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水、千滚水能不能喝?能!

继上次破除食物相克的谣言文章后,这是食品谣言系列的第二篇,主要给大家说说隔夜水、千滚水为什么能喝?知道原因的朋友可以看个乐呵,不知道的朋友看了也能放下心来,安心喝水。

真的存在食物相克吗?

先说隔夜水,如果你认为晚8点烧开的一杯水,到第二天早8点不能喝,原因是有人说这样的水致癌,那么你也要承认,早8点烧开的水到了晚8点也是这样会“致癌”的水,和上面那一杯没有区别(水杯有盖,不考虑光照因素)。如果是这样,这种“隔夜水”称呼为“放置时间长的水”才比较准确,这种“放置时间长的水”会致癌吗?别急,我们下面和千滚水一起说。

“千滚水”一般指多次烧开的水,很多人对于“千滚水”敬而远之,将之看作砒霜毒药,传播较广的说法是“千滚水”中含有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有可能转化为致癌物亚硝胺。笔者在此明确告诉大家,自来水中确实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反复烧开和放置后,也确实会导致亚硝酸盐含量升高。但,有就代表一定致癌吗?

引用老生常谈的一句话: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我们都知道直接喝海水会导致脱水,那么如果喝0.0001滴水呢?也会导致人体脱水吗?答案不言而喻。(此处并非论证“千滚水”不会致癌,只是让大家更好理解“含量”的重要性)

再引用一句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来看看真实测量的“隔夜水”“千滚水”亚硝酸盐含量到底有多少?

在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亚硝酸盐的限值为1mg/L,而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将于2023年4月1日废止,被GB 5749-202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代替,2023年4月1日正式实施,即便是将要实施的新标准中,对于亚硝酸盐的限值还是1mg/L不变,因此大家不必在意国家标准年份久远。只需要知道一点,亚硝酸盐的含量在1mg/L以下是符合国家标准,可以饮用即可。

广东省食品检验所在2021年做过相关实验,将纯净水及自来水反复煮沸及放置不同时间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文献的详细名称可见结尾参考文献。为简化篇幅,便于理解,笔者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情况一:反复煮沸30次水(虽然名字叫“千滚水”,但真的没必要烧一千次吧?)此处又分为在10小时内煮沸30次水和在120小时内煮沸30次水两种。结果如下:

可见,即便是已经煮了120h的水(此时两壶水已经快烧干了,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没必要烧一千次了吧?),水都烧没了,亚硝酸盐含量还是远远没达到国家标准。而在水没烧干时,即便是反复烧沸30次的水,亚硝酸盐的含量也仅为0.015mg/L左右,仅为国家标准限值的1.5%。

情况二:反复煮沸30次水,并放置120h。

同样,即便是烧沸30次又放置满120h(五天五夜)的水,还是远远达不到亚硝酸盐的限值,因为放置所增长的亚硝酸盐含量约为0.0193mg/L,低于限值的2%。

情况三:反复煮沸后在 80 ℃下保温放置120 h。

同上,只需要知道即便是高温放置也没问题,亚硝酸盐含量还是远远不到限值。

结论

后续实验团队又做了水分蒸发量试验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查找原文,在此直接说结果:

随着煮沸和放置时间增长,水的亚硝酸盐含量确实会上升,但这种上升极度轻微,主要原因是因为水分蒸发了,水少了,亚硝酸盐含量自然上升了,但即便是水蒸发到没有,亚硝酸盐含量依旧远远未达限值。

综上所述,“隔夜水”“千滚水”会因亚硝酸盐致癌或者中毒是谣言!

关于“隔夜水”“千滚水”的话题就聊到这里,如果你有任何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如果想了解更多有关食品的辟谣、或是健康、营养相关的知识,可关注我第一时间收到后续文章,我是实诚文人,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胡文敏,蔡展帆,梁淑霞.“千滚水”和“隔夜水”中亚硝酸盐含量[J].现代食品,2021(12):140-144+149.DOI:10.16736/j.cnki.cn41-1434/ts.2021.12.03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滚水   实诚   硝酸盐   亚硝酸盐   卫生标准   谣言   国家标准   中国   含量   食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