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少有人知道长平之战后,廉、蔺二人是何下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於诸侯。——司马迁

《将相和》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晓,此故事讲述了廉颇“负荆请罪”,是许多小朋友“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启蒙故事,流传千年至今依然不朽。


可惜的是,世人皆知“负荆请罪”的积极典故,却很少有人关注长平之战后故事主人公廉颇、蔺相如的下场的如何。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廉颇、蔺相如——将相和

西周灭亡、周礼崩溃,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百家争鸣、人才辈出。春秋时期诸雄纷争,其中以春秋五霸的风头最为鼎盛,晋国便是其中之一。

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也就是在公元前453年时代进入了战国时期,顾名思义这个时期各国混战。

最后以秦国陆续消灭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六国统一中原结束,将相和就是发生在这一背景之下。



廉颇是赵国的大将军之,优秀能干、勇猛无敌,曾经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夺取了阳晋,而后被封为上卿,其英勇善战的名声传遍了诸侯各国,也就是说廉颇的职位是通过一次次铁与血的战争打下来的。

取晋阳,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则是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的崛起则源于两件事情,亦或者两次大的功劳,一件事情就是完璧归赵,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渑池之会。

众所周知,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张仪连横等一系列的政策后国力强大,同时他们也善用计谋、不择手段,在列国争斗中有着绝对的优势,甚至有着“虎狼之国”的恶名被诸多国家忌惮。



有一次,秦王嬴稷看上了赵国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便派人传话给赵王,想用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十五座城池换一块玉璧很显然划得来。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可是,赵王君臣上下商量之后,认为秦国是虎狼之国、狡诈凶猛,如果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到时候反悔,城池和玉都失去了,如果不给秦国或许以此为借口攻打过来。

关键时刻,宦官缪贤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他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秦国朝堂上,秦王拿着宝玉赞叹,还把宝玉传给妃子宫女一起看,却绝口不提交割十五座城池的事。

蔺相如借口宝玉有瑕疵向秦王要过宝玉,随后立刻跑到柱子前怒斥秦王,说秦王言而无信,如果要强迫自己交玉,自己就把头颅和玉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秦王当场道歉还让人拿来地图圈地,蔺相如用缓兵之计,借口交接玉需要斋戒沐浴,派人偷偷拿着和氏璧从小路回国,“完璧归赵”后蔺相如在赵国被拜为上大夫。

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



多年后,秦国与赵国大战斩首上万,秦王约赵王在“渑池”这个地方商谈事情。秦国势大赵王不愿意去,但蔺相如却感觉不能丢了气势,就鼓励赵王说自己会陪着他。

会议上,秦王威胁赵王给自己的击鼓助兴,还让人记下了此事。对于赵国而言这是一种羞辱,蔺相如不惧危机逼迫秦王为赵王击鼓,甚至还拿秦王的命做要挟。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迫于蔺相如的压力,秦王最终不情愿地敲了一下鼓,事后蔺相如也让人记录了此事,两国算是扯平了,蔺相如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继续和秦王周旋。


前有完璧归赵一事,后有渑池之会一事,蔺相如都为赵国挣了很多面子,而后被任命做了上卿,综合地位在廉颇之上,此事也引发了一场小危机。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蔺相如靠着自己的智勇双全封侯拜相,然而廉颇不服,他认为自己带兵打仗是靠着功劳提拔上来的,蔺相如只凭借一张嘴吹嘘,凭啥地位比他高。

之后,他便在公开场合扬言,见了蔺相如后一定要把他羞辱一番。没想到,蔺相如听说后主动躲着廉颇,廉颇也因此很得意,认为是蔺相如怕了自己。

对于此事,蔺相如手下的人不服,问他为什么怕廉颇?蔺相如的回答也非常的简单且掷地有声: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大致意思就是说不是害怕,我自己连秦国的王都不怕,敢正面维护国家尊严,更不会怕廉颇了。

我这么做主要是为大局考虑,秦国不敢打赵国正是因为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二者联合国家才能强大。


如果自己先闹矛盾,不用别人打自己先乱了,这正是秦国想看到的,所以为了家国大义自己才避着廉颇。

不久之后,廉颇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惭愧不已,便脱了衣服背着荆条来找蔺相如请罪,蔺相如也没有责怪廉颇,二人冰释前嫌从此成了至交好友。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几千年来,《将相和》一直被当作知错就改的典范,有点莽撞但满腔赤诚的将军和老谋深算善于隐忍的文臣,在短短的故事里形象极立体,让我们看到了国家栋梁深远的格局。



蔺相如悲凉的结局

世人对廉颇和蔺相如的了解多源于上述的故事,可是却很少有人之下他们的结局如何,根据正史的记载,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生晚年没有一个获得善终,蔺相如凄惨廉颇更悲凉。

想要了解事情的原委,还得从当时的大背景说起。

赵国身处中原强敌环伺,秦国强势崛起连年征讨三晋,是赵国在西边的大敌,北方的燕国、南方的楚国和东方的齐国也不是吃素的,都在伺机混战想分一杯羹。

西有秦国,南有魏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

以上述的齐国为例,他最按捺不住逐步逼近齐赵边界,想一举拿下赵国的城池。廉颇举兵出动,反而将齐国打了个措手不及,对周边其他国家产生了威慑力。

手握廉颇这个骁勇善战的好牌,如果赵王能好好利用、善用计谋,多打几城江山虽然不可能,但是当一个守成之君到也不是一个大的问题。

可惜的是,赵王命令廉颇疯狂向外征战,打完魏国打燕国四处树敌,最重要的是赵王还分不清大势,为了一个小小的上党郡居然和秦国交恶。

今以城市邑十七币吾国,此大利也。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长平之战爆发,秦赵之战先后对峙了三年之久,战况胶灼谁取得胜利谁就能成为战国的主宰。

秦国经过多年积累国力强大,但短时间内还是很难攻下长平关一带,毕竟赵军这边廉颇征战多年,战略计谋都很成熟有一战之力。

这时秦国用了反间计在赵国散布谣言,他们说秦国不害怕廉颇害怕的是赵括。赵括是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就接触兵法且有独到见解,甚至于赵奢自己都曾被儿子打服。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如此一来,粮草不济、急于求成的赵王就把廉颇换下来、用了赵括。没想到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实战起来节节败退,赵国最终惨败几十万士兵纷纷投降,被秦国白起全部坑杀。

消息传回赵国后,本就病重的蔺相如受了刺激后吐血而亡,可以说他是在无尽的忧愁中死去的,毕竟自己忠心了一辈子的国家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廉颇是怎样的结局呢?

长平之战后,廉颇事业受挫,好友离世又伤心不已,不过赵王也在此时醒悟了过来。



他重新启用了廉颇,廉颇又得以重新为国征战,燕国与赵国是世仇,趁着之战的危机想要捞一把利,结果却被廉颇击败。

总的来说,在燕赵之战中廉颇总是以少胜多,保护了赵国北方边防的稳定。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廉颇还能有个好的结局,可惜的是,这才只是廉颇悲剧的开始。

廉颇围燕

廉颇时期赵王是一个怎样的人?直白一点来说,他只有守成之君的能力却总想着到处惹事,结果连累的是整个国家。



早期廉颇到处征战,国力被消耗的七七八八,赵国的外交也是一塌糊涂。

自蔺相如死后,没有了得力助手的赵王只能自己想办法周旋外交,结果日夜操劳、积劳成疾,长平之战的失利更是让他损耗更大,一会此战过后便去世了。

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赵孝成王去世后其子赵悼襄王继位,不久正在作战的廉颇就被新君王解除了军职,将领乐乘取代了他的将军职位。

二十一年,孝成王卒......使乐乘代之



从“将相和”的故事来看,廉颇也是一个暴脾气,感觉到自己受到侮辱和排挤而发怒,率领亲信部队攻打乐乘,气虽然出了但他也等于和新赵王反目,无奈之下离开了赵国投奔魏国大梁。

廉颇在大梁住了很久,也得到了魏王的收留,不过因为他是赵国人所以不得重用。

没了廉颇的赵国如同待宰的羔羊,与秦国的战争中屡次失利,此时赵王便想要重新启用廉颇,廉颇自己也想要回到母国。

廉颇攻乐乘,乐乘走,廉颇亡入魏。

当时,赵王的确派人前来慰问廉颇,一方面是想要看看他的意思如何,另外一方面就是想要看看廉颇的身体如何,还能不能大兵打仗、战场杀敌。

一个人的出现破坏了这一次“君臣同德”的结局,而这个人就是赵国的“战神”郭开,此人别的本事没有,但若论挑拨离间、蒙蔽上听他可以说是赵国第一人,赵国大将李牧就是他害死的。

郭开与廉颇是仇人关系,后者重新回到赵国显然对前者不利,于是郭开便暗中贿赂了使者,让他在赵王面前说廉颇的坏话,以打消赵王启用廉颇的心思。

赵国使者来到魏国后见到廉颇,廉颇刚好正在吃饭,一顿饭居然吃了一斗米和大约十斤肉。



事后,他还穿上了铠甲上马给使者表演了一番自己的功夫,大致意思就是体现自己老当益壮,依旧可以可上阵杀敌、为国效力。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奈何,这一个使者早就被郭开买通了,他回来之后对着赵王说:“廉颇虽然饭量还很好,可是一顿饭的功夫就拉了三次屎”,很显然他是在暗示赵王廉颇不行了,就这样赵王打消了启用廉颇的意思。

廉颇在魏国左等右等一直没等来消息,心中也大为失落,就在这个时候楚国楚王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将他带入楚国担任一方大将。



相比于尚武之风盛行的赵国,楚国人则更迷恋文艺风,所以士兵的情况与赵军差很多,以至于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还常常暗自唠叨:

“我思用赵人”

意思就是说还是赵国军队用的顺手,可惜的是赵国终究没有重新启用他,人生晚年廉颇始终闷闷不乐,最后在抑郁中死在了楚国的寿春,廉颇死的20年后赵国便被秦国灭亡。

回看蔺相如和廉颇的一生,蔺相如智勇双全、心怀大义,上述每一件事情无不体现着他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



廉颇骁勇善战乃是一代名将,虽然一时莽撞但也有着赤子之心知错能改,二人是赵国史上灿烂的明珠。

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

可惜在历史的大势下,蔺相如因积劳成疾而病逝,临死前看着赵国的没落而无能为力。廉颇战功赫赫却在君王换代时被佞臣排挤,最后客死他乡,连回到母国的机会都没有。

可以说,廉颇、蔺相如两人最终的结局都令人唏嘘。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文献:《史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和氏璧   渑池   魏国   秦国   秦王   楚国   宝玉   负荆请罪   齐国   道长   城池   战后   少有   下场   世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