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盼刘亦菲结婚

《去有风的地方》播出了20多集,口碑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喜欢它的人说这部剧舒缓治愈,不喜欢它的人说它没剧情,没深度,太散淡。

我个人还是蛮喜欢这部剧的。它是不是好剧现在还不好说,但绝对不是烂剧。

烂剧最大的标志就是浅层化,表面化,经不起推敲。《有风》无论是剧情还是人物,其实都是可以再往下挖一层的。

在有风小院旅居的游客,各有各的故事和不如意。社恐网文作者大麦,迷茫于自己未知的前途;上海人娜娜被网暴后被单位裁员,跑来大理当上了咖啡调配师;音乐创作人胡有鱼,看似油腻又没心没肺,其实也有追求梦想把父亲气病的隐痛;马爷创业失败卖房还债,逃到大理终日打坐禅修品茶。

小红书上总有人喊“是我是我”,在我看来并不完全是夸张,确实每个角色身上都有现代人的一个很真实的侧面。

更难得的是它也没有把大理美化成一个完美的乌托邦,当地发展的困境和当地人的勤劳、乐观、辛苦都很写实。甚至连剧里的四个小可爱,也都各有各的故事线:有的是随父母迁徙的小候鸟,有的是留守儿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纹理。

我觉得它很真实,像在人身上挂了一个摄像机的那种真实,日常都是平平淡淡的,没有太大的矛盾也没有狗血,功夫都下在那些日常的小细节上:火锅涮肉,放肉就能拍3秒;摆个摊就能拍3分钟。如果非要说它有什么问题,可能是欠缺将这些日常的生活浓缩、提炼和升华的艺术,没有发掘出太深刻的意义。但这种“纯粹日常的生活”,恰恰是很多人选择它的理由。

日出日落,鲜花美食,日子像水一样流下去。意义不是被激烈地呈现和赋予,而是被缓缓托出。很多逃去大理的异乡人,要的不过就是这种淡淡的生活的味道。在温暖的烟火气里,那些沮丧的心开始慢慢融化和跳动。

以及,刘亦菲实在是这部剧的点睛之笔。

有相同的田园感文艺感的女明星,李沁应该也算一个。后来果然看到导演曾经邀请过李沁来做女主角。但李沁是有一点淡淡忧郁的,刘亦菲没有。她的底色里没有伤感的部分,放眼一看,全是春光明媚。

全剧里最焦虑的第一集,身为五星级酒店前厅经理的许红豆,每天要马不停蹄地处理无数棘手事件,从搞定难缠的vip客户,到现场突发事故,都需要她去处理。一天有开不完的会,几乎一刻都没有停歇,但她脸上一直挂着令人如沐春风的微笑,指导新人的时候语气也温温柔柔。哪怕做女霸总,也令人身心舒畅。


闺蜜去世之后,她去了大理,肉眼可见地更加松弛了。每天晒晒太阳,逛吃逛吃,跟新认识的朋友聊聊天,被村里阿奶拉去做鲜花饼。如她所说,在这个没人认识她的地方,认认真真地,做一个没用的废人。

像许红豆这样的角色,可能谁都会演,但未必谁演出来都让人信服,因为“认认真真地做一个没用的废人”需要力量。很多人可能看起来也在发呆,但他的心依然是纷乱的,没有静下来。

刘亦菲是很安静的。她看书的时候就是在看书,晒太阳的时候就是在晒太阳,吃东西的时候就是在吃东西,没有撩头发或挤眉弄眼地加戏。每当看到她很专注地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心跟着她一起慢慢放松下来。

她出现的每一帧,都非常直观地,有一种令人舒适的治愈感。你能感觉到她身上有闲适而又坚韧的特质:闲适令人放松;坚韧又令人有力量。放松感和力量感相加,才是治愈。

我现在真的很喜欢看到她,感觉她就像是晒过阳光的被子,能熨平人身上所有焦躁的毛孔。


这种舒适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的不急躁。

她在圈内很另类。别人拼命追求的很多东西,对于她来讲,完全是身外之物。

譬如她对物质的要求很低,用过的老物件不会轻易丢掉。一把椅子用18年,一件丑爆的羽绒服也陪了她十多年。某次采访,她说自己就算住茅屋里也完全可以。紧接着又说“不是那个茅房啊”。神仙姐姐是有点搞笑气质在身上的。

前段时间税务局曾出过一个补税名单,几乎半个娱乐圈都包含在内,但里面没有刘亦菲。她名下只有一家公司,为了缴税用的。在当红明星名下都至少有十几家公司运作,产业遍地开花的内娱,她显得格格不入。

这些年她还低调做了不少公益。譬如08年时她的片酬才几千元一集,但汶川地震的时候一下子捐了100万,算起来是她当时拍的4部电视剧的所有收入。

当然可以说是她出身好,无需为现实担忧。但其实不缺钱的人也很多,能做到她这样的寥寥无几。

她也不太关注自己的美貌。衣服随便乱穿,随意发胖发腮,微博动不动就发死亡角度自拍,隔三岔五晒晒肌肉。

更别指望她恋爱结婚了,她有自己的标准,对感情绝不将就。她才24岁的时候就讲过一句很漂亮的话:“只有真正独立的时候,女人的爱才能是全部的爱,不会因为得不到而愤怒,不会因为不公平而计较,大家都说女人最容易患得患失,真正独立则天地皆宽。”

财富、美貌、爱情,这些束缚绝大多数女人的东西,对她来讲是早已跨越的山与海。

这不是因为她没有欲望。这是经过思考之后有目的的抛弃。《梦华录》之后,越来越多地看到之前她的一些访谈,每每有惊叹的感觉。

访谈里的她有趣又通透,而且应变能力很强,印象中很少有明星能如此完整、流畅、言之有物地表达,而且擅长高情商化解尴尬。将她的语言和行为拼合到一起之后,能感受到一种温柔而强大的力量。

随便摘几段。

关于外界评价:

“你自己不束手束脚就行了,管别人怎么讲,最后决定做什么样的人还是自己决定。”

关于理解:

“你如果愿意想自己老是被人误解,老是没有自由,你可能真的会变成这样,所以我宁愿相信我是有自由的,我也是被理解的。”

关于安全感:

“安全感是不能依附于任何具象的人或事上的。依附在任何人或事上,当他们消失,安全感也随即消失。你整个人就会崩溃,就完蛋了。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换句话说,安全感就是允许危险发生。”

……

能感受到外界现在对她影响很小。她非常明白一个道理:无论外界如何评价,误解你,最终有决定权的还是你自己。不管是安全感还是自信,都要向内求,而不是向外。

她完全接纳自己,也允许一切发生,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脸上一刀未动,哪怕公认的瑕疵牙齿,也没有过整的想法。发胖了,有皱纹了,也不刻意修饰。真希望另一位“王语嫣”张檬有哪怕她三分之一的定力。

对于演戏,她也没有“非要怎样怎样”的执念。《梦华录》拍完之后柳岩担心这部剧不火,刘亦菲说:“我们做好演员的本分就可以了,至于火不火的,那就不关我们的事了。”

这就是萨提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接纳自己”。当一个人彻底接纳自己的时候,内心就会和谐平衡。正是刘亦菲现在的状态,表现为一种不急不徐的舒适感。

知乎上有说她心态好的帖子,一个高赞评论是“我要有这脸,我也有这心态。”

没这么简单。

她演小龙女的时候,实打实的颜值巅峰。但那时我对她的感觉是有点呆板,有点单薄,人还不如小龙女穿的那个到处乱飞的白纱裙有存在感。

直到她年过30,胖了发腮了,有了颈纹法令纹,下凡演了一个贱籍女子,我突然get到了她的美。所以这跟脸真的没多大关系,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主心骨。

不过刘亦菲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内心强大。恰恰相反,“接纳自己”,对于过早就开始接受外界汹涌而来的声音的她,曾经是一个艰难的课题。


白秀珠,王语嫣、赵灵儿、小龙女,凭这四个角色火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刘亦菲还不到20岁。

大火过一遭后回来,这个世界观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女孩,就被外界的声音淹没了。

作为一个被保护着长大的姑娘,在那些告诉她是谁、应该怎么做的声音面前迷失了:“记者总说我很单纯,小孩儿时期我也不懂,被讲多了,哦,定型了,而且受影响——他们说我喜欢一个人待着,那我就一个人待着吧,说我很单纯很纯洁,我就乖巧了。”

这情形我们其实很熟悉。我们经常会被外在的评价影响——“你长得不漂亮,所以只能好好学习”“你能力不行,所以还是找个安稳工作比较好”。自我意识不强的人,很容易被这些声音带走,定型。幸好刘亦菲不是。

她为了撕掉“天仙”的标签,离开熟悉的电视剧,去拍电影,尝试了很多不同题材,为了拓宽戏路甚至不惜去演寡妇,拍激情戏,不过都收效甚微,十几部电影,评分几乎没有及格的。

折腾了好多年,不仅没摆脱这个标签,而且还多了一个标签叫“演技差”。

她真正开始放下,应该是在2016年。访谈里她说:“人生就是一个流动的过程。越想控制它,越累。你想要做到一件事情,就要先放任它,告诉自己不一定要做到,要先放手,才能够拿得起来。”

翻了一下,2016年正是《夜孔雀》和《致青春》上映的那一年,观众期待很高,失望很大。但对于刘亦菲来讲未必不是好事,她得以放下“控制结果”的执念。

找回自我的第一步,是允许一切发生。

而真正觉得她不一样了,是在2018年,她拍了《花木兰》以后。预告片里看到她英姿飒爽,却又完全不在意形象的样子,“天仙”的标签不攻自破。

本以为她会借此飞升,没想到《花木兰》播出一波三折,播后效果并不好,反而招来更激烈的群嘲。但这次,她完全没有被影响,我甚至不记得她回应过这些争议。

她就平平静静,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接代言,拍拍戏。《花木兰》上映过一段时间,看到她晒了某汽车品牌的广告片。这个广告里,她不仅彻底颠覆了之前的淑女形象,而且已经有了很强的力量感和表现力。

2021年,正在拍《梦华录》的她又登上《时尚芭莎》封面。这个时候她很轻快:“不管我演的是谁,穿什么样的衣服……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惊喜度在哪里,标准在哪里,无论什么样的剧本都束缚不了自己。”

她身上有某种东西慢慢地变了。一开始它只发生在外部,而现在她不再执著于从外部去改变什么了。

《梦华录》播出后大火。她也只是淡淡地,没有过分欣喜也没有过度表达,紧跟着又拍了《有风》。

这种小众且注定不会大火的剧,对于正在转型期的她来讲是一种冒险,换做其他当红演员都会很谨慎,但刘亦菲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她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就是自己喜欢,不会过多考虑什么收视率或者评分。

这么多年自我探索之后,束缚着她的瓶颈消失了。现在的她有一种完全的自由:天宽地阔,无限可能。

绝不是说她现在就是巅峰。

哪怕从赵盼儿和许红豆这两个已经相对成功的角色里,也隐约能看出她演艺事业的短板:她情绪太稳定,就连悲伤、发怒也都是淡淡的,恐怕很难驾驭那种很需要情绪张力的角色。比如你就很难想象她去演《风吹半夏》里情绪大开大合的许半夏。淡淡的许红豆,反而和她相得益彰。

这也是她这些年始终被很多人喜欢,却难获得主流奖项认可的原因。非常遗憾地,这是个人特质所限,突破起来并不容易。

庆幸的是,她不着急。

她已经彻底抛开了被别人评价和角色好坏带着跑的阶段,也完全没有作品播出后要如何的执念。原因如何不重要,甚至结果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在专心致志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想起2018年《时尚芭莎》对她的访谈,标题就叫《刘亦菲:成为真实的自己》。这篇文章的结尾我尤其印象深刻:“很飒的是,晚上10点半采访终于结束,她站起来,一身简单的运动黑衫灰裤,一个人开车离开。劳作一天,不麻烦别人,车技还过人,是一个30岁女生最独立美好的样子。”

这么多年过去了,她没有成为影后,但成为了最好的刘亦菲。

#我的2023娱乐吃瓜小记##娱乐聚焦##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媒体人周刊##冬日生活打卡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花木兰   大理   大火   安全感   外界   日常   角色   身上   力量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