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东北设立了11个省级行政区,老铁们知道家乡原来叫什么吗?

前言

东北地区在我国是一个相对封闭、完整且独立的地理和文化区域。山海关以北的那片广袤的地区,在建国后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对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逐渐有了一个超脱省域的身份认同——东北人,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从全国来看从来没有自称或他称为“东南人”、“西南人”、“华东人”、“华南人”、“华北人”、“华中人”的习惯叫法。

东北出色的喜剧演员们

历史上,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划格局有过多次变化,最高峰时划分了20个省级行政区,建国后也曾划分过13个省级行政区。马上过年了,东北的老铁们可以跟随我的文章了解下自己的家乡曾经属于过哪个省,到家后可以跟家人们聊聊,向老人们问问,唠唠家常。

正文

建国后东北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划主要分为6个阶段

一、1949年4月至1953年阶段

东北作为第一个实现解放的大区,在建国前就已经划分了省级的行政区来实施管理。这时候东北地区省级行政区的划分主要是延续民国的行政区划分。

1. 保留了民国所划分的热河省和吉林省;

2. 将民国时期的辽宁省和安东省合并为辽东省;

3. 将民国时期的辽西省和辽北省合并为新的辽西省;

4. 将民国时期的嫩江省和黑龙江省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

5. 将民国时期的松江省和合江省合并为新的松江省;

6. 将沈阳市、抚顺市、鞍山市和本溪市等4个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由中央直辖,便于统筹工业生产;

7. 将由苏联驻军实际实施管理的旅大单独设立行署区进行管理(1950年后改为直辖市);

二、1953年至1954年

这期间,仍延续传统的大城市分区管理的办法,继续提升大城市的管理级别。将吉林省的长春市和松江省的哈尔滨市分别从省管剥离出来,升格为直辖市。

三、1954年至1955年阶段

随着全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政局的基本稳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有序实施,大城市分区管理的体制渐渐不再适应新的社会需求,这段时间东北再次进行的大范围的区划调整,也基本奠定了现在的面貌格局。

1.辽东省和辽西省合并为辽宁省;

2.沈阳市、旅大市、鞍山市、抚顺市和本溪市等五个直辖市改为辽宁省辖市;

3.松江省和黑龙江省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

4.哈尔滨市改为黑龙江省辖市;

5.原黑龙江省的白城、镇赉、洮南、安广、大赉、开通和瞻榆等7个地区,原辽东省的通化、辽源、东丰、西安、海龙、通化、柳河、辉南、靖宇、抚松、长白、临江、集安等13个地区,原辽西省的四平、双辽、梨树等3个地区被划为吉林省辖地;

6.长春市改为吉林省省辖市;

至此东北地区基本格局形成,不再保留直辖市。

四、1955年至1969年阶段

这一时期主要的变化就是原热河省的撤销与拆分。

1. 承德市及承德、平泉、青龙、兴隆、滦平、丰宁、隆化、围场等8县划归河北省;

2. 建昌、凌源、建平、朝阳、北票等5县及喀喇沁左旗划归辽宁省;

3. 赤峰、乌丹、宁城3县及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3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至此东北地区全貌基本跟现在大致一致,地区内部部分区域隶属省份稍有变化。

五、1969年至1979年阶段

1969年3月在黑龙江发生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给中央敲响了警钟,为了统一管理部署东北地区的军事防卫,防范苏联可能做出的进一步行动,整合蒙东地区和东三省的国防力量,提升应对水平。东北地区行政区再次进行调整:

1. 内蒙古赤峰划入辽宁省;

2. 内蒙古通辽、当时隶属呼伦贝尔盟的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划入吉林省;

3. 呼伦贝尔盟的其余区域划入黑龙江省;

六、1979年至今阶段

这一阶段调整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设计师分析国际上短期不再可能发生规模性战争,出于稳定发展,考虑历史和民族因素,将原来1969年自内蒙古自治区划出的地区重新纳入内蒙古自治区管理至今,未再发生变化。

#娱兔迎春##东北##东北人##行政区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呼伦贝尔盟   行政区   辽东   东北地区   松江   吉林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辽西   省级   家乡   阶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