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老韩走遍中国,陕西篇之六宝鸡市(2)

本文为走遍中国的长篇游记,每日更新,希望大家喜欢、关注、点赞并转发,谢谢!

宝鸡市县游

宝鸡市南有天台山风景名胜区,传说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我和当地人谈起时得知,近年宝鸡市在风景区修建了炎帝陵,又是新建景点我不感兴趣。宝鸡市和陇县交界原本是古代五大镇山之一的吴山,这历史上的名山却默默无闻,无人问津。对宝鸡辖县的游览我早有计划,第一个重点放在凤翔县,凤翔古称雍城,为秦王朝发祥地。4月14日我从千阳县来凤翔县。

我退休前单位的厨师大王就是凤翔人,对于凤翔县我们有许多共同的话题,经常在一起聊天。凤翔的县名取“凤鸣岐山”之意而得名,听大王讲,当地有个传说,秦穆公之女弄玉善于吹笛,引来爱吹箫的华山隐士萧史,知音相遇,终成眷属,后来乘凤飞翔而去,这个浪漫的爱情故事成了凤翔县名。他还讲道凤翔有三绝“西凤酒、东湖柳、姑娘手”,这三个我都想说说。

记得上世纪80年代时,西凤酒曾是中国名酒之一,产于凤翔县的柳林镇,始于殷商,盛于唐宋,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西凤酒清亮透明,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浓而不艳,集清香、浓香于一体,被誉为“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而各不出头”,诸味谐调,回味舒畅。现在西凤酒倒不像前些年那么出名了,我虽不喝酒,但路过柳林镇了解一些西凤酒的知识很有收获。

凤翔县 县标塑像

凤翔东湖

我来凤翔县游览的重点是东湖,古称“饮凤池”,相传周文王元年有“瑞凤飞鸣过雍”,在此饮水而得名。东湖自古就是一处名胜,更让东湖扬名天下的又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苏东坡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倡导修筑扩建饮凤池,植细柳,栽莲藕,修筑亭台楼榭,让东湖重放异彩,使之成为西北地区一处著名的古典园林。

东湖占地14公顷,分外湖、内湖和苏公祠三部分,建有洗砚亭、君子亭、春风亭、鸳鸯亭、山庄、苗圃、荷塘等。湖内水荷交融、湖岸古柳摇曳,亭台轩榭,曲径通幽,布局精巧,古朴典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浑然一体,赏心悦目。可是在墙外有一座教堂,就说是多元文化并存,但高高的十字架出现在古典园林旁有点不和谐。

凤翔县东湖大门


凤翔县东湖1


凤翔县东湖2


凤翔县东湖3


凤翔县东湖4


凤翔县东湖门票 10元

凤翔泥塑

凤翔三绝中姑娘的手,不是指十指纤长“指模特”的手,而是形容凤翔姑娘心灵手巧,会做多种民间工艺品,给凤翔赢得了“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今年春节在地坛庙会上见到的凤翔彩绘泥偶,就是凤翔传统工艺品的代表。其特点是着色大红大绿,造型浑厚饱满,形象生动诙谐,充满乡土气息。

在凤翔县城还参观了秦穆公墓,秦穆公是秦国发展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也是建都雍城的十九位秦君中最为贤明的一位。随后又乘摩的去城南豆付村,想去探寻秦雍城遗址,但这里并没有明显的标志和遗址。凑巧的是在马路上碰上一辆去岐山的班车,就这样结束了凤翔之旅。

凤翔泥塑1


凤翔泥塑2


凤翔泥塑3


凤翔泥塑4

岐山县周公庙

4月14日下午到达岐山县,这里曾是三千年前西周的发祥地。殷商时期周人为避免游牧部落戎狄族的侵扰,带领部族由豳(今陕西彬县)迁移到岐山、扶风一带。这里北依岐山,南临渭水,周人在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经过百年的励精图治,到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王朝-西周。这里就是周人早期都城-岐邑,曾有大量青铜器和甲骨发现,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岐山有纪念西周政治家周公姬旦的周公庙,最近几年在周公庙遗址一带有重大的考古发现,22座周代最高等级的大墓。所以我把周公庙定为宝鸡市旅游的一个重点,去探索西周的历史。4月14日下午到达岐山县时,去周公庙的班车已经没有了,我看时间富裕,就决定抓紧先去眉县,因为原计划就是从宝鸡进入甘肃,跑完陕西还要回到宝鸡。

5月10日又回到岐山县,第二天游览周公庙。周公庙位于距县城7.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始建于唐代,相传这里是周公制礼作乐的“卷阿”,后经宋、元、明、清各代修葺扩建,形成现在的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塬、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其间的古建筑群。周公庙殿宇的布局,点群结合,错落有致,在诸殿中,周公殿居前,姜姬祠居中,后稷祠居后,当地人总结为“姜姬背子抱孙”。

周公姬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胞弟,他曾协助武王灭商立国,定了周家八百年的天下,是周王朝的开国勋臣。武王去世后他辅佐成王,平叛安邦,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治国安邦的礼乐制度,史称“制礼作乐”。周公庙中有唐宋以来的碑刻数十通,还有泉水清澈的润德泉。庙内环境幽静,古木苍翠,是个凭古抒怀的好地方。

在周公像前,我又想起“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的唐诗。周公忠心耿耿辅佐成王,却有人散布流言,说他欺侮幼主,有反叛之心准备篡位。假若周公此时亡故的话,流言岂不就真假难辨了吗?有些历史真的很难说清楚。

在周公庙旁就是北京大学考古队的驻地,这里发现的周朝最高等级的大墓,原本是一个石破惊天的重大发现,它将揭开西周断代史秘密。但令人失望的是,这些古墓都遭受了毁灭性的盗墓破坏,实在让人痛心。

岐山县周公庙1


岐山县周公庙2


岐山县周公庙门票 20元

扶风县法门寺

扶风县法门寺是宝鸡市县游的重中之重。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4月15日早上乘班车来到法门镇,昨天在岐山县抓紧时间赶路,就是为了今天能早点瞻仰释迦牟尼佛指舍利。

舍利是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晶而成的固体物。据载,佛祖涅槃后,弟子将其遗体火化,留下一堆晶莹的舍利,摩揭陀国等八国将佛祖舍利分为八份,名自安葬建塔。到了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宏扬佛法,立佛教为国教,他将佛骨舍利分了84000份,在世界各地建84000座塔,供人膜拜。据说其中的19座建在中国,法门寺就是其中一座。

扶风县法门镇


扶风县法门寺舍利阁

唐朝盛大的迎请佛骨活动

我最早知道法门寺,是从81版《中国名胜词曲》中了解的:“寺内有护国真身塔,内藏唐宪宗令人迎来的释迦牟尼佛指骨一节。‘王公庶士,奔走舍施。’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旧唐书.韩愈传》因此法门寺便成了当时著名的寺院。现寺内有明万历七年(1579年)修建的砖塔一座,高45米,十三层,雕檐刻拱。”这一记载让我对佛祖舍利产生了兴趣。

后来又深入了解到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兴起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关中塔庙始祖”。所谓迎请佛骨,就是每隔三十年把珍藏在塔基下地宫中的佛骨迎入长安城皇宫瞻仰。“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在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太宗、高宗、武后、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七迎佛指舍利,每次都是举国轰动,声势浩大,将佛教舍利崇拜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值得一说的是第六次,元和十三年(818年)唐宪宗诏令迎请佛指舍利,著名文学家韩愈反对这种奢华的活动,愤怒地写下了《谏迎佛骨表》,竟被撤官贬到广东潮州。

最盛大的是第七次,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为迎请佛骨事先准备了两年,当时从京城长安到法门寺两百多里间,车马昼夜不绝,旌旗蔽日,鼓乐鼎沸,长安城内张灯结彩,念佛之声惊天动地。懿宗皇帝亲御迎拜顶礼,百官士众则沿街礼拜迎候。佛骨先迎请到皇宫内供奉三天,再迎送到京城寺院轮流供养。文武百官和豪族巨富都争施金帛,四方百姓扶老携幼前来瞻仰,甚至有断臂截指以示虔诚。

说是“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而懿宗皇帝偏偏在这年去世,颇具讽刺意义。佛骨于第二年由即位的僖宗皇帝送回法门寺。自这次迎骨请佛骨之后地宫关闭,大量的奇珍异宝、法器,随同佛指舍利回到地宫,与世隔绝。唐僖宗当时年仅12岁,全由宦官田会孜控制,不理国政,却精于蹴鞠、斗鸡、赌博,极其昏庸,民不聊生,引发了王仙芝、黄巢起义,唐王朝接近灭亡。

扶风县法门寺山门广场


法门寺内烧香的人群

沉睡千年的佛指舍利重见天日

随着唐王朝的灭亡,法门寺也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斗转星移,穿过1000多年的时光岁月,1981年8月24日由于连日的阴雨,明塔地基下沉,塔身大半倒塌,却因祸得福,促使挖掘地宫,让沉睡千年的佛指舍利重见天日。

我通过电视和媒体关注过地宫发掘的全过程。1987年2月发掘工作开始,经过半个月的发掘,明代砖塔地基清理出来,唐代塔基在明代塔基外。在明代塔基上有一10米见方的方形夯土台基,清理台基时露出地宫后室的大理石盖,从盖角缺口看到了里面成堆的金银宝器。考古人员根据经验在塔基正中部南端找到了地宫的入口。地宫入口下就是拾级而下的20级青砖砌成的“踏步漫道”,尽头是地宫石门平台。4月9日推开厚重的石门,封闭了1113年的地下宝库神奇般地出现了。

地宫由前室、中室、后室组成,总长21.12米,总面积31.48平方米,前室是长约4米的隧道,足有一人高,地上撒满纸钱,堆着一层厚厚的嵌金镶银的丝织品,还有金铜锡杖等物品,前室后部放置一座汉白玉雕成的阿育王塔,约1米高,中空的塔内有一座亭式塔楼“铜精舍”。后室不过2平方米,层层金银宝器重重叠压,塞的满满的。中室也很狭窄,中间是一件正方形汉白玉石灵账,后部是一座大银风炉,两旁各端座一尊天王。还有两个硕大檀木箱子,分别放着一尊“扶真”菩萨造像和一整箱“秘色瓷”。灵帐内外布满珍贵文物。

经过一个多月的发掘清理,2000多件大唐国宝重器重回人间。最振奋人心的是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4枚,舍利是佛教徒膜拜的至圣之物,它的面世堪称世界佛教界的一大盛事。第一枚供奉在后室正中八重宝函内,佛指舍利呈管状,白色如玉。它面世的时间是1987年5月5日凌晨,这天正是释迦牟尼诞辰日旧历四月初八。

第二枚供奉于地宫中室两重宝函内,为玉制佛指舍利。第三枚供奉于后室地面上的隐秘的小龛五重函内,真身佛指舍利卧置在第五重小白玉棺内,呈乳黄色,上有霉点,并有一小裂纹。第四枚供在前室的阿育王塔的容器内。这四枚佛骨舍利第三枚为灵骨,其它三枚为影骨。佛指舍利在地宫的藏身位置可谓煞费苦心,以假乱真。可听佛教协会负责人称,按佛教界的说法,它们都是佛的真身舍利,是世上仅存的四枚佛指舍利,佛家的圣物。

法门寺地宫是唐代文化宝藏,出土的文物数量之多、品类之繁、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都是极为罕见的。现在法门寺名扬四海,是陕西旅游的龙头。重修的宝塔保持了明代砖塔风格,塔高47米,八角十三层巍峨壮丽;新建的大雄宝殿金壁辉煌,香火旺盛;殿塔相映,仍是唐代早期宝塔在前、大殿在后的寺庙格局。佛指舍利现安放在新修的真身宝塔下的地宫内,我仔细观看了地宫并真诚地瞻仰了佛指舍利。据说信佛的人心目中,见到佛舍利如同见到佛祖,能增加无量的福报和智慧。

扶风县法门寺大雄宝殿


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珍宝

法门寺博物馆

在法门寺旁建有博物馆,主体建筑珍宝阁是依照地宫出土的唐代鎏金铜浮屠式样建造的,设计思路别具一格。馆内基本陈列为“法门寺文物殿”,主要是地宫出土的文物藏品2000多件,为唐代皇室供奉寺院的各类珍宝,有金银器、秘色瓷、玻璃器皿、丝绸织物、珠宝玉器等。我最欣赏的是佛指舍利的重重宝函,还有璀璨夺目的金银宝器,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能制作如此巧妙,精美的物件,真让人叹为观止。

过去还看过博物馆领导在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中说过,计划在法门寺建立一座400米高的宝塔,让法门寺成为世界佛教中心。我问了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他说这位馆长已经退休了。现在法门寺景区还有最新建成的双手合十舍利塔、佛光大道、朝圣广场及山门广场。称为世界佛教朝拜中心也很恰当。”

扶风县法门寺博物馆


扶风县法门寺珍宝馆


珍宝馆后面是双手合十舍利塔,当时时间紧凑,没太重视它,所以没特意拍照。


扶风县法门寺门票 25元


扶风县法门博物馆门票 45元

麟游县

5月11日中午从岐山县前往麟游县,这是宝鸡的最后一个县。这里的名胜是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迹,分布于县城周边。它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初称仁寿宫,唐改称为“九成宫”,也是皇家的避署胜地。遗存的文物主要是唐代《九成宫醴泉铭碑》,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碑文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避署九成宫时,发现发现泉水之事。

传说当年长安城水源困乏,李世民在九成宫四城之阴散步时,发现有一块地皮比较湿润,用杖疏导便有水流出。于是掘地成井,命名为“醴泉”,意思是水跟美酒一样香甜。大家极为高兴,认为是祥瑞之兆。于是由魏征撰写铭文,欧阳询执笔写字,匠工刻于石上。魏征铭文记述了九成宫建筑的宏伟,唐太宗功业的伟大及醴泉发现的经过。特别的是铭文后半部,它是魏征发挥的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至今犹有借鉴价值。“黄屋非贵,天下为忧”,“居高思坠,持满戒溢”的名句就出于此碑。

此碑书法是欧阳询七十五岁的作品,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充分体现了他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被誉为“楷书之宗”。 醴泉铭碑现保存在县西北的保护亭内,我去时又碰了壁,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醴出神书惊天笔,泉涌华章盖世文” 但是大门紧锁,无语。

麟游县九成宫醴铭碑


眉县街景


抚风县城隍庙

宝鸡市通关文牒

宝鸡市政府

金台区:宝鸡市辖区,人口37万人,面积332平方千米,1971年设置金台区。

渭滨区:宝鸡市辖区,人口42万人,面积728平方千米,1971年设置渭滨区。

陈仓区:宝鸡市辖区,人口60万人, 面积2517平方千米,2003年撤销宝鸡县,设置陈仓区。

凤翔县:宝鸡市辖县,人口51万人,面积1179平方千米,位于宝鸡市的东北部。

凤翔取凤鸣岐山之意而得名。东周为秦国都,秦置雍县,唐至德二年(757年)改设凤翔县,后并入无兴县,金复置凤翔县。

岐山县:宝鸡市辖县,人口44万人,面积855平方千米,位于宝鸡市的东北部。

岐山因县处岐山(今箭括岭)而得名。岐山是西周的必祥地,北周置三龙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岐山县。1958年并入凤翔县,1961年复设岐山县。

扶风县:宝鸡市辖县,人口43万人,面积719平方千米,位于宝鸡市的东部。

扶风源于“扶助京师,以行风化”之意。秦置美阳县,唐贞观八年(634年)置扶风县,1958年并入兴平县,1961年复设扶风县。

眉县:宝鸡市辖县,人口31万人,面积863平方千米,位于宝鸡市的东部。

隋大业元年(605年)置眉县,元初升为郿州,至元六年(1264年)复置眉县。1958年并入周至县,1961年复设眉县,1964年因县名生僻改为眉县。

陇县:宝鸡市辖县,人口25万人,面积2418平方千米,位于宝鸡市的西北部。

陇县因境内陇山而得名。秦置汧县,西魏置陇州,1913年废州置陇县。

千阳县:宝鸡市辖县,人口13万人,面积959平方千米,位于宝鸡市的北部。

千阳因位于千水之北而得名。北周天和五年(570年)置汧阳县,1958年并入陇县,1961年复设汧阳县,1964年因县名生僻改为千阳县。

麟游县:宝鸡市辖县,人口9万人,面积1606平方千米,位于宝鸡市的东北部。

麟游,相传隋仁寿元年(601年)在废仁寿宫获白麟,县以瑞而得名。隋义宁二年(618年)置麟游郡同时设麟游县,1958年并入凤翔县,1961年复设麟游县。

凤县:宝鸡市辖县,人口10万人,面积3187平方千米,位于宝鸡市的西南部。

凤县,相传周初凤鸣于岐,翱翔至南而集,所以西岐为凤翔府。南岐为凤州,县沿用州名。西魏置凤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置凤县。

太白县:宝鸡市辖县,人口5万人,面积2780平方千米,位于宝鸡市的东南部。

太白因境内太白山山势高峻,四季积雪,望之皑然而得名。1953年析置太白中心区(县级),1958年并入宝鸡市,1961年设置太白县。

下集汉中市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宝鸡市   岐山县   凤翔县   岐山   凤翔   宝鸡   扶风县   东湖   地宫   陕西   中国   舍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