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又谈活法


之一

至圣先师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意思是说,对自己有益处的朋友有三种,有害处的朋友也有三种。人生要交正直的朋友、守信用的朋友、知识渊博的朋友,这样的朋友是有益的。若交阿谀奉承的朋友、骄横奸诈的朋友,花言巧语的朋友,这几种人是非常有害的。”

人在社会上行走,难免会与人打交道,交到好的朋友,如同在阅读一本好书,寻到一位好的师,对身心有益,好朋友一起走,这样的人生充满了阳光和正气。交到坏的朋友,如同行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不小心会跌入陷阱,误入歧途,或者头撞南墙。

《诗经·小雅》说:“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孟子·滕文公上》上讲:“出入相友”。这说明人生不能没有朋友,好的朋友比兄弟还重要,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讲的也是交朋友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交朋友很重要。但孔夫子讲的话说明:交朋友要有所选择,交朋友也需要智慧。欧阳修在《朋党论》中讲:“小人无朋,君子则有之。”“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所以有古语这样论述:“以利交者,利尽则交疏;以势交者,势倾则交断;以色交者,花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地老而天荒。”交朋友,要交志同道合的人,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友谊才会恒久。

近代大儒曾国藩先生关于交友的阐述,很值得现代人学习和借鉴,曾国藩饱读经书,为官、从军、复国,饱历沧桑,宦海沉浮,人生跌宕,让他参透了生命玄机,深谙交友处世之道。他总结了“八交九不交”,现摘录如下供大家学习思考。

关于八交,曾国藩先生是这样说的:

1.要交胜已者。从其身上学习优点,互相切磋,提高自己,结交这样的朋友,对人生大有益处。

2、要交德盛者。心态平和,总是称赞别人。

3、要交趣味者。心胸开阔,生活态度积极,和这样的人常来常往,可增加无限人生乐趣。

4、要交每事吃亏者。凡是每事宁愿自己吃亏,牺牲自己利益的人,必为君子。

5、要交直言者。“直友难得”,能直言不讳者,往往存诚务实,患难时每每即是这样的人还在你身边。

6、要交志趣远大者。如一起读书上进的人,一起创业奋斗的人,一起匡扶正义、见义勇为的人等等。

7、要交惠在当厄者。在别人困难的时侯,肯出援手,最为可交。

8、要交体谅人者。能理解人、体谅人、关心人,可为好友。

关于九 不 交,曾国藩先生说:

1、不交志不同者。志不同者不必强合,勉强之事,必不能久。

2、不交善于奉承,奸诈过分的人,应当远而避之。

3、不交恩怨颠倒,全无性情者。这种人没什么人情味,用人靠前,不用人靠后,喜怒无常,翻脸不认人,这样的人不可交。

4、不交不孝敬长辈,不友爱兄弟的人。

5、不交迂人。迂腐之人顽固而不开化,一事不合则轻率决裂,且引以为恨。

6、不交在别人伤心时,还去落井下石,责备别人的人。

7、不交好占便宜的人,特别是不要发生经济往来。

8、不交孤傲刻薄,口含怨言,德性轻薄的人。

9、不交忘恩负义的人。

之二

昨天,约中学同学一起聚聚,他已是国内著名大学的经济学博导,同学人很博学,也很仗义,对我们家以及老乡的孩子,曾给予过很多的指导和建议,儿子大学毕业实习,教授很热心的给联系了实习单位,儿子临出国前,教授一家还请我及孩子吃了一餐饭,席间也给儿子一些非常好的规划,我和儿子非常感激!

前几天,远在成都的表妹和我联系,她们家的姑娘要实习了,外甥学的是金融学,我于是联系了教授,感觉教授在学界建树颇丰,有极高的声望和丰富的人脉,联系一家实习单位,理应是举手之劳!

果然,教授满口应承下来,我们两个人推杯换盏,转眼两瓶红酒见底,教授谈到了他的三弟,也是我相交甚欢的一位兄弟,人直率豪爽,极热心肠。教授说,老三老是在老家给他招呼事儿,以为二哥在上海手眼通天,其实,有些事情可能需要尽心尽力,有些事情最好不要招揽。

教授讲得我很能理解,人的交往要有个界限感,再好的情意也不能透支,因为有些人情是一种平衡,你欠我人情我还你人情。有的人情有时候仅可以为自己的事去求,同样的事最好不要重复求第二次。

我有时候对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把握不好!喜欢招呼事儿,老家有俗语说,闲事少管,能推不揽,揽乎活儿没好活儿。以后一定不能强人所难。这把年龄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耳要清净,口要严实,做事实诚最好!

之三

我个人是个很忧郁的人,有时候面对世事炎凉,我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忧思和悲愤,更多情境下,我可能会选择逃避或者隐忍,毕竟不是年轻人了,行走在人群中,还是感觉老成持重比虚伪更容易做到!

或者我就是一个虚伪的人,有时候也很恐惧,我都虚伪了多少年了?都有谁被我虚假的面孔蒙骗过?我觉得我没有,仔细想了想,或者在记忆中某一个断片儿,还真可能有。

如果有一种虚伪可以被忏悔宽宥,这可能会是小人物在这个世界上,仅存的一线光明,唯一的一份希望。小人物要活着,他没有资本虚伪,他的衣服是烂的,他的脸是黑的,他的日子是窘迫的。是的,他没有虚伪的本钱。

今天一早,写文章的时候,妻子把麦饭端了上来,这是昨晚上剩下来,今早上热了又吃,菜也是昨晚上的,夏天凉着吃也好!上海是没有这样的麦饭的。年节去二姑家访亲,二姑亲手加工的麦米,送给我们的。自己家当年的新麦,用石碾一遍遍碾细,用箥箕一遍遍去除麦皮……

这使我突然想起宋代大儒朱熹先生写的两句诗“葱汤麦面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这首诗我教给小闺女背诵,颇费了一番功夫,在当今衣食无忧的时代,让一个六岁的孩子去理解如此浅淡的滋味儿,让她去感悟前村仍有因无米下锅而炊烟未起的景象,确实很有困难。

据说,朱夫子诗的背后,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朱夫子去看望出嫁成家的女儿,家境贫寒的女儿,只能以粗茶淡饭来招待父亲,女儿因拿不出丰盛的美食显得不够敬重而羞愧地垂泪,老夫子就即兴作了这样一首诗来抚慰女儿。其实,生命本无浓淡与厚浅,我们的客观是存在的,我们的存在也是合理的!朱夫子的达观,以一首诗诠释了面对人生和社会该有的态度。

昨天早饭时,大女儿说,她需要七年级上学期的教材,她要在暑假预习下半年学习的功课,小闺女说,明天她去读幼升小拼音衔接班了。我提议今天去上海书城,顺便在周围找家风味小店吃点好的,俩闺女雀跃!妻子说,你们去吧!我在家收拾!我坚决地说,一个不漏!

福州路是上海的文化一条街,笔墨纸砚、琴棋书画,以及手工艺制作应有尽有,买与不买,已是其次,单是在这条街随意走走,随便逛逛,也是对心灵的一种释放。途经艺术书坊,俩闺女总是要逗留一段时光,她们东瞅瞅,西望望,这儿有很多好玩的物件和好看的图书,店面不大,来看书买书的人很多。这是一个很雅致的书坊,俩闺女每次去总有留连忘返的眷恋。

逛过了上海书城,大闺女买了几本学习资料,我平素喜欢读几本闲书,就选了两本小说集。到了吃饭的辰光了,问妻子想吃啥,妻子说,听闺女的。问大闺女,想吃点啥?大闺女说,随便!又问小闺女,小闺说,随便!我们信步踱到附近的德兴馆,一家据说始于一八八七光绪年间的正宗本帮菜馆。孩子喜欢吃面,我也喜欢!我、妻子大女儿叫的是汤面,小女儿想吃炒面,炒面份量很足,小闺女吃不下,就冲送面的阿姨浅浅一笑,阿姨也笑了笑,说,你的面是店里卖的最后一份,还有剩下的,不够一份也加给你了!

陪家人的一天,我感觉很真实,平常的日子,简单的素朴,与家人在一起,无关贫富,必定是宠辱不惊,风雨无欺。令我高兴的是,这些年我和妻子通过诚实劳动,给予了孩子相对从容的选择的可能。

我们的生活总会有诸多的不如意,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西方国家崇尚的一种新奇死法,就叫做安乐死,几年前台湾有一位名人,专程跑到瑞士花几百万实现了这种安乐死!娑婆世界,原本苦海无边,只有回头是岸,才是生命价值的终极意义!

大家都是在苦海中度劫,虚伪的意义原本就不复存在,在我看来世上本没有安乐,只有作死的人越来越多,才会把某一种意义称作是安乐,有些人选择了虚伪与欺诈,鲸吞与屠戮,战争与掠夺…… 他们拒绝忧患,他们以为拒绝的本身就是安乐。

其实,今天我依然在忧思:有多少人在扺制虚伪还原本质的时候,已刀痕累累,遍体鳞伤!


之四

有一次回山东老家,有一位企业家哥们,喜欢老是端着,自认为是掌管一域的特权领导。有一次有上海朋友去山东旅游,我有位王兄弟作东,但他人在外地,就把他企业家领导请去作主陪,壮壮场面,我坐在领导的对面当是副陪。其间,出于礼貌我跑到这位企业领导的座位敬他杯酒,他比我小,据说挣钱很多,养了几个老婆,有很多孩子,有魅力,有气魄的那种人,人很威武,气场也大。酒杯触碰到一起,他看着我一脸严肃的告诫我,不要老是吃素放生、求神拜佛,好好干好自己的生意才是正亊!

我在敬他酒的时候,他居高临下的面具之下,语气里明显的带有轻蔑和不屑。

我似乎很感激这位所谓领导的告诫,往后的日子就很少在形式上烧香拜佛,尽管如此生意其实也没怎么做好!主要还是自己的努力不够,但每当想起这位企业家领导一本正经的样子,就想笑。

今晚,我大闺女在我的酒后,为我读了托尔斯泰写的《穷人》,里面有一段描写:那是主人公桑娜等丈夫归来,她沉思着: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我突然被这段话深深地感动了!之后,大闺女和我聊天儿,人生其实沒有什么可抱怨的,大闺女和我说,我们有米饭,有馒头,有涪陵榨菜,有老干妈辣酱,有老坛酸菜或者牛肉泡面,不错了,我们!生活,很好了,已经!

是的,生活没什么可抱怨的,没有抱怨的平常日子,纵是举家食粥,我们的身心也许都会从容自在。

记得几年前,我在自己笔记本的扉页上写过这样一句话:牢骚是无能的表现,抱怨是无知的开始!那时候的自己是明白事儿的,话虽如此,我最近发现,自己的嘴巴里尽是怨气,对妻子,对孩子,对员工,求全责备。妻子说,你这么天怨人怒,内心就沒有对因果的恐惧吗?这时候的妻子是清醒的,我却迷魂颠倒,是是非非分之不清。

人生本无是非,只是我见。个人积重难返,习气使然,不学习不成长不涵养身心,耽于外境的执着,往往使得烦满胸中,邪态外逸。

我又泡了一壶斯里兰卡锡兰红茶,在氤氲水汽中,我内观朦胧的自己。给妻子和大女儿各自倒了一杯,又自言自语似的说,我想离开太熟络的环境,越是在熟悉的人群中,人越容易懈怠沉迷,越容易招惹是非,我们在没有能力和智慧处理是非颠倒的时候,最容易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妻子和大女儿,未置可否,我又弱弱地问了一句,你们在听吗?

我想换一个办公环境,市台路周围老乡太多,也多了些女眷的存在,这有时候会很麻烦,其实,越是熟悉的人,越希望你落魄。当你成就的时候,最招嫉恨,当你窘困的时候,却是他们最合适的笑料。

之五

今晚上喝了点酒,就有了更多的思考:酒后的话都是费话;酒后的决心近似无心,酒后的情谊,我能否捂紧嘴,在心里哈哈?

有个奇怪的现象,有些人见多识广、能言善辩,肚子里有东西,人也聪明,嘴巴很厉害,却混得不咋样。这些人往往有高度,却没有厚度,嘴巴比脑子快,口无遮拦,易于伤人,纵有机遇也难于垂青。而有的人看似愚笨,不声不响,却触机便发,直步青云。这些人虽看似无高度,其实是有厚度,《易经》说:“坤厚载物”。厚积薄发,后发治人,这是厚道人的本色。

《道德经》里有句话:“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说的话越多,越容易暴露机锋,使自己陷入背动或者绝地。不如静默寡言,把话装在心里。《论语》中也有句话:“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是说,有修养的人言辞谨慎,而行动果敢敏捷。不做口头上的巨人,要做行动中主人,这样人的最容易把握机遇,扭转乾坤。

“话宜少,不宜多”。古圣先贤对弟子启蒙时,就训诫他们,少说多做。而且话说多了伤神,耗元气,不利于健康养生。有道是“开口神少散”,话讲多了,容易招惹事非,影响团结,这就是所谓“舌动是非生”。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易经系辞》。意思是说,上级说话若是不守密,就会丧失下属的拥戴;下级若果不注意说话保密,就容易失去职位乃至伤及性命;正在办理的事情如果不注意保密往往会办不成功。因此有修养的人讲话非常慎重,不会轻易信口开河,乱说话。言多必失,容易闯祸。

话太多,乐于旁若无人的表达,也是情高太低的表现,有个朋友,一到饭桌就滔滔不绝、夸夸其谈,从单位聊到家庭、从老婆聊到孩子、从孩子聊邻居、从邻居聊朋友,信息量巨大,生怕别人不知道以其个人为主角,发生的各种故事。殊不知,没几个人会真正关心你的故事。话讲多了,过失和把柄暴露的就越多,被周围的人了解的越透彻,人越容易受伤害。后来,这个朋友逐渐淡出,没几个人喜欢和他喝酒聊天了。

有位学识渊博的人说过,但凡话太多的人,在命格上主贱,我没找到这句话的出处,不敢妄评。但佛教的修行,有“止语”之说,五戒十善里面,其中包括“口四”、即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以诚实语离妄语,以和合语离两舌,以爱语离恶口,以质直语离绮语”。所以在我们没有智慧分辩自己哪句话如法的时候,少说话,多干活才是守道的根本。

我就属于那种说话太多没有营养而又缺乏内涵的人,这些年因为话多,吃过不少苦头。少说话,多忏悔、常改过、勤劳动应该成为当下养生修身的功课!

之六

今天早早起来,泡一碗蜂蜜水,坐在书桌前,边喝水边看闲书。最近的习惯似乎发生了些改变,不喜欢喝茶(据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不想喝酒(至少不再主动喝酒),喜欢怀旧,毕竟年龄在那儿了,到了思今说古的年纪了吧!

年后发生了许多事,疫情原因、人事变动、客户忠诚度、个人内心浮躁、大气候大环境影响,多方因素导致没接到几个单子,自己表面淡然若定,内心却微澜四起。周一去民心大药房取药的时候,八十岁的老母亲打来电话,说,人这一辈子挣多挣少、花买花少是有定数的。好好看好孩子,照顾好她们的健康和学习,比什么都好!家里俺和你爹都很好,不要挂念!老母亲还特别嘱咐我,千万不要着急上火,你媳妇儿不开心的时候,你要让着她点儿,忍耐她。

我是个多血质性格的人,敏感、易怒、过于情绪化,还略带一点点的神经质,这一点上遗传了我的父亲。虽然这样性格的人大多不记仇,事情过后了如云烟,从来不懂得忌恨他人,但极容易得罪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遇事不冷静,容易恶语伤人。母亲还是最懂自己的儿子,年已半百,还要让母亲操心,内心愧疚不已,但时至不惑,有老母疼爱,真得是倍感温暖和幸福!

学学你小闺女说的话,生气的时候不发火,出去走一走,就好了!母亲在临挂电话的时候,笑着对我说。我小闺女啥时候说这样的话了?这个小人精。

昨天收掉了大闺女的手机,她的期末成绩很不尽人意,上网课时给她配了手机,我发现近阶段,她刷抖音很频繁,个人认为:抖音这玩意儿,十五秒的画面切换,容易使人的注意力涣散,对于孩子的学习专注力危害极大。前些日子,孩子的数学老师与妻子通话,也谈到这个问题。女儿数学原本不差,这次却滑到平均线以下。

大闺女对我没收手机是有情绪的,半天不与我讲话,但好在生性开朗,不执拗,晚饭的时候,听到我要喝粥,就主动帮我热了。我问她,昨天和哥哥联系了吗?大闺女说,手机在你那儿,咋联系?我把手机递给她,说,问问你哥在干啥?

大闺女拨通了哥哥的视频,儿子正在做午餐,他在用烤箱做一道烤茄子的菜,我影影绰绰听到他在咕哝:“这茄子的种子怎么会是黑的?”

这几天不忙,就喜欢上了看闲书,一天无所事事,竟然把一本晦涩难懂的长篇小说到底理出了头绪,其实啊!生活原本就是千头万绪、纷乱如麻,读小说也是。睡觉的时候,我还是感觉自己老眼灰花了,视力衰退,看书多了会疲劳,刷手机尤甚!

突然想起要和妻子聊一件要紧的事,就到女儿房间唤妻子。近些日子,她们娘仨儿在一个房间睡,原因是主卧的空调坏了,买了新的又退了,现今的空调主机型号太过庞大,原来预留的窗口太小,装不进去,换空调的事儿就耽搁下来。

去吧,去吧!去生孩子吧!大闺女一脸坏笑,气得老妈狠狠地揣了她一脚。


之七

昨天与兄弟相约,去拜访博士生导师李教授,李教授学富五车、著作等身,而且为人敦厚,我们也是慕名已久。中午,抽他的空儿去找他坐坐。

虽然是偏理科的教授,人文素养竟也令人仰止,他说,他启蒙时开读《说文解字》、《尔雅》《金刚经》等书,小学的时候能够引章据典写作文,连语文老师都拍案称奇。小学阶段读《左传》、《春秋公羊传》,到了初中,又开始读诵《易经》,几十年皓首穷经,李教授对儒释道文化和西方哲学,有着深刻的研究与体悟。

李教授开玩笑说,在一个家庭中,谁家务做得多,谁的脾气就越好,谁就会活得越长久。看似这是一个简单的戏语,其中却孕含着深刻的道理,做家务形成一种习惯,是对心性的一种洗炼,正如同《朱子家训》中讲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样,扫的不仅仅是足下的土地,也是心地,除的不仅仅是世间尘,亦有心中尘。做家务同时也是对家人的一份供养、一份奉献、一份布施,发的是菩提心,自然就有真如自在,相由心生,好心、好事,好人,天天无怨恼,心情舒畅,无病无灾,哪还有理由不长寿?李教授说,他在家里喜欢做家务,这种身教言传,也影响了读高中的女儿,女儿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轻松自如独立操作,整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这样知书达礼,秀外慧中的女孩儿,真怕她因为自己的巧手,成为人家的烧饭婆,李教授笑笑说,但我会练一手别具一格的厨艺,等候我未来的女婿上门,让他看看,厨艺精湛的境界,竟是如此之妙!

李教授说,读书事实上是在读人,人品不好书品肯定不好,曾有一位名声显赫的文化大鳄,赠给李教授一本亲笔签名的大作,这人对待爱人总是始乱终弃,离婚频繁,生活随便,李教授回去就把这位名人的书丢到一边,自始至终,没有翻过。李教授喜欢《曾国藩全书》。对近代有些品行不端的学者,他们的著作有可能不错,但不屑于读。他说,喜欢有喜欢的理由,厌恶有厌恶的根源。

他还说,知识分子对自己最低限度的要求就是爱国,他说,知识分子要有良智,他欣赏王阳明,他说,不添乱,不搅事,守住清白,用正心诚意去教化和影响世人,这才是知识分子的本分。他说知识分子不能把目光和心量困守在自己的“知”上,要拓展襟怀,包容万象,容得下国家民族,万物苍生,不能小肚鸡肠、怨恨不绝,要在心地上大勇,在实践中大行。

关于现代人的焦虑,李教授说,方法是不吃药,要常忏悔、多改过,勤劳动。李教授说,人的成长,要多去除“患”,患自己思想落伍、患家庭夫妻不和、患亲友四分五裂、患儿女行为乖舛、患事业惨淡经营……,“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企业家更是要先除“患”,作风、德行、胸怀、眼界、胆识、行动等等有没有“患”?首先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企业才能够走得长远。

之八

对于平常人来讲,是喜欢听是非的,对于喜欢传播是非的人,一定是平常人。我们都是群众,没有更多的道德羁绊,其实,有时候,小老百姓口里的是非,更多的是对境遇的渲泄,对生活的评判,当然这里面必然会有言过其实、添枝加叶、矫枉过正、道听途说!

一个正直的人,他的正不惮于别人的口舌,他的直,无所谓他人的歪曲。好人,在他人的口里,是镜子;坏人,在众人的话里,似甘饴。照久了,心自明;甜久了,会伤身!

我个人最大的毛病,酒酣耳热,激情燃烧之际,大嘴巴,谈古论今,道尽天下不平事,冷评世间无义人。有些人不用等着他们远离,我的话里话外的评价,是朋友还会来,因为这里有公道,充满正义的话一定难听,当时生气,想明白了,嚼出哥哥话里的味道,仍就是酒中有乾坤,茶中悟玄机。听不惯的,走了,我说过,永远不要去追一匹远走的马,因为那不是你的风景。

昨天,有个兄弟自松江来,我们小酌了一杯,临别带了二十盒“乡村绅士”老树滇红,兄弟说,我们都是在二哥嘴巴里,百毒不侵的兄弟!

这话儿,我是当脸红还是该欣慰!

之九

子思,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之孙,孟子的老师,著有《中庸》,其与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儒家五大圣人之一,被后人尊为“述圣”。

孔鲤,是子思的父亲,在他出生的时候,时任国君鲁昭公送了条鲤鱼,故得名“孔鲤”。孔鲤一生的成就鲜有着墨重彩之处。但有一点可以自豪,面对孔老夫子,他可以说,你儿子不如我儿子。面对儿子子思,他可以自豪的说,你老子不如我老子。

孔鲤一生虽无建树,但尊礼守纪,为后人留下了“孔鲤过庭”的美谈。

子思于《中庸》篇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世间不只是“黑、白”二色,一定苛求非黑即白,往往会是矫枉过正,错失良机。无论待人处事,喜怒不形于色,不著于心,守中和之道,可达至万物生辉,四时和美之气象。


之十

1.在商言商,应与人为善;讲善修睦,不与人为敌。不争论,不对立,不在嘴巴上逞英雄。切记,口才极好,言辞上处处占上风,生意上就会处处落下风!不急于表达思想,嘴巴要比脑筋慢一些,说话跟着思想走!

2.思想上要进步,读好书,与高人为伍,不陪消极的人吐苦水,送他一杯暖心羹!常与积极的人共比肩,相携西北望,射天狼!

行动上要积极,多运动,忌拖延;规划好的事,找好智囊团,搭好伙计帮,修好路子,一直走,不回头!

3.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不慕他人车马舟舆,常思自己德行不够;细思极恐,宜当励志!闲来独自观心,心不蒙尘,可昭日月;忙时勤勉剔励,行不逾矩,甘当世范!

之十一

读正经书,交厚道友;

饮普洱茶,品酱香酒;

做实诚事,取良心财。

选择一种活法,有味道,有品质,有个性,有格调,不好大喜功,不自寻烦恼。生活,就是玩味,负责一点,恬淡一些,若无烦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之十二

我觉得一件事情的坚持,有时候是快乐的,因为有激情,目标明确,想要什么或者讨厌什么。

有时候也会是枷锁与桎梏,一种简单的重复,一份失去热度的厌倦。

坚持的美好绝不是软玉温香的品味,乐此不疲的渴慕;一定是如抱槁木的相守、形影孤清的落寞。

其实,伟大的灵魂本质上就是寂寞的,他放下的恰恰是枷锁与桎梏,他受持的也不是简单的激情与快意,内在的真如会告诉他,坚持的方向。

我一介俗人,即坚持不了我的三分热度,也不能困守枯燥无味的生命,我想啥呢?

一条路的久远,苍茫之后的曙光,即不是追求也绝非渴慕,她是一种信念的永恒,更是时间的馈赠!


之十三

《小窗幽记》有句话“事忌脱空,人怕落套”。意思是,做事最忌讳许诺而放空,人在社会行走,最怕是落入庸俗,不脱俗套。

往往是在酒酣耳热之际,拍胸脯、空许诺。事后不是因为能力不济,就是事后落于脑后。

许诺不做,有失信之嫌,久而久之,会让人感觉为人虚浮,做人不实。

有些人不能不说也算是好人,八面玲珑、面面俱到。但举止庸俗、过份客套。让人感觉不出真诚,走不进内心。这样的人往往做事不讲原则,唯唯喏喏,取悦他人,见不到真常心、看不到真性情,相处起来也累。真小人不惧、伪君子可怕!

做人难,与人相处难。一颗真心坦荡、让人一看就明白,不用嘴巴描。做事实诚,做了再说,有时候做了也不一定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之十四

今天王彬请吃烤羊排,我和妻子、小女就去了,本来想聊点公司合作与老乡凝聚的事儿,扯着扯着就远了,我住的地方做工程的老乡很多,我想通过合适的方式紧密团结一下,就带了一瓶珍存八年的酒,喝完了,冷静下来,自己不强,号召无力!

妻子说,先把自己的事儿做好,行有余力再去济人,咱又不是救世主,想抱团取暖,最起码身上热量足够!

我想想也是!

和在迪拜的大哥视了频,谈了防水产品和项目,几乎不在一个频道上交流,现在才觉得,沟通其实很费精神!

王彬在酒后吐真言,说,为什么大哥的口碑比你好!我说,我不习惯装!王彬说,大家都觉得你装!我靠!

有个要好的同学,高中时期的,三十年来未曾联系,最近联系上了,几十年来我对他很是挂念,手机交流很频繁,我们聊生意和经营,显得我多能似的,一聊就是几十分钟。

永不装大,永不逞强,练好内功,干好生活

之十五

习惯了与一些没有缘份的人相忘于江湖。

放下该放下的,所有的人和事,天道使然,因果不空。不着相,习惯忘记,佛说,无所住而生其心。

可怜白发生,没有生前身后名,无所谓君王天下事,江湖险远,忧天下生民之忧,乐天下苍生之乐,圣贤的事业,草民的梦想。

不知道被谁骗了,其实没有哪个人会骗得了谁,业风所至,各有因缘!

愚蠢的人喜欢自作聪明,以佞巧示人,凸显个性,宣传外在毛皮,我在说毛皮,往往有漂亮毛皮的活物会死得快,你执着的东西也是他人的执着,致少会让贪婪的人觉得暖和。

一个喜欢张扬自我的人,仅仅是为了他人的暖和吗?弱弱地问一句,夏天怎么办?

夏天?有些东西会被扔出去,或者送人,或者就是垃圾。

冬天?无数张裘皮,你可能不是唯一。

世间万物,你认为是别人的温暖,别人可能觉得你只是瞬间闪过的微光,无你未必严寒,无你亦有春天。

一个人,一件事,要干的事,遇到的人。行步久远,才知深浅,久经历练,才觉真伪!

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从来不缺坚硬的壳,一个自心脆弱的人,不会懂自己的皮就是他人身上的衣,自己满身的肉就是他人口中的食。

事实上,君子不与人谋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肉之醇美,命将安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实诚   活法   闺女   虚伪   随笔   妻子   教授   女儿   孩子   人生   喜欢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