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总相宜:古代看似平常的女子化妆品,竟然暗藏诸多玄机?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化妆品与护肤品,是人们当代生活的必需品。最初大家受思想的限制,认为化妆品和护肤品是女人的专属。倘若有男人用这些“娘们”的东西,铁定会被视为怪胎。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固化的思想得以改变,男孩子也可以追求精致,对于护肤品和化妆品的使用也是得心应手,成为女孩子口中的“精致的猪猪男孩”,感叹自己还不如男人精致。

那么在古代,女子是怎样维持日常的妆容与肌肤护理呢?

颜值天注定,护肤纯天然

和现在的女孩子相似,古代女子也会定时敷面膜,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最好的护肤原料是益母草灰,这种纯天然的草药生命力强。

其中含有的碱,可以洗掉脸上油脂和化妆品,在古代女子护肤品中占据重要位置。

益母草烧成灰,再倒入水搅拌,然后用小火慢熬。半小时后取出,用工具细细研磨。烧焦的小白菊灰,会变成细腻的白色粉末。

将食用米煮成汤与之搅拌均匀,这也算大功告成,得到的东西便是当时主流的护肤品。

这样就可以供给豪门贵妇,使用方法也十分简单,洗完脸后,将其涂抹在脸上轻轻揉搓,长期使用会让脸部嫩滑无比。

益母草灰最大的好处是使皮肤变得通透,没有一点点油腻,一整天都不会觉得干。

相比于普通的贵妇而言,宫中皇后公主们护肤品就会显得十分奢侈。她们常用的护肤品名为面脂,作用十分有效,最重要的是味道十分清香。

益母草灰对于普通妇人来说十分珍贵,然而与后宫女人使用的面霜相比,益母草灰显得不值一提。毕竟面脂比益母草珍贵太多,基于益母草灰,并且添加诸多著名材料。

古代女子们的护肤品,单一却不简单。随着对护肤的重视,化妆品行业得到迅速崛起,由古代面脂衍生出水、乳、霜、精华。

讲究肤质和体验感的同时,价格也参差不齐,充分满足所有人的护肤需求,护肤也不再是富家小姐的专属。

化妆并非现代女性专利,化妆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无论是繁冗的步骤,还是配饰的奢华,与古人相比,现代的女性都望尘莫及。

提及古的化妆品,都能想到红脸粉,虽常见却不知成分与使用方法。古代用于脸上的粉以玉米粉为原料,加入各种香料制成。由于玉米粉本身具有一定的粘性,涂在脸上不容易脱落。

《礼记·内则》:

“则五日,则燂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面垢,燂潘请靧;足垢,则燂汤清洗。”

随着时代发展,之后陆续出现含有铅、锡、铝、锌等多种化学元素的铅粉。与米粉相比,铅粉不容易变质,脱水后细腻洁白很受女性欢迎。

粉是底妆,胭脂是妆。 红色是面部脂肪和嘴巴脂肪的总称。其原料其实是一种叫做“红蓝”的花,花瓣含有红黄色素。

放置碗中反复杵锤,洗去黄色汁液变成鲜红色染料,加入油和动物骨髓制成。

唐朝人对于护肤品的使用,可谓是十分痴迷,这与当时统治阶级的喜爱密不可分。

按照唐朝风俗,腊月初八皇帝会赏赐大臣脂肪和浴豆,地方机构则是将含有优质豆类的浴豆,用来作为进贡款待皇室贵族的香料。

宋代人将皂甙与香料及诸多具有美容功效的中草药混合,磨成粉再凝结成块,制成成品以块状形式在市场上销售。

这种恰似“肥皂”的物品不仅可以清洁面部油脂,更有清热凉血、活血、生肌、香熏等功效。同时,还有养颜祛斑等诸多功效,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保养品。

普天壤其无俪,旷千载而特生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女子就开始注重化妆这件事。历史记载,纠王喜欢将凝固的花汁沾染在爱妃的指甲以及面颊上,如此看来男人十分重视女子的妆容。

以上我们提及古代诸多化妆品,与现代的化妆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在化妆步骤上,古人又有何不同之处呢?

从历史学家的考究来看,古人的化妆步骤十分繁琐,与现代女子的妆容相比,古代女子显得更为精致。

敷铅粉与现在涂粉底步骤相差无几,都是为突出皮肤的白净,毕竟“一白遮百丑”说的可是事实。

四川博物院藏有宋印花瓷粉盒,白瓷胎,馒头形,盒盖印有牡丹花,是宋代妇女化妆用的粉盒。据《说文解字》记载:

“粉,敷面者也,从米声分。”

据推测,古代女子制作面粉时需将谷物碾磨成粉末,古代生产力能力低,食不果腹是常态。不得不得不佩服,第一个用米粉敷脸的女人真是个“土豪”。

《齐民要术》详细记载米粉的制作方法,大米应由扫帚或小米制成,大米磨成细粉沉入冷水中发酵腐烂,然后洗去酸气,然后用圆粉碗盛满米汁醒酒,最后放在阳光下暴晒,晒干的粉就可以用来敷脸了。

摒弃面粉之后,铅粉得到广泛应用。《神农百草经》提到妇女用铅胭脂和锡粉来化妆。

铅本是古代炼金术的附属品,醋白铅变得和米粉一样细腻,“洗尽铅华”的铅华其实就是铅粉。

铅是一种重金属,涂在脸上虽然能提亮,但用久了便有很严重的副作用,可这也看不住爱美的女人。

在铅粉中加辅料使用,唐代人喜欢在粉中掺入西域香料,称为“迎蝶粉”,宋代人则用益母草粉等制作“玉女桃花粉”

铅粉是古代女子的喜爱之物,作为外来物品的胭脂,同样让女子欣喜若狂。胭脂又名焉支,是外来语翻译得到。

胭脂原产于西域烟芝山脚下,是从一种叫“红蓝”的花中提炼而来。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胭脂带到中原,之后古代女子在抹粉之后修饰面部。

脸颊上涂胭脂,是古今中外女性的基本操作。早在先秦时期,女子用粉饰面容。 脸上抹上白色的粉,使皮肤白嫩,表现青春之美,故称“白妆”。

那时女子已经开始使用胭脂,并且有挑眉点唇的趋势。要知道,在中国古代双眉的修饰十分重要,被认为是一个人的外在象征。

《楚辞》、《战国策》、《韩非子》等古籍中关于“粉白黑”记载颇多,证明画眉早在战国时期已出现。

女人画眉先把原来的眉毛拔掉,然后用颜料在原来的眉毛的位置画出想要的眉形。至于眉毛的样式,一般是长眉,但也有像丝蝴蝶的“蝴蝶眉”。

古代女子的面饰中,也有小唇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当时推崇和重视女性嘴唇之美。

唇贴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所谓唇贴就是在嘴巴上涂上唇膏,类似于现在的女性涂口红。

总之,在古朴神秘的先秦时期,女子的装饰不仅实用,而且渗透着对原始巫术图腾崇拜的痕迹,充分显示人类精神修养的丰富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珠帘映青楼晓,镜忆春粉夏妆

除开上面提及的敷粉化妆,修眉画唇,揉面美容更是深得女子喜爱的美容方式。早在商周时期,女性就已懂得揉面美容,只是当时并不流行,只有舞女和宫人使用。

这种美容方式的材料是朱砂,秦始皇宫中尽是红妆翠眉,秦公打破脸妆色彩的枷锁,开启妆色丰富、造型各异的时尚潮流。

等到张骞带回胭脂之后,中原女子加以改良,加入牛骨髓制成粘稠的红膏,将其装进金、玉、陶瓷等制作的器皿。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红色的制作工艺更加成熟。有随身携带的纸状“金花胭脂”,将胭脂变成细小的花瓣,丝线蘸上红、蓝两色,随时能拿出补妆。

“红棉”则是用花汁制作而成的液体腮红,工艺非常接近现代。唐代红色被称为“红粉”,女子用胭脂化红妆十分流行,诗人们也对这种妆容一再赞叹。

孟浩然《春恋》诗云:

“珠帘映青楼晓,镜忆春粉妆”

当然古代女子和现代女孩一样,只有高兴的时候才会浓妆淡抹。

除此之外,“黛”的出现可谓是女子化妆技术的重大改变。古人称眉毛为“七情之虹”,因为表现力强,能使面部更有立体感,所以中国古代眉妆的地位远高于眼妆。

屈原曾在《楚辞·大招》中记载“粉白黛黑”,“黛”是一种专门用于女性眉毛的蓝黑色颜料。这时没有眉笔,姑娘们多用青柳枝点燃稀释后的颜料画眉。

秦代流行“蛾眉”,汉代流行“蛾眉”与“八字眉” ”、“柳眉”和“月眉”最受推崇的是汉唐,尤其是唐代,姑娘们对“剃发露额”的要求非常高,剃掉原本的头发这也使得眉毛的妆容变得更为重要。

也使得额头成为女子化妆的重要对象,点额黄又称贴花钿,是用绢、彩纸、金箔、云母片等材料剪裁而成的各种款式的装饰品。形状如菱、月、桃、花、鸟、鱼、蝴蝶、鸳鸯等。色彩以红、绿、黄为主。

贴花始于南北朝时期寿阳公主的“梅花妆”。到了唐代,爱美的少女已不再满足于一片花瓣,而是用金箔、银箔,甚至用虫翅、鸟毛做装饰,正如《木兰辞》中写到的

“对镜贴花黄”

黄妆是魏晋时期的“黄额妆”,花盒用各种材料剪成鸟、虫、花、叶等图案,贴在额头眉间。斜红是在脸颊和太阳穴上画一个新月的形状,看起来像一个伤口。

面部酒窝又称“花酒窝”,酒窝俗称“酒窝”。脸是化了妆的,在女子脸颊的两侧,点缀着丹青、朱砂等各种图案,或月形,或钱形,还有金片、翡翠雕成的各种图案,这种纹饰在晚唐五代更为盛行。

初唐女子爱红唇,唇点有石榴角、大红春、小红春、嫩无香、半边角、万金红、芝谈心、露珠儿、内家园、天宫桥、罗尔印、淡红等多种 心心、星星晕、小朱龙、双糖梅、花女照等总之小的最美,小的最美的是樱桃小嘴。

隋唐时期女子眉饰样式繁多,隋代流行长眉,唐初流行粗眉,唐中叶流行短而宽的月桂叶眉。元和时期及以后,开始流行八字宫开眉。

五朝末期,还强调淡淡的蝶翼眉和浓密的上翘眉。总之,纵观历史,隋唐时期的女性妆容艺术可以说是中国妆容史上最为丰富多彩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女性对妆容最为重视的时期。

直到现在21世纪,化妆品不再是生活的附属品,而是生活的必需品。出席任何一个重要的场合,干净、舒适的妆容会给你带来更多的自信以及机遇,这也是越来越多男性朋友开始注重自我保养和妆容的重要原因。

结语

回想古代妆容的普遍面貌,再看看当今人类对美的追求。当新闻报道我是受害者时,我不禁感叹人类的痛苦。

也希望这些整容痴迷的朋友们慎重去做。同时大众传媒应该鼓励大众用正确的审美眼光审视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宣扬人造美女的神奇之处。

可以说当今女性对美的追求已经达到顶峰,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正在被美容广告、美容书籍、美容食谱等各种大众媒体“教育”。

爱美是人之常情,古时候的女人也是如此。正是古代的这种化妆文化的传承,才有了我们现在大批量的优秀的追求美妆美肤的人才,或许古代的化妆技术对我们并没有很大的参考,但是始终会带给我们很多灵感。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只有更好的传承,才能实现更好的创造。


参考文献:

《楚辞》

《木兰辞》

《齐民要术》

《神农百草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铅粉   淡妆浓抹   古代   化妆品   女子   益母草   相宜   玄机   胭脂   眉毛   护肤品   平常   时期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