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的“美男”才是时尚界元老级?

“百亿禽分百亿花,数若恒河沙复沙。”魏晋南北朝惯出美男子,人数有多庞大呢,用这句诗形容再形象不过了。在那个时代,国家统一的局面屈指可数。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结合在一起,造就了这一场轰轰烈烈的美学革命。

这不仅仅是对于男子美色的挖掘,更是对魏晋“名士风度”的外化表现。魏晋时代的人们对于美的追求,真真切切让人们感受到什么叫“魏晋风骨”,使魏晋美学在历史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一反传统理念,肤白貌美成为魏晋主流

男子一向以阳刚之气为美,而魏晋南北朝却一反传统理念,认为男子同样可以以“肤若凝脂”为美,同样可以有女子的柔弱之气。其他时代形容美男子都是“地角方圆”“目若朗星”,而魏晋南北朝却是“面似月下白玉,腰赛风中扬柳”。

貌若潘安、看杀卫玠,魏晋美男子究竟有多美?可能现在的当红小鲜肉与他们相比也不过如此吧。他们的美貌背后,所映衬的是魏晋时期严格的审美标准,折射的是魏晋时期美学文化。

他们第一个特点就是肤白,其中的一个典型便是美男子何宴。何宴皮肤白皙,魏明帝怀疑他是否真的这么白,因此便邀请他在夏天吃热汤饼。

因为天气炎热,再加上热汤饼,何宴流了许多汗,但何宴擦完汗后,依旧这么白皙,因此魏明帝真正认同他是个美男子,也十分尊敬他,这也证明了何宴确实皮肤白皙,并且因为貌美受到很多优待。有很多男子原本因为肤色不白,便敷粉,就连皮肤本就白皙的何宴也随身携带粉准备随时补妆,以洁白无瑕的肤色示人。

容止在第3则中也有记载:“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将毛曾比作草,而夏侯玄被比作玉树,这足以说明夏侯玄的肌肤之白皙,“玉树”的比喻也恰恰说明了皮肤白皙的人是更迎合当时审美,更受别人喜欢的。将皮肤白皙形容成“玉”,又是何缘故呢?

在古时传统文化之中,“玉”与“君子”是可以联系到一起的,“公子颜如玉”“古之君子必佩玉。”玉不就是君子的象征吗?

在其他的时代,男子的外貌并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品行才是重中之重,如果能做到忠孝仁义,那么美貌才是锦上添花。但魏晋南北朝与其他时代不同,貌美竟成了魏晋美男子之美的第二大标准。

《容止》中形容裴楷“裴令公有俊容仪”,形容潘安“妙有姿容”,在魏晋南北朝时,貌美是可以获得许多的优待的。就连一代枭雄曹操,在面见匈奴使者时,都甘心让崔季珪去代替自己,只因他太貌美。这便足以看到貌美可以给人带来的便利,因此魏晋很多男子都精致打扮自己。

除了肤白貌美,体香也是成为美男子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比如美男子韩寿,与人家美女私下约会的时候,还私自拿人家的香料给自己用,使自己的身上香气四溢。

也正因为如此,韩寿私会大家闺秀的事情暴露了,美女的父亲发现韩寿身上的香味竟和自己女儿身上的香味一致。但好在结局是圆满的,美女的父亲慷慨的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韩寿,也算造就了一对良缘。

你敢信,就连皇帝出门也要喷香水?《魏志.朱建平传》中记载:“帝将乘马,马恶衣香,惊啮文帝膝。”这句话意思是,魏文帝在骑马的时候,因为身上香气扑鼻,连马都受不了了。

马本是草食性动物,但却因为难忍香气,竟变成肉食性动物,在皇帝的腿上啃了一口。虽然魏文帝身上已经够香了,但是还有比魏文帝更加疯狂的,那就是荀彧。

荀彧平生最大的爱好便是在家里熏香,有事没事就在家里点香,时间一长,荀彧仿佛是被香料腌入味了,成为了一瓶行走的“香水”。据说有一次荀彧去别人的家里做客,他坐的地方,即使过去了三天,却依然残留着淡淡的幽香。

还有一个标准便是眼亮,即眼神明亮。《容止》中写道,裴楷有一次生了重病,晋惠帝派遣王衍前去探望。即使裴楷体虚萎靡,他的眼神依旧明亮。

裴楷本是侧卧在床上,听说王衍前来探望便勉强翻身,王衍看到裴楷的亮眸后,形容他“双眸闪闪若岩下电。”可想而知,连病重都如此,如果是一个健康的体态,那眼神该有多犀利。

二、魏晋男子追求美的背后,又是何造就了魏晋风骨

从上文的描述中,不难看出魏晋对美的追求,只停留在最肤浅的外貌。但在追求皮囊的背后,更是对不羁风格、逍遥风骨的张扬。

深究其原因,与魏晋时期独特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社会环境促进美学发展,造就了魏晋风骨。何为魏晋风骨呢,它代表着名士旷达不羁的生活方式与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也代表着文人开始开始关注人文、自然、意境等美学。

首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动荡,基本无法做到真正统一,即使能做到,也屈指可数。那时中原的统治地位已经摇摇欲坠,所以蛮荒之地的游牧民族便开始跃跃欲试,试图取代中原的统治地位。这虽然导致了社会动荡,但也促进了民族和文化的融合。

中原地区的人和蛮夷之地的人结合,后来生出了“混血儿”,因此他们的长相结合了中原人长相的秀丽,和游牧民族的深邃,所以更加貌美并且有特点。

社会的动荡也撼动了原本儒家思想为尊的局面,佛教、道教等学说逐渐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呈现出生机与活力。其中玄学的旷达对名士的品性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种随性豁达使名士得以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去追求真我。

除此之外,魏晋男子的审美意识有所提高,自我意识也开始觉醒,这也是促进魏晋风骨形成的另一大原因。

在魏晋之前,历朝历代都只注重才学而不注重外表,因此官场逐渐变得黑暗,这也就致使名士纷纷退出官场,退隐山林。正是因为寄情山水,才会有雅致去研究美,去使自己变得更加精致。

他们对文化极度包容,也善于捕捉美,无论是人文还是精神,或是山水,都能在他们的眼里生出一种别样的韵味。这种对美的捕捉,使魏晋形成了这种独特的美学,在很多方面都得以彰显,尤其是在书中的记述,才使得千年后的我们还能感受到魏晋时期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同时代下的美学观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对“美”的标准。时代变迁,每个朝代都有独特的对美的定义,即使到现在,我们的审美观也在不断改变。

有的朝代以瘦弱为美,有的朝代以丰腴为美,有的以壮硕为美。正是因为对美的定义从来没有一套固定的说辞,人们的审美观也在不断改变,因此有句话说的好:没有丑女人,只有生错了朝代的女人。

春秋战国时期,女子“温柔顺从”便是美。当时男子的地位很高,而男子们都很喜欢对自己绝对服从且五官精致的女子,因此温柔与顺从便成了春秋战国时美的代名词。

秦朝以“硕”“欣”为美,也就是越高越美。在《诗经·卫风·硕人》中两次提到齐国公主庄姜的身材,分别为“硕人其欣”“硕人敖敖”,可见庄姜的身材十分修长。

即使是放到现在,身材修长也是一大优点,毕竟谁不喜欢大长腿呢。在汉代,人们都喜欢端庄大气的女子,更喜欢女子具有女性之美,因此那时的女子妆容都趋向于“肤若凝脂”“口似樱桃”。

到了魏晋南北朝,对美的追求更加极致,人们更加追求豁达潇洒之感。提起唐朝,那就不得不提起杨贵妃。都说唐朝“以胖为美”,实则不然。

因为杨玉环身高165厘米,体重68公斤,这根本算不上胖,只是比较丰满罢了。因为丰满总给人一种雍容华贵之感,因此唐朝喜欢体态丰腴的女子。

宋元时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开始追求内敛之美,削肩、平胸、柳腰、纤足,便是美人,因为这样给人一种体态轻盈的感觉。

在宋元时期,女子又多了许多头饰,更显女子的阴柔之美。到了明清,依旧是主张低调内敛之美,但其中添了点柔美之感。肌肤若雪,目似秋水,便是明清美女的体现。

虽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为了迎合当代的审美也没有错,但是要适度。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百姓们为了追捧何宴,便纷纷服用五石散来使自己的肤色变白。

嵇康在《游仙诗》中描述过五石散:“采药钟山隅,服食改姿容”。正是因为那时对美的极致追求,才导致了人们的疯狂,逐渐养成了追捧五石散的社会风气。

在那时,他们认为只要服用五石散,那便能“肤若凝脂”,但却没有考虑到五石散背后的危害,因此我说即便是追求美也要适可而止,以免适得其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魏晋   风骨   美男子   名士   美男   元老   白皙   美学   时期   男子   女子   时尚界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