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高歌猛进,桂林产业振兴动能澎湃

航空轮胎产业基地项目在完成桩基施工后,进行静压试验。

在桂林市华茂欧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为电路板刷电防胶。

航空轮胎产业基地项目炼胶车间正在加紧施工。

桂林艺研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光电子器件测试。

深科技、领益智造、华为、比亚迪、引领科技、航空轮胎产业基地……岁末年初,盘点我市年度工业发展图谱,由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带头引领,众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企业配套成“串”的工业链条熠熠生辉,托起了“桂林制造”的高质量发展成果——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8%,较全区高4.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较全区高2.0个百分点。

实施产业振兴战略,奋力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持续打好工业振兴攻坚硬仗——2022年,桂林在复杂形势和疫情冲击下成功稳住了基本盘,经济保持韧性、持续向好,装备制造业、生态食品产业、医药及生物制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均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破解外国“卡脖子” 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轮胎数字工厂

1月10日下午,记者在位于七星区的中国化工集团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曙光院”)航空轮胎产业基地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各类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工人忙碌不停,好一派热闹的施工场景。在炼胶车间施工现场,一台塔吊正在调运建筑材料,几辆工程车或在挖土,或在运送土方及其他物资……

不远处是立体成品库建设现场,桩基工作已经完成,工人们正在进行桩间土开挖及截桩工作,预计春节前可完成验槽。为了鼓舞士气,施工单位还特意在现场设置了倒计时牌,上面写着“保质保量,大干快上;距项目完工还有345天。”

曙光院民航胎事业部项目副经理韦喜介绍,航空轮胎产业基地项目用地约148亩,计划总投资20亿元,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航空轮胎先进生产线,即建设中国第一个世界一流的航空轮胎数字工厂,为国产大飞机C919以及进口波音、空客飞机供应国产高品质航空轮胎,实现进口替代目标,解决我国航空轮胎被外国“卡脖子”问题。项目被列入2021年度国家工信部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示范,第五批广西“双百双新”产业项目等。

韦喜说,该项目将分三期建设,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30万套航空轮胎产能。正在建设的项目一期为年产10万套航空轮胎生产线。项目一期预计今年底可建设完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0亿元,年纳税1.5亿元以上。2024年至2027年将开展项目二期、三期建设。

据相关资料显示,航空轮胎被喻为轮胎领域的“贵族”,其专业技术指标要求极高,载荷能力是普通汽车轮胎的10倍以上,形变率也要达到普通轮胎的3至4倍,而在转速上则要达到每小时450千米以上。2016年,我国民航飞机数量接近3000架,但航空轮胎均是国外轮胎厂商垄断,国产航空轮胎一条都没有。2020年9月,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把美国“卡脖子”的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进行布局,其中就包括航空轮胎。

2020年以来,曙光院开始策划该项目。在项目选址上,湖南永州经开区与桂林高新区同时展开竞争,永州经开区开出了非常优惠的条件。七星区航空轮胎产业基地项目指挥部负责人介绍,为了引进该项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亲赴北京,先后与中国化工集团、航空工业集团和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领导多轮磋商,对标永州的优惠政策,拿出最大的诚意极力争取项目落户桂林。最终,曙光院与桂林高新区于2021年5月顺利签订项目投资协议,确定项目选址在七星区。

该负责人说,为推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市委书记周家斌、市长李楚亲自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政府成立了工作专班,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全力配合,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用地、三通一平、环评及能评批复等实际困难,推动项目于2022年8月23日正式动工。今后,七星区还将积极为项目建设破解难题,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如期建成投产。

全力攻坚项目建设 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

航空轮胎产业基地项目只是桂林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2022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项目为王”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项目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2022年4月25日,我市举行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2022年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暨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当天,集中开竣工项目100个,集中签约项目38个;100个开竣工项目总投资309.63亿元,涵盖生态环保、重点产业等多个领域。

2022年5月17日,我市举行2022年5月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暨福达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齿轮制造项目开工活动。当天集中开竣工项目共121个、总投资311.92亿元,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领域。

各县区、工业园区也加快推动项目建设。2022年6月,桂林引领科技新能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开工仪式在高铁(桂林)广西园举行,该项目主要生产新一代高性能动力电池高镍正极材料,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600亿元以上;9月,兴安县举行2022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涉及新材料、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投资总额达117.61亿元。

据统计,2022年1月至11月,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3%,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高20.1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5%。

“投资是拉动工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说,一些行业领军企业的落地和重大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会促进全市经济增长,还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驻桂林,进一步做强做大相关产业集群。

桂林深科技智能制造项目是近年来我市引进的较大工业项目,该项目一期于2019年8月16日建成投产并下线第一部智能手机,是广西第一部下线的智能手机。项目二期于2020年底建成投产。截至目前,项目三期厂房基本完成建设;高管宿舍楼已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配套商住楼4栋楼已封顶并对外销售。

桂林深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公司自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以及桂林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大力帮扶下,实现迅速发展。2022年,公司实现产值83.03亿元,同比增长98.36%;生产手机超1619万部、路由器超156万台。

“深科技、领益智造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经开区后,对园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并有力推动园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桂林经开区管委会相关人士介绍,2022年经开区13个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目标的105.6%,同比增长21%;7个市领导联系重点示范项目、重大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目标的107.3%;54个市级层面重大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目标的105.2%,同比增长31%;145个经开区层面重大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目标任务的101.2%,同比增长10%。在一批优质重大项目拉动下,全年经开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1.31%。

据了解,2022年我市推进阳天电子等3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领益智造(一期)等2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为工业发展提供新增量。近两年来,新引进实施的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产,支撑作用凸显,领益智造(一期)自去年4月上规入统以来,累计实现产值4.2亿元。比亚迪线束、博涛新能源等一批新项目建成投产后,相关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我市还建立工业招商目标企业库和重点项目库,实施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派出专门招商工作队开赴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开展驻点招商,着力推动“三企入桂”。抢抓第6届进博会等重大活动举办契机,大力引进一批补短板延链条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引进一批“四类500强”“专精特新”等强优企业。2022年,全市引进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46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3个,超额完成市工业振兴年度招商任务。

七星区投资促进局局长麻燕琳介绍,2022年七星区坚持“项目为王”“落地至上”理念,无论是百亿重大产业项目促进签约、光电子光通信实体项目落地实施,还是新引入项目年内上规,均取得历年来最好成绩。如两大“百亿”项目——格力电器(桂林)智能制造生产基地、中电桂林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均实现重大突破。全年共完成区外境内到位资金93.14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24.18%,其中制造业到位资金38.33亿元,占比41.15%。新签招商引资项目投资额194.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64.6%,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金额163.1亿元,占比83.9%。新引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完成年度任务的240%。新签“四类500强”企业1家,新签“专精特新”企业2家,新引进“专精特新”企业1家。

高新区工业振兴特派员、七星区科技企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捷表示,高新区工业振兴特派队协同七星区投资促进局、科技企业发展中心,组织精干力量,将项目服务做到最优,营造亲商、扶商、留商的投资软环境。如去年3月签约落地的华宜达光通信生产项目(即桂林艺研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主动服务、全程协调,仅用10周时间就完成项目主体车间、测试车间、仓库等装修,并正式投产;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上规(即完成规上企业指标),创造了七星项目落地的新速度。去年新引进的桂林市华茂欧特科技有限公司也于当年底完成上规入统指标。

做优政务服务 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2022年,我市实行“县区吹哨、部门报到,集约资源、全市统筹,优化流程、限期办结,应批不批、跟踪问责”等机制,强化“一个项目、一个专班(领导小组)、一跟到底”,建立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周监测、月调度、季分析制度。

同时,充分发挥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工业企业及重点工业项目等工作机制,提质提标开展以“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拓市场、促发展”为主题的工业企业服务月活动。市工信局与市生态环境局还创新建立“党旗领航、联合服企”协调会商机制,帮助企业解决环评等关键环节困难问题。

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说,周家斌书记、李楚市长带头服务企业,为项目建设破解难题。他们组织市四家班子领导分批次召开相关县区项目建设专题推进会,全力推动项目建设。

据统计,2022年,市级层面收集到重点工业企业反映的问题共268个,解决率达82.8%。

在融资支持方面,2022年,“桂惠贷”投向工业企业108.8亿元,占总投放金额38.4%,大大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另外,全市工信系统向自治区争取各类扶持资金2.9亿元,较2021年多1.7亿元。在人才保障方面,我市在全区首创开展人才链、产业链“双链融合”,积极为企业发展引才、留才。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方面,我市组建市层面专题推进工作专班,通过建立优质工业产品清单、工业产品需求库等方式,构建常态化对接服务机制和供需方交流平台,成功举办10多场优质工业产品推介会,开展重大工程项目与建材企业购销对接活动,支持海螺水泥、平钢等重点企业促销促产去库存,仅经开区、高新区专场推介会就吸引20家企业现场签约项目13个,签约金额超7.5亿元。

“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引进新企业、新项目的同时,我市还着力做好存量企业的培育工作。”该负责人说。

龙头企业是奠定一个城市工业底色的重要因素。2022年,市委、市政府出台《桂林市贯彻落实强龙头壮产业行动方案工作措施》,全面实施龙头企业提升行动。在行动中,我市通过强化用地、人才等要素保障,“一企一策”精准服务等多种方式,培育壮大产业链龙头企业。据统计,2022年1月至11月,全市21家自治区工业龙头企业的产值增速达37.8%,高于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25个百分点,拉升全市工业8.3个百分点。

2022年9月下旬,工信部公布全国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广西共22家企业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其中桂林有7家,占全区总数的31.8%,位列广西各市第一。

该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我市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计划,全力培育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引领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技术和产品,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道路,鼓励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全市新增4家国家重点资金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列广西各市第一;新增42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位列广西各市第二。新增自治区单项冠军企业10家,截至目前共获得自治区单项冠军企业25家,均位列广西各市第一。中国化工集团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2家企业获202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占全区总数的2/3,位列广西各市第一。全市近两年新增国家技术创新企业5家,数量占全区入选名单的71.4%,位列广西各市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重大项目   自治区   高歌猛进   动能   广西   澎湃   我市   轮胎   全市   航空   产业   项目   工业   企业   桂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