载,镇远浮桥的架设方法是:春天河冰溶解时搭桥,需要数百人,有的在河岸上,有的在船上,也有的乘坐着皮筏。用粗大的麻绳拴系着船从上游慢慢地往下放,每只船上装着四五个大筐,筐内盛满石子,等到船飘到恰当的地方,立即把盛满石子的筐抛到水中,等船在河中稳定后,立即用麻绳和铁缆交结,如此一一牵缀而桥成。

整座浮桥“随波升降,帖若坦途”。为了方便河道中过往船只的通行,镇远浮桥专门设有通航孔,当船只要通过浮桥时,即将通航孔的那节桥船拆除,待船通过后再接上。

清代刘于义在其《河桥记》中说:镇远浮桥“平直如弦,随波高下,纵怒涛浊浪,奔雷卷雪,任其盘涡于船底,而上则人马通行,如履康庄坦道,制甚善也。”说明镇远浮桥是一座直桥。

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浮桥的铁柱与木柱数虽有变化,但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

铁桥北端,对面就是白塔山公园,百年中山桥雄姿。中山桥白天游客不断,夜晚灯火通明,着实是兰州的一大美景,很多人渴望来此寻找一种情怀,也喜欢陶醉在美景之中。

一座桥的历史,阐述着一个城市的故事,历经百年沧桑的中山桥,见证着兰州百年的历史变迁,他让兰州人骄傲,也让天下人感慨。

中山桥自建成至今,已度过了一百多个春秋,经历了无数次天灾人祸,以及大规模战争的洗礼之后,依然如故,用自己钢铁的脊梁,担负起通达黄河两岸的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铁桥   黄河   中山   镇远   兰州市   兰州   浮桥   纪念碑   红军   背面   战友   将军   甘肃兰州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