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兔踏春迎新福

作者:孙玉珍

虎走惜福,兔来送春。

接福纳财(剪纸)马路 作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卯,兔也。”按照天干地支,“兔”与十二地支中的“卯”对应,二者组成十二生肖中“卯兔”。

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书中亦说,“卯”的本字描画的是草木出土萌芽的形象。在十二时辰中,“卯”时是指早晨5时到7时。因而,“卯”的月份是春天到来,“卯”的时辰是黎明开启,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充满了无限生机,带给人们诸多希望。

玉兔纳财(剪纸)蒋丽贞 作

年末岁首,卯兔迎春。让我们在这个平安吉祥、春意萌动的中国年,闲说卯兔,迎春接福。

兔与它的生物特性

兔是哺乳类动物,亚洲、非洲、北美洲、欧洲和南美洲都有它们奔跑跳跃的身影。兔子有一双又长又大、支棱着的耳朵,圆溜溜的红、蓝、黑或者灰色的眼睛,上唇分裂的三瓣嘴,身披一身或白色、或黑色、或灰色等颜色的绒绒毛,再加上前短后长的腿,组合在一起,看起来呆萌可爱、机灵活泼,让人不由想亲近、抚摸它。

瑞虎辞岁 玉兔迎春(剪纸)赵东阳 作

兔胆小,一有风吹草动就惊慌失措,快速遁逃,其在草丛间、树林中一闪而过的身影,让人既怜惜它们的弱小,又为它们的慌不择路感到好笑。那流传久远的“守株待兔”,虽是嘲笑宋人的刻板固化,却也突出描述了兔的这一生物特性。

因为弱小,兔对自身的保护意识极强。它们挖许多洞窟来躲避敌害,将防御工事做到最佳,为人类提供了防范样本,留下许多经典事例。

兔除了长相惹人怜爱外,它喜食植物、尤其爱吃蔬菜的习性,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人们以兔为原型,创作出了许多童话故事,让孩子从小就拉近了与动物、与自然界的距离。

福兔迎春(刺绣)任艳艳 作

可爱的形象、温顺的性格,以及容易喂养的习性,让兔成为现在许多年轻人的家养宠物,为他们忙碌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轻松和乐趣。

兔与中国文化

兔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化典籍或作品中?据相关资料显示,应该是在古老的《山海经》中。《五藏山经·北山经》记载:“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意思是说,(天池山)有一种动物,长得像兔子,但却长了老鼠的面孔,还用它的背来飞行。这只怪兽有着兔子的外形,却长得贼眉鼠眼,还能自由飞翔,颠覆感很强,给人无限遐想。不由找出黄永玉设计的癸卯年特种邮票中的“癸卯寄福”邮票图片,一只蓝色的兔子,右手执笔、左手执信,红色眼睛,须如钢针,咧嘴而笑,觉得它身上透露出的恣意自得、自由随性,与《山海经》的飞鼠有异曲同工之妙。

富贵如意(巧儿布贴画)李庆英 作

在中国文化中,由兔鲜明的特性如机智、谨慎、灵巧等,提炼、演绎的典故、成语、俗语等不胜枚举,以兔为原型创造的艺术形象更是丰富多样。

《诗经》中用捕捉兔子的场面来赞美武士,《周南·兔罝》中有“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描述了在广阔的原野和林木茂盛的地方,武士们准备兔网,意气风发捕捉兔子的场景。

福禄寿喜财(剪纸)段喜娥 作

春秋时期孙武所做的《孙子·九地》中,“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说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兔,在这里是速度的象征。现在的人们常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来形容一个人兼具优雅与敏锐的气质。

南北朝时的《木兰辞》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是古人对兔子生物特性的诗意表述。兔子,在这个语境里是聪明勇敢的意象。明代诗人谢榛认为,“此结最着题,又出奇语。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诸公补之,未必能道此。”

西汉刘向的《战国策·齐策四》中,门客冯谖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这是冯谖为了孟尝君的平安,未雨绸缪,建立了几道安全防线。兔子在这里的寓意,是眼光超前和机智狡黠的意思。如今的“狡兔三窟”已是应用广泛的成语。

生命轮回(剪纸)马路 作

古人早已把对兔的喜爱具象化了。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玉石类材质雕琢兔。据《中国文物报》报道,在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10号墓出土的玉兔,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兔形玉器。“这件玉器兔头微微仰起,两耳贴在脊背上,尾巴上卷,后足抬起,似乎呈奔跑姿态。”报道中这样介绍。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兔、北京市昌平区明代定陵孝靖皇后棺内出土的明代金耳环下系镶宝石玉兔耳坠、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玉嵌宝石卧兔等,塑造出兔的各种生动形象,是珍贵的文物。

同时,在汉画像石、古帛画和部分绘画作品中,也有兔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在大量的诗词作品中,以兔作为比喻形象的比比皆是。如苏轼《玉兔茶》中的“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还有他的另一首诗《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中,“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的诗句。白居易《中秋月》中的“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陆游《小舟过御园》中的“尽除曼衍鱼龙骊,不禁刍荛雉兔来”等等,或虚写、或实写,不一而足。

这些以兔为表达语言的文化现象,也许能说明兔在很早就进入到人类的精神活动中了,并不断触发人们的文化创造灵感。

兔与庆阳民俗文化

庆阳作为“中国香包刺绣之乡”“中国剪纸之乡”等,民俗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其中以十二生肖为主要文化元素的香包、剪纸、皮影、农民画等,保留了庆阳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髓,并结合时代发展与人们审美习惯的改变,不断进行尝试与探索,创作出了许多新颖别致、实用美观的民俗文化产品,深受人们喜爱。

在民间传统认知中,兔象征着多子多福、富贵平和。当卯兔踩着轻快的步伐走向新年,从事民俗文化事业的非遗保护者和传承人、爱好者等,传承与创新并进,大胆吸纳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再赋予个性化的表现手段,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在敦煌莫高窟隋407窟中,有一幅经典的三兔共耳相逐藻井。这是一个覆斗顶窟型,窟顶的四坡与四壁绘满千佛,窟顶中央藻井,是在四层莲花中心画了三只追逐奔跑的兔子,图画中将每只兔子的两只耳朵中的一只重叠,看似三只兔子只有三只耳朵,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每只兔子都有两只耳朵。

生肖兔背包(刺绣)宗水红 作

庆阳剪纸非遗传承人马路用一把剪刀几张纸,将壁画上的三兔共耳剪了出来,作为她兔年生肖剪纸创作系列中的一个作品,名字叫《生命轮回》。其实,在庆阳民俗传统纹样中,也有像三兔共耳构图原理的图案,叫《连(莲)生贵子》,纹样外面是一圈莲花,里面是六个娃娃,这六个娃娃画了六个身体,却只有三个头,既显得画面不拥挤,又具备了人物要素。

兔子一胎多子,所以,在庆阳民俗文化中,兔子有多子多福的寓意,纹样也很多,常见的是在一只大兔的肚子上,再剪上或绣上多个小兔等。同时,兔子也是福气、祥瑞的象征,兔子吃大白菜,叫福兔纳财(菜);兔子脚下踩铜钱,是前(钱)途(兔)似锦;一条大蛇缠着兔子,是“蛇盘兔代代福”等等,不一而足。

总之,人们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寄托在各种艺术创作中,创作出生动活泼、内涵美好的文化作品,代代相传,绵延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香包   庆阳   赳赳武夫   藻井   纹样   玉兔   剪纸   明代   刺绣   迎春   生肖   兔子   民俗文化   形象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