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政治外交花样多,除了质子和亲、联姻,还有什么手段?

当代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百姓安居乐业,正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我们有最好的国策,以及优渥的国际环境。

  然而,推古论今,论今及古,用今天的眼光,再去看古代的政治,就会发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安定的环境,那么想要安稳地发展,当真是十分艰难。

  强盛如东土大唐,万国来朝,也有衰弱的时候,不得不靠着公主和亲,来维持暂时的和平,使人不得不感叹,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但是反过来讲,当代中国,是吸取了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营养,又经历了近一百年的苦难,才终于修成正果,走向富强,而在上下五千年的时间中,一个个大国小邦的浮沉兴衰史,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在政治环境更糟糕的古代,那些远远不如大国的小国,靠着不断更新、不断产生的政治智慧,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殊为不易,却很值得我们深思,除了这些外交花活儿以外,古人还有哪些政治智慧?

质子外交

  从春秋时期开始,向强大的国家递交质子,以求得信任,从而获得相对的安全的外交手段,就常用常新,未曾断绝。

  质子最初的出现,还是西周时期,小国将自己国家的重要人物,作为人质派遣到宗主国或者强国,以求得信任,达成所谓的“盟帮”关系。

  虽然这种关系纽带并不牢靠,但是因为派遣质子的国家通常并非只有一家,而是好多家,单单一家的力量,在强国面前是毛毛雨,但是如果强国随意杀害某一国的质子,这些附庸于强国的小国,就有理由兵合一处,起兵造反。

  原因无他,唯唇亡齿寒尔。

  所以说,尽管派遣质子这种外交方式很粗暴也很冷酷无情,效应也很脆弱,但是终归是有用的,而且牺牲一人的自由与安全,就能换回一国的休养生息,这种利益交换,在国家层面而言,是值得的。

  通常来讲,作为质子派遣到强国的,通常都是有分量的人物,而且这种分量不止小国要清楚,强国也要清楚,有多大的分量,就会有多大的信任基础。

  因此,这些质子至少都是王公贵族的子女,而且年龄也不能太大,不然如果太老了自然死掉或者病死,就得重新甄选质子不说,还得重新看一遍强国的脸色。

  必须是国家领袖,如国王的子女,或者王室里其他旁支的子女,才能充当质子。

  而历史上,在派遣“质子”这种事情上,做得最绝,也最典型的,就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嬴氏这一家子倒霉蛋了,自战国开启,秦国几乎代代都有王子被送到邻国去当人质,就连始皇帝嬴政都不例外。

  原来,春秋时期,秦国虽然在秦穆公的领导下,曾经一度称霸,俯瞰中原,威风无量。

  然而随着秦穆公逝去,秦国倒霉地迎来了一百多年的人才空窗期,不止没有什么优秀的人才来当官,军队中也没有优秀的领兵将领,结果,秦国自然而然地就衰落了下去,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起色。

  虽然靠着老秦人的坚韧执拗,秦国在与死敌魏国的争锋中,尚能坚持。

  但是在进入战国时期以后,秦国经历了秦简公、秦出公等平庸君主的带领,已经在走越打越穷,越穷越打的死路了。

  秦献公时期,秦国实力衰落,魏国更为强大,不仅从秦国手里拿走了河西平原的土地,还把秦国按着头打,秦国连函谷关都出不去。

  慢慢地,秦国就成了七大战国中,最弱的一个国家,谁都可以来欺凌它,甚至山东六国还搞出过“六国会盟以分秦”的戏码,企图瓜分了秦国,变成六大战国自己玩。

  而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直屹立不倒,除了秦国尚武,民风彪悍,面对亡国危机,全民都敢死战,所以山东列国不敢轻动以外,秦国还一直保持着给送人质,以表达“不会互相攻击”的互信态度这种政治手段。

  还真别说,虽然秦孝公以前近百年时间,秦国都没有出过什么可堪一用的政治大才,但是这种小花样还是玩得纯熟。

  远的就不说了吧,从秦献公说起,秦献公在父亲秦灵公去世以后,身为太子的他,本该顺利继位,结果却被自己的叔祖给抢了先。

  在经历了夺权失败的教训后,秦献公就逃到了魏国避难。

  虽然秦献公入魏,是避难的性质,没有经历过秦魏两国的官方交流,但秦献公到底是一个秦国太子,他入境魏国,魏国不可能不知道,但却没有去动他,他实质上承担了一个质子的作用。

  也就因为这一点,他一个争权失败的秦国太子,才没有遭到秦国当权者的清理,才有了后来重新回到秦国继位国君的机会。

  秦献公以后,秦孝公与商鞅合力变法,力争图强,秦国逐渐富庶,从秦孝公,到秦惠文王,再到秦武王,秦国一点点强盛。

  但是因为秦国还没强大到可以以一敌六的程度,所以为了安抚其他战国,秦国仍然保持了派遣质子的习惯。

  其中,秦昭襄王嬴稷,就是一个秦国送到燕国当质子的王子,后来,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因与人比试举鼎,而把自己砸死后,秦国便把嬴稷接了回来,继任秦王之位。

  在秦昭襄王之后,还有对当过质子的秦国君王,他们就是秦始皇嬴政和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嬴异人。

  嬴政后来在赵国当过质子,就是因为他老爹秦庄襄王曾经就是在赵国当质子,然后在赵国与赵姬结合,才怀上了嬴政。

  然后嬴异人回国当秦王,嬴政的童年则在赵国度过。

  虽然嬴氏一族是挺倒霉的,好几位君主都当过质子,但说到底,这只是因为国力弱小的权宜之计,虽然听起来残酷,对当事人也蛮残忍的,但是效果却是挺好的。

  秦国就靠着代代送质子,与魏国以外的其他战国相安无事几十年,然后熬到了商鞅变法真正发威,秦国国力彻底上升的时候,为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和亲政治

  在弱肉强食的大国邦交中,任何盟誓和约定都是虚幻缥缈不足依靠的,唯有真金白银的利益,才是值得相信的。

  所谓利益永恒,不外如是。

  然而,世界上有些东西的存在,是可以和金银财货划等号的,它们便是权、色。

  所谓权钱色不分家,就是这个道理。

  而强烈的美色,倾国倾城的佳人美女,有时候就是能够发挥出金钱所没有的价值。

  这么讲虽然有物化女性的嫌疑,但是在古代那个残酷的政治环境中,这样的现实,其实比比皆是。

  远一点的例子,比如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进行过和亲,当时越国强大,吴国式微,为了苟求残喘,吴王夫差便嫁女给越国国王,赢得了他卧薪尝胆的宝贵时间。

  近一点的例子,比如著名的**公主远嫁吐蕃,跟**干布和亲的故事,又比如昭君出塞这样名动千古的红颜故事。

  昭君出塞虽然有历史演绎,以及以讹传讹的不确定性,**公主出嫁和亲却是实打实的真实历史故事,一字一句,皆有可查。

  其实,相比于上文提到的质子,和亲反倒要靠谱一点,最起码质子的形式是寄人篱下,任人鱼肉,性质约等于抵押一条命,而和亲的形式是出嫁,目的则是强化双边关系。

  质子寄人篱下,被人拿捏,随时有性命之忧,而和亲则是喜忧参半,如果遇到的是良人,比如**公主和**干布,婚后生活和和美美,琴瑟和鸣,这算幸福。

  这其实是因为双方身份使然,**公主是大唐最尊贵的公主,天之娇女,贵不可言,哪怕是姿态放低地去和亲,但是娘家给力,吐蕃这个婆家自然不敢怠慢。

  但是更多的中土公主和亲,其实都是抱着视死如归的绝望心情,坐上送亲的花轿的,因为她们很明白,自己婆家势弱,自己纯是政治利益的牺牲品。

  好多公主被嫁到那些蛮夷民族,最后结局多半很惨,有的是耐不住残酷的自然环境,病死了,有的甚至身娇体弱,耐不住长途劳顿,死在了半路。

  更有的公主嫁过去之后,地位低得如同奴婢,最后要么被折磨死,要么被打死,终归是死得凄惨。

结语:

  相比于质子与和亲,联姻反倒是要幸福的多,因为联姻虽与和亲相似,都是缔结婚姻关系,但是和亲是弱势一方求强势一方,双方的立场是不对等的。

而联姻则不同,那是建立在双方对等的关系之上,然后进行利益结合,目的是使双方的势力更上一层楼,属于互利共赢的范畴,而且联姻的男女关系,要比和亲融洽得多,毕竟是你情我愿,和和气气的婚姻关系,不存在谁压谁一头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质子   松赞干布   吴王   魏国   秦国   政治   小国   强国   外交   手段   古代   利益   公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