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世界上只剩一朵荷花:别无选择常常是最好的选择!

#头号有新人#



01.一个美丽的Bug

原本是个Bug,是攻略中一个“超级Bug”。

却不想阴差阳错,成了我摄影之旅的一次“艳遇”。

那个夏天,已忘记什么原因,我在长沙逗留了几天。盛夏时节,想找个地方拍荷花。

上网做攻略,果然有惊喜:湖南省植物园正在举办大型荷花展,品种繁多,盛况空前。

欣然打车前往,路途遥远,出租费花了200块。

进了植物园,按照导航指引直奔荷花展区,奇怪,转来转去找不到地方。

后来才意识到,眼前的施工现场就是我要找的地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车来来往往,建筑工人忙的热火朝天。

原来,荷花展是去年举办的。敢情我在网上做了半天攻略,看到的是去年的旧闻。

怎么办?大老远赶来了,再回去还得花200块,不甘心!



我围着工地转了一圈,仿佛在勘察作案现场,最终还是找到了线索——在工地的一个角落,有盆一息尚存的荷花,应该是去年荷花节的遗物。由此我大致推断出,去年荷花节应该是以盆栽的形式展出的。

这去年荷展唯一的“遗腹子”,孤苦伶仃躲在施工现场的角落里,就像一个被父母遗弃地孤儿。更为可怜的是,盆中只有一朵荷花,孤零零、羞答答、静悄悄地开着。

虽说貌不惊人,但它是唯一的。

这朵荷花便成了我此行唯一的精神寄托,是我在绝望中能够抓到的最后一根稻草!

毫无疑问,“沉没成本效应”在我身上发挥了神奇的作用,这唯一的一朵荷花耗费了我足足半天时间。

更令我惊喜的是,我拍到了有生以来最美的荷花照片!

曾去过众多知名荷花景区,东湖西湖大明湖,翠湖北海圆明园......面对着铺天盖地、五彩缤纷的荷塘,竟然没能拍到一张让自己心动的照片。

唯有这次Bug之行,成了我荷花摄影的圆梦之旅。



假如世上真的有上帝,我相信上帝肯定也是个性情中人:他有时会把一件“蠢事”和一件“好事”搞得面目模糊,就像一个蒙着盖头的女子,叫你无从看清她的容颜。


02.当你别无选择,就只剩一个最佳选择

刘索拉的代表作是《你别无选择》,崔健的成名曲是《一无所有》,这是我青年时代内心最具冲击力的的两个概念。

在潜意识里,我一直认为“别无选择”和“一无所有”是同一回事。

作为人类,我们演化而来的本能,总希望有更多的选择,选项就像手艺,反正不压身,不妨多多益善。在远古时代,更多的选择毫无疑问可以提高我们祖先的生存概率。人们迷信选择的快乐,坚信有选择一定比没有选择好,选项多一定比选项少好。

果真如此吗?

美国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在其学术著作《选择的悖论》一书中,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

巴里▪施瓦茨认为:选择越多常常越痛苦。当选项太多的时候,或者还有第二次选择权的时候,选择的过程会变得艰难和痛苦,即便做出了选择,也常常患得患失,对选择结果的满意度会降低。没有选择余地,结果反而会更开心,因为你连后悔的机会都不会有!

过多的选项会显著降低我们的幸福指数。

比如,恋爱中有三个异性追求你,各有各的韵味。这种情况,不管怎么选你都会后悔。



作家张爱玲在她的长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里有精彩的表述:“每个男人心里,大抵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娶了红玫瑰,红的就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而白的却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黏子,而红的却是心口的一颗朱砂痣。”

为什么二婚的离婚率远远高出第一次婚姻的离婚率?(统计数字大约高出50%),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多出了一个选项:前任和现任就是两种不同品种的玫瑰。

其实,你完全可以推断出来,三婚的离婚率一定更高。

流产次数多了会造成习惯性流产,同理,结婚次数多了也会造成“习惯性离婚”。

印度拉贾斯坦大学的教授乌莎·古普塔和普斯帕·辛格做过一个有趣的研究:挑选了50对夫妻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半夫妻是包办婚姻,另外一半是自由恋爱结婚的。

研究结论是:在满分91分的量表中,结婚初期(一年之内),自由恋爱的婚姻满意度平均分70分,包办婚姻只有58分;结婚十年以后情况则完全颠倒过来,当初自由恋爱的满意度只有40分;而包办婚姻的满意度达到68分。



请问,你看懂背后的原因了吗?

因为别无选择,只能死心塌地——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朵荷花,只有一枝玫瑰。

当你别无选择,或者,当你只剩下唯一的选择,那常常就是你最好的选择,因为这个选择对你意味着一切!

我在得到 APP听书,付费有两种方式,一是会员制,一次性付年费,几千本书随便听; 另一种方式是购买单本,每本4.99元。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购买单本。很多时候,我一年购买单本的费用远远超出年费!请问:我为什么这样做?是我数学没学好吗?

错!是我心理学学得太好了!

因为单本付费的书一定是我精挑细选、真心喜欢的,我会认真听、反复听;如果我交年费,面对几千本书,我自知缺少定力,哪本书都想听,但是精力有限,所以只能浮光掠影、顾此失彼、阵脚大乱,不但影响了学习效果,减少了学习乐趣,还因无望面对众多没听的书而降低了幸福指数。


03.聚焦的魔力:只追一只兔子

当你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做,或者当你主动排除杂念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往往会取得更好的结果。这大概就是“聚焦”的魔力所在——不管是主动聚焦还是被动聚焦,都会产生竞争优势。

台湾著名的漫画家蔡志忠最常说的一个观点是:一生只追一只兔子。



蔡志忠在接受凤凰卫视主持人许戈辉的采访时说:

“女儿数学考零分。我表扬她。说她太厉害了,太伟大了。为什么呢,她英文考100,美术考100,数学考零分要怎么样?高兴。她如果考59分,我才会觉得替她悲哀。为什么呢?她认真了非常久非常久,还差1分才及格。那其实我知道了,她直接把它放弃。所以在很小就敢抛弃什么,然后全力以赴做什么,这个就是很厉害的了。我们不可能去追两只兔子,然后两只都追到,我们只能追一只兔子。就像三十七岁的时候,我那时候开动画公司,大概有四十个员工,但是我决定要重新回来画漫画,我就结束公司。其实那时候公司还赚钱,每个月还可以赚很多钱,所以我太太很不谅解我。那时候皇冠的主编,一个姓刘的主编,说你为什么要为了画漫画结束公司?我就说,追两只兔子,肯定两只都追不到,所以只能朝向一个目标。”

终生只登一座山,你会登上山顶;每座山都想攀登,只能永远在山脚下徘徊!

据《魔鬼经济学》的作者史蒂芬·列维特讲,他的父亲就是因为聚焦才独辟蹊径走向成功的——父亲读医学院的时候,一直没有好成绩。有一次老师委婉劝他,不是人人都适合学医,可以考虑一下别的专业。父亲不甘心,还是想在医学领域有所造诣,希望老师指明一个研究方向。老师心想,还有这样认死理的学生,于是半开玩笑的说:你可以去研究肠道气体。老师的意思是你去研究个屁,看把你能的!没想到父亲听不出好话赖话,从此之后一门心思研究肠道气体,后来成为鼎鼎大名的“美国屁王”。

你看,只要是聚焦,哪怕聚焦个屁,都能令人刮目相看。

加里·凯勒是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凯勒·威廉姆斯国际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她写过一本畅销书《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强烈主张我们从“生活一地鸡毛”的状态中解救了出来。加里·凯勒告诉我们:重要的事情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学会给自己的生活不断做减法,专注于最重要的那件事——多米诺的第一张骨牌才是我们需要全力以赴攻克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别无选择   巴里   零分   加里   离婚率   全力以赴   兔子   选项   去年   婚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